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成有
此處的債務糾紛警情,是指在履行債務約定過程中,雙方因出現異議而導致的有可能危害治安秩序、侵犯他人人身財產權利的斗毆或非法拘禁、非法扣押等行為引發的警情。派出所民警會經常遇到此類警情。
【操作規程】
1.向報警人表明接警人單位和姓名,詢問案(事)件基本情況。如果只是一般的合法債務糾紛,告知報警人建議雙方通過協商或者法律途徑解決。如果報警人稱已經出現了斗毆、強行扣押、非法拘禁等行為,應趕赴現場處警。如果糾紛一方采取了綁架、劫持、非法拘禁等行為,要立即處警。
2.按以下順序和優先級配備執法裝備:催淚噴射器、執法記錄儀、對講機、手槍、防刺服、防割手套、伸縮警棍、警用急救包等。
3.迅速到達現場,隔離現場各方,制止過激言行,控制事態發展。有人員傷亡的,視情撥打120和救治傷員,同時固定證據,控制肇事人員。有財物受損或正在遭受破壞的,立即組織搶救,防止財物繼續受損或引發更大危險。有人員處于被脅迫或非法拘禁狀態的,立即予以解救,制止非法行為并做好取證工作。
4.對于金額較少、雙方陳述一致的合法債務,可當場要求償還債務。如果雙方不愿意或者長久僵持不下,則應做好告誡工作,告知其應通過訴訟等途徑解決糾紛。
如果是因為涉嫌黃、賭、毒等違法行為引發的非法債務,民警應該采取措施,控制雙方當事人并帶回派出所,以便對涉及的違法行為作進一步調查處理。如果債務是高利貸引發的非法債務,必須警告雙方不能因為此事產生過激行為,同時對雙方當事人的身份進行調查,尤其看討債人是否有違法犯罪、吸毒等記錄,看是否能發現其他違法犯罪線索。此外,還要向追債方強調不得采取綁架、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違法行為,不得騷擾欠債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最后將相關情況登記后以“經濟犯罪線索 ”的方式報經濟犯罪偵查部門處理。
5.妥善處理討債過程中扣押財物的行為。
6.對討債人正在實施扣押、搬動財產的行為,責令行為人停止扣押、搬動行為。告知當事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通過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或申請先予執行等措施實現對財產的控制。如果行為人拒不停止其行為,民警要根據違法情節的程度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制止。
7.行為人非法扣押、搬動行為已經完成,涉案財物已經轉移的,民警要做好相關人員的說服教育工作,盡量要求債權人自愿恢復原狀。債權人拒絕恢復原狀的,應現場記錄被扣押財物的名稱、數量、特征、價值等基本情況,并請當事人確認,并告知扣押人不準擅自處分財物以及擅自處分后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8.公安機關對財物權屬爭議無權確認,應告知當事人通過法院或有關機關進行確認。
9.討債人采取的非法強行扣押、搬動他人財物等行為因缺乏非法占有目的,一般不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以批評教育為主。
10.債權人如對債務人的財產進行破壞、毆打債務人、非法限制債務人的人身自由等,則不適合調解,應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有關規定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11.現場錄像,固定證據。現場處理必須要錄音錄像,如果有人員受傷應及時進行救治,財產損失則用拍照等方式進行證據固定。同時登記在場人員的基本情況及電話號碼,以備事后取證等。
12.填寫、存儲接處警記錄;按規定提取、封存執法記錄儀視頻;處警結果需要制作法律文書的,按有關規定辦理。
【注意事項】
1.調解過程中,盡量不要介入到債務的實質糾紛當中。
2.多人糾紛或有多人聚集趨勢的,不要在現場做定性類的判斷,防止執法者成為糾紛的焦點。
3.調解過程中,既要講情說理,也要注意法言法語,防止被他人圍觀、拍照或錄像并斷章取義后傳播至網絡引發不當炒作。
【執法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第二十一條: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對公民提出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對公民的報警案件,應當及時查處。人民警察應當積極參加搶險救災和社會公益工作。
2.《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九條: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后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并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3.《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百五十四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調解處理:(一)雇兇傷害他人的;(二)結伙斗毆或者其他尋釁滋事的;(三)多次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四)當事人明確表示不愿意調解處理的;(五)當事人在治安調解過程中又針對對方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六)調解過程中,違法嫌疑人逃跑的;(七)其他不宜調解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