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標



河南省夏邑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堅持縣委政府主導,專門機構(縣農民教育中心、農廣校)主辦,積極創新高素質農民培養方式方法,探索形成了“三三結合+八精準”培養模式。通過教育培訓基地、授課教師、教育培訓手段三個方面的三結合,充分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實現社會化優質資源共享。在工作落實上做到八個精準,達到產教深度融合,實現培訓專業和發展產業的有效對接、理論培訓和實踐操作的有效對接、教師和農民的有效對接,形成高素質農民培養的合力,確保了培養質量和實效,實現培訓、示范、推廣、服務“四位一體”。“三三結合+八精準”培養模式為夏邑縣培養了一批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帶頭人,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形成了產業保障。
夏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工作,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把抓好農民教育培訓作為振興農業農村經濟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依托縣農廣校堅持不懈地開展多層次、多學科、多形式的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近年來,每年招收農民中職教育學員300人左右、培養高素質農民1000人左右,培訓綠色證書學員3000人以上、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0萬人次以上,助力夏邑縣榮獲了“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西瓜之鄉”“全國糧食產量百強縣”“河南省超級產糧大縣”“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糧食生產核心區”等榮譽稱號,真正實現了農民通過教育培訓提升素質,發展產業,實現增產增收致富。
一、“三三結合+八精準”模式內涵
(一)在工作運營上,采取三個“三結合”
1.培訓基地三結合。培訓基地實行專門培訓機構(農廣校)、大專院??蒲性核⑸a基地三結合。充分發揮夏邑縣農廣校作為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綜合示范基地優勢,上與中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河南農大、省藥材中心、河南農職院等高端教學科研機構相結合,提升培訓層次。下與鄉鎮農技推廣區域站、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示范點、農民田間學校、縣外示范性農業生產基地相結合,拓展培養層次,提升培訓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2.培訓師資三結合。在教學師資選配上,實行本縣教師、外聘專家教授和鄉土人才“三結合”。結合培訓產業需求,充分利用本縣中高級優秀教師資源,聘請中科院鄭州果樹所劉三軍、王志強、周厚成等研究員,河南農大高致明教授、河南農職院常介田教授等科研院校高層次專家授課,提升培訓前沿技術水平。還選聘本縣優秀高素質農民王飛、高波等鄉土人才以及外地如山東省昌樂縣西瓜種植土專家王樂文等現身傳授生產技能和經驗理念等。
3.培訓手段三結合。實行理論培訓、實踐實訓、在線培訓三結合,做到線上線下融合培訓。強化理論培訓的針對性,夯實理論知識培訓,提升學員知識水平,重點提升學員思想政策和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注重現場實習實踐實訓的實用性,提升學員動手操作技能。發揮“互聯網+培訓”優勢,充分利用“云上智農”App線上優質培訓資源庫,學員在線學習率達到100%,實現學員離班不離訓,持續提升學員綜合素質。
(二)在工作落實上,做到八個精準
1.精準遴選學員。緊緊圍繞當地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開展培訓,注重按標準分層分類確定培訓專業、區域分布、目標人群,建立培訓需求檔案,做到基本情況清晰、培訓對象明確。做到受訓有人、培訓有需、精準培養。
2.精準設置課程。圍繞夏邑區域優勢產業發展需要,按照培訓規范設置通用課程,結合產業特點設置專業課程,根據農時季節開展現場學習、生產實踐等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培養農民市場品牌意識,提升規劃、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實現與市場有效對接,提升產業效益。
3.精準選聘師資。充分利用本縣中高級優秀教師資源開展授課,結合培訓產業需求聘請高層次教師和鄉土人才,草莓培訓班聘請了中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草莓課題組周厚成研究員等授課。西瓜培訓班聘請中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何楠博士、山東昌樂縣鄉土專家王樂文等授課,中藥材培訓班聘請省農業農村廳藥材中心主任陳彥亮、河南農大中藥材系高致明教授等授課,提升師資水平。
4.精準教學方法。根據學員實際情況采用行之有效、靈活多樣的教學培訓方法。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充分利用優質教師資源授課,組織培訓學員到大學、到科研院所接受頂層培訓。夯實理論培訓基礎,提升學員理論水平,重點提高學員思想政策和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創新現場實習實訓方法,有針對性地提升學員實際生產操作技能。
5.精準線上培訓。發揮“互聯網+培訓”優勢,有機融合線上、線下培訓資源,充分利用互聯網優質培訓資源,精選當地適用技術,擴展學員知識面,提升學員綜合素質。利用“云上智農”App開展跟蹤培訓,發布購銷信息,強化交流,確保培訓學員離校不離訓,實現農民教育培訓持續進行。
6.精準考察實訓。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組織學員到先進典型基地實地考察學習,結合產業實際學習生產技能,融合借鑒經營理念。例如,組織中藥材培訓班學員在做好縣內實習實訓的基礎上,到全省聞名的中藥材示范基地禹州市、淅川縣、南陽市、方城縣、社旗縣等地參觀考察,學習技術,領悟中藥材經營理念。
7.精準跟蹤服務。認真做好培訓后的跟蹤服務工作,提升培訓成效。一是加強回訪和走訪。通過微信群、云上智農App等,為學員提供有關市場、政策和技術等方面的信息指導和幫助。到學員田間地頭實地走訪,根據產業需求,開展提升培訓,進一步提升學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二是擴大宣傳推介。與縣電視臺、廣播電臺聯辦宣介欄目,宣傳創新技術和典型學員,營造濃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培訓、社會各界廣泛支持高素質農民培養的氛圍。
8.精準過程管理。完善培訓環節,扎實做好培訓監管工作,逐班次核對學員信息,聽取學員意見建議,了解培訓設置,監控培訓質量,核實培訓資料的完整性、學員信息的真實性。落實學員培訓效果評價,確保培養質量。
二、模式的創新突破
該模式立足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進行積極探索,主要有以下創新點:一是強化培育體系的多方聯動,確保培訓資源的整合利用。由于在培訓工作涉及到的培訓基地、師資、方式方法三個重要方面實行了“三結合”,做到資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二是強化培養環節的規范精準,確保培養質量。由于在培訓環節和培養過程中強調“精準”,做到對象遴選、教學、培訓、指導規范化,確保了高素質農民培育質量。三是強化線上培訓,確保全員在線學習。充分利用“云上智農”App,學員在線學習率達到100%,確保高素質農民離校不離訓,實現高素質農民跟蹤服務和持續教育。
三、模式助推夏邑農業更上層樓
通過“三三結合+八精準”高素質農民培養模式的實施,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形成高素質農民培養的合力,確保了培養質量和實效,呈現出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一是培育了一批高素質農民。該模式的實施,培訓高素質農民學員5035人,培養出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王飛,全國農技推廣獎者高波,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程鑫,全國優秀學員趙學民、劉守華,河南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劉寧、班小偉等一大批優秀學員,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提供了人才支撐。二是促進農業特色高效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通過教育培訓,農民提高了專業技術,增強了市場經營意識,提高了配置資源的能力,由大田作物生產轉為增收潛力大、比較效益高、有利于產業化、專業化經營的高效種植業、規?;B殖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的轉變,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推動了農業主導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致富。三是促進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培養的一批優秀高素質農民,有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有的被推薦為村組干部或村黨支部書記,促進了鄉村人才振興和組織振興,優化了鄉村治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明顯加強。四是加強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夏邑縣農廣校在教育培訓中注重把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培訓內容,傳播了社會主義先進科學文化,引導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調動農民學習科技、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掀起了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改善了鄉風民風,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不斷加強。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廣校夏邑縣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