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璇
新年伊始,第一天值班。中午時分,一位年邁的老人顫顫巍巍地推開派出所值班室的玻璃門。老人一字一頓地跟我說,自己在轄區郵政儲蓄的一張3萬多元的定期存單不見了。去柜臺查詢,年輕的柜員敷衍說查不到。
隨后,老人從隨身一個臟兮兮的舊帆布袋摸出一沓簡陋的紙掛歷。從2014年到2020年,每一本都翻到了1月份,每一年的1月15日都用筆標注了一兩個符號或者數字。老人說,這一筆存款他每次都存的是一年期,每年到期就去銀行取出一年的利息,然后把本金再原封不動地存到下一年。帶回來的定期存款單,會和其余7張存單一起非常仔細地收藏在家里某個隱秘地方。眼看著,又一個1月15日快要到了,可是這一次,他唯獨沒找到那張定期存款單。
老人叫黃云清,是我曾經擔任過一段時間社區民警的轄區居民。曾不止一次聽社區工作人員談到過他,在他們眼里,這是一個“不安分愛找茬”的“麻煩人”,喜歡提意見,喜歡打抱不平,喜歡爭辯是非。很巧合的是,不久前還偶然聽到現任社區民警談論過他,不過對他非但不指責,反而充滿贊許。民警說他是一個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也絕不占國家和別人一分便宜的正直人。
老人穿著一件陳舊的卡其色棉襖,戴著一頂老年人常用的氈帽,一進門就主動給我遞上他的身份證,表明他的身份。他說話節奏很慢,語氣禮貌。這二十多萬塊錢,是他退伍后政府給的補助,還有老伴生前省吃儉用積攢的,以及老伴死于醫療事故的賠償款。他的聲調提高了半度,“我是一個軍人,不會占國家任何便宜!”
我想起社區民警說過的一件事。新年,民警去他家送臺歷,被他拒絕了,“我已經買好了今年的日歷,不需要了,把這個送給其他有需要的人吧!”還有他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給社區“找茬”,不過是反映社區承包出去的清潔公司沒有很好地完成社區清掃任務。這不過是一個社區居民正常行使自身權利而已,或許因為觸及了某些人的個人利益,就口口相傳變了味道……
臨走的時候,我隨口囑咐了老人一句:“為以防萬一,最好別把身份證和存折放在一起。”沒想到,他站在值班臺外面,對著值班臺里的我鄭重地鞠了個躬,說:“謝謝政府同志關心我!我先回去了,就不打擾你工作了!”我有點呆了,不自覺停下了敲擊鍵盤的手,一瞬間覺得鼻子有點發酸,眼睛有點模糊。從警20年來,這樣例行公事的接待和叮囑估計有成百上千次。今天,在這樣一個桑榆暮景的老兵這里,卻得到了意外而厚重的回報!回想著他從進門開始,說得最多的一個詞語就是“政府”,言辭中那份深沉的信任,或許是今天的人很難理解的情結,也可能是很多人眼里的一種迂腐。在這個社會,他的單純、他的公私分明、他的有禮有節,值得我們尊敬和珍惜!
在新年的第一天,這位面容清瘦、語言質樸的老兵,給我上了一課,讓我重新認識了中國的退伍軍人,重新理解了中國老人樸素純真的情感,也重新認定了:他們還是最可愛的人!
(作者系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石井坡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