張長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畫卷,不難發現,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積極開展偉大斗爭,從紅軍長征勝利結束走向抗日戰爭的新戰場,進而走向成熟、領導中國革命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今天,全面重溫延安時期我們黨開展偉大斗爭的歷史經驗,對于我們黨當前開展黨史教育,分清是非,積極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努力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從來都是路線決定一切的,黨的生死存亡全系在路線這根玄上。每當黨的路線正確的時候,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就興旺發達;每當黨的路線錯誤的時候,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就要遭受嚴重挫折。延安時期的歷史實踐表明,黨的正確路線是在同錯誤路線的頑強斗爭中產生的。
(一)遵義會議奠定了正確路線的基礎
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成功解決了黨和軍隊的領導權問題,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遵義會議因此成為中國革命的轉折點。當時由于種種原因,“遵義會議以后黨的路線雖然是正確的,但在全黨內,尤其在某些特殊地區與特殊部門內,主觀主義與宗派主義的殘余,并沒有肅清,或者還很嚴重地存在著,”①仍舊困擾著中國革命的發展。長征勝利后,我們黨到達陜北,建立起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革命根據地,開始了黨在延安時期的革命斗爭,解決黨內機會主義錯誤的時機成熟了。
(二)反對和批判張國燾的錯誤路線
張國燾的錯誤主要發生在1935年6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后,具體表現在同年6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兩河口會議、8月4日開始的中央政治局沙窩會議,以及張國燾“背著中央密電右路軍政委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②和“10月5日張國燾公然在四川省理番縣卓木碉另立黨的‘中央‘中央政府‘中央軍委‘團中央。宣布‘毛澤東、周恩來、博古、洛甫應撤銷工作,開除中央委員及黨籍,并下令通緝”。③
中央對于張國燾的錯誤進行了堅決斗爭。在同年9月11日,中央政治局俄界會議通過的《中央關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指出:“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堅持向川康藏邊境退卻的方針是錯誤的;張國燾同中央的爭論,其實質是由于對政治形勢的分析與敵我力量估量上存在著原則的分歧。”④后來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張國燾的錯誤對紅四方面軍帶來了重大損失,不得不繼續北上與中央紅軍在會寧會師,結束長征。1937年3月31日,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關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議》指出,張國燾“在紅軍中創造個人的系統”“把軍權看做高于黨權”,“以軍隊來威逼中央,依靠軍隊的力量,要求改組中央”,“在軍隊中公開進行反中央的斗爭”,“實行分裂紅軍,成立第二‘中央”。
張國燾的這種錯誤,是由于其長期離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長期在經濟落后的農村中活動的條件下,而自身不能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無產階級的組織力量去領導農民群眾,戰勝軍閥的意識形態,卻反而沾染了軍閥的惡習,個人政治野心膨脹,這對于全黨是一個極其嚴重的教訓。中共中央對張國燾錯誤路線的及時清算,終止了張國燾軍閥主義作風的嚴重錯誤,挽救了紅四方面軍絕大多數的干部戰士。
后來張國燾叛逃成為國民黨特務。1938年4月18日,中共中央通過的《關于開除張國燾黨籍的決定》指出,張國燾“不經過中央許可私自離開工作,跑到武漢,對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總路線表示不信任,對中國革命前途表示絕望,并進行破壞全國抗日團結與全黨團結的各種活動。”⑤張國燾的嚴重錯誤和叛變投敵對全黨的警醒至今仍是深刻的。
(三)反對和批判王明的“左”右傾錯誤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內出現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致使紅軍損失十分之九,蘇區所剩下的只有陜北一個蘇區,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的災難。1937年夏,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實踐論》《矛盾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揭露和批評黨內的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錯誤,深入論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科學地闡明了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但盡管如此,在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上,在王明作的題為《如何繼續全國抗戰與爭取抗戰勝利》的報告中,由于其一味地強調“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脫離實際地提出全國抗日部隊“統一指揮”“統一編制”“統一武裝”“統一作戰行動”等右傾錯誤主張,嚴重地干擾了毛澤東同志所制定的黨的正確路線實施。在中共長江局,王明擅自以中共中央的名義發表《我們黨對時局宣言》,繼續兜售其右傾錯誤;他不同意毛澤東同志關于抗戰階段的劃分,竟然拒絕在武漢《新華日報》上發表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他不同意在華北成立晉察冀邊區政府,竟然居高臨下地對中央書記處橫加批評;他公然提議停止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在延安發行,主張改在武漢印刷制版……特別讓中央難以容忍的是,在張國燾叛逃,王稼祥同志、任弼時同志在莫斯科,武漢的政治局委員人數經常超過延安的情況下,王明居然提出延安的中央書記處不具合法性,張聞天同志和毛澤東同志不應以中央書記處的名義發布指示和文件。所有這些都表明王明在利用他所聲稱的共產國際代表身份,在與黨中央的正確路線分庭抗禮,以此達到他在黨內推行右傾錯誤路線的目的;此時王明的錯誤已經從“左”傾變成為右傾。
王明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他不了解中國抗戰的實際形勢,抗戰爆發后對蔣介石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為當時在實力上蔣介石集團較強、紅軍數量較少等現象所迷惑,再加上他一貫具有嚴重的教條主義,存在著把共產國際指示神圣化的傾向,因此很快又陷入了右傾錯誤,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給中國的抗戰事業造成了一些損失。
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正確路線同王明的右傾錯誤進行了堅決斗爭。1938年9月29日召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代表中央作總結報告。這次全會正確地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形勢,規定了黨在相持階段的任務,為實現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進行了全面的戰略規劃。這次全會基本上克服了王明的右傾錯誤,再次強調我們黨必須獨立自主地領導人民進行抗日戰爭,從而使全黨統一于中央正確路線的指導之下,推動各方面工作的發展。這次大會還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肯定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這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全會還決定撤銷長江局,結束了王明對華中地區的錯誤領導,從此王明的錯誤在黨內的影響越來越小。毛澤東同志后來在黨的七大上說:“六中全會是決定中國之命運的。”
1939年10月,毛澤東同志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提出加強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指出黨的建設要緊密圍繞黨的政治路線進行,要按照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來建設黨。
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重要歷史時期,學習運動的開展對于推動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起到極大作用。延安時期的學習運動是延安整風的前奏,也是黨史上提高干部理論素養、知識儲備和工作能力的一次創造性的成功實踐。這場深入持久的干部學習運動從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開始,一直持續到1941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轉入整風運動。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王明“左”傾錯誤及其對黨的事業所帶來的嚴重挫折和失敗,充分暴露出當時我們黨還缺乏經驗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規律了解還很膚淺的弱點。全面抗戰爆發后,我們黨一方面面臨著極其復雜的形勢和問題,迫切需要全黨同志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形勢的發展,黨員的隊伍急劇擴大,但有許多新黨員思想上并沒有真正入黨,而且他們中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迫切需要幫助新黨員克服自身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從整體上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為達此目的,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范圍內自上而下開展一次學習運動。
早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就號召全黨學習馬列主義理論,來個學習競賽。學習材料主要是中央規定的22個文件,這些文件包括與中國革命關系密切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經典著作,季米特洛夫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報告、結論及閉幕詞,《聯共黨史》結束語,《論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六大以前》《六大以來》《兩條路線的斗爭》等。中共中央還在1940年7月至1941年2月間發出了7個指示性文件,建立了一整套干部理論學習的制度和辦法。
學習運動的開展,使全黨同志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普遍提高,培養并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干部,為延安整風運動的成功推進創造了條件,提高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與本領,使黨在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的斗爭中,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環境里,始終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始終保持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為教育全黨學會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從1942年2月全面開始至1945年春季在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毛澤東同志1941年5月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深刻論述了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1942年2月又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報告,全面闡明整風的任務和方針。1945年4月20日我們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我們黨24年革命斗爭中,在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的三個歷史時期中,所取得的偉大成績和豐富經驗進行了全面、客觀、系統的總結。客觀分析了大革命失敗的客觀原因,以及“左”傾錯誤對中國革命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并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產生的社會根源,同時證明毛澤東同志所代表的我們黨和全國廣大人民的奮斗方向是完全正確的。
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作風。整風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認真嚴肅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兩個目的。
延安整風是我們黨在黨內開展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從根本上消除了長期以來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通過整風實現了在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的新的團結和統一,使全黨思想達到了空前的統一,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
在今天看來,延安時期我們黨找到了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和徹底改造思想的好辦法——整風運動。這一偉大斗爭、偉大實踐在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黨性教育實踐活動要“借鑒延安整風經驗,明確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這4句話、12個字,概括起來就是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延安時期迄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了。80多年來,國內、國際形勢和社會主要矛盾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還在繼續。這主要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一些地方和部門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在黨內表現為“四風”問題相互交織疊加,曾一度泛濫,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腐敗問題滋生蔓延,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巨大危害、造成嚴重后果。
面對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黨應該學習和借鑒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進行偉大斗爭的歷史經驗,堅持正確路線,反對錯誤傾向;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針,整頓黨風、學風、文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入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深入開展學習黨史教育活動,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認識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各項政策和措施的利弊得失,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更加自覺地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堅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進一步轉變作風,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辟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新局面。
(本文作者 山東省延安精神研究會)
注釋:
①《建黨以來重要文獻》(第19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16頁。
②《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 上冊),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393頁。
③《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 上冊),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397、398頁。
④《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 上冊),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398頁。
⑤《建黨以來重要文獻》(第15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25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