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舉國上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四川省文聯積極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深入推動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高質量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精神動力。
作為四川文藝宣傳輿論主陣地,《現代藝術》自然不能缺位。面對新時代新要求,雜志社主動作為,自覺擔當,生動實踐,圍繞省文聯中心工作,《現代藝術》在2021年4期和5期特別策劃“百刊話百家”“百館展百作”姊妹特輯,旨在推出優秀文藝人才,推出優秀文藝作品,講好四川文藝故事,傳播四川文藝聲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助力四川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用心用情用功用智呈現巴蜀大地獨具特色的文藝氣質。
本期特輯,我們以“期刊”的名義,以“百刊話百家文藝贊百年”為主題,團結全省各市州文聯、各文藝家協會的文藝期刊社及其工作者,集中展示全省文藝宣傳陣地陣容,聯合文藝百刊,共話文藝百家,禮贊建黨百年。需要說明的是,在特輯組織過程中,據不完全統計,由全省各市州文聯、各文藝家協會,以及各區縣宣傳部門、文化部門或主管或主辦,或具有公開刊號或具有內部資料性出版物準印證號的文藝期刊達到二百四十多家,其中具有固定出版周期,包括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等刊物,將近兩百家。限于特輯容量,最終我們輯選百家文藝期刊,對未能入選的期刊表示歉意。這一百家文藝期刊涉及省級文藝家協會和全省21個市州,其中有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期刊,有“三核心”期刊;它們或是走過半個多世紀的老刊,或是不斷吐故納新改版增色的新刊;它們團結本地文藝工作者,繁榮本地文藝創作與交流;它們的骨干作者遍布全國及至世界,涵蓋不同門類的文藝社團,迎來送往了一大批文藝名家、文藝新秀;它們是新時代文藝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建設者,為四川文藝的成長、發展、繁榮、傳承等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透過一本本、一期期不同主題的文藝期刊雜志,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個市州、區縣的深厚文化底蘊。
期刊雜志作為一種文化傳播媒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名片。據《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傳》記載,最早的中文雜志是1815年在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統計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這不平凡的二百余年的歷史進程中,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各種期刊雜志從不同的角度“原始本真”地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在歷史的隧道里蝸行摸索的足跡。其中,文藝期刊雜志影響著中國文藝的審美、判斷以及文藝創作的潮流,擔負著豐富地方文化生活、培育地方優秀文藝人才的責任和使命。由此可見,文藝期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它承載著傳播文學和藝術的歷史使命,是社會生活中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精神產品,更是一個國家及其地域氣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在網絡新媒體的沖擊下,紙媒式微。好在,在此次特輯組織的過程中,讓我們看到了文藝期刊雜志把握時代脈搏,回應現實關切,迎難而上的頑強生命力。各個市州的文藝期刊都在為表達“個人氣質”,都在以“氣質”這種形式彰顯自己的力量與潛在動力,從而影響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有“氣質”的人。
新時代,文藝期刊雜志仍然是傳播文化氣質的主要載體。我們互相伴行,互相組成通向未來的天梯,組合鋪成供駛向未來火車的鐵軌。一路上推出許多的優秀文藝人才,又一路上給優秀文藝人才的誕生提供著孵化與滋養,而這不斷忠實記錄著這個民族文藝發展過程的我們,本身也是一部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的多聲部交響樂,共同為四川建設文化強省奏響文藝期刊最強音。
《現代藝術》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