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單位:中共沐川縣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沐川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雷堯
LEI YAO
《涉川》主編。目前代管沐川縣文聯工作。2020年,組織全縣文藝骨干創作《疫情是命令,人民是天》《未來可期》《逆行的天使》等戰“疫”文藝作品40余件,編印了《涉川一一抗擊疫情》文藝專刊;組織文藝骨干創作“脫貧攻怪”主題文藝作品50余件,編印了《涉川一一脫貧攻堅》文藝專刊。
寄語
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充滿激情與夢想,對文學虔誠至極。或許是沐川鐘靈毓秀的靈氣使然,孕育了屬于沐川的“奔放渠煒”宋氏四杰,宋渠、宋煒成為八十年代“整體主義”詩派的創始人之一。宋氏兄弟以務實的精神開拓進取,與戴清明、聶清順、茹學良、常文健、王開志等文學先驅一道,把沐川38人的文學夢想編輯成了一本叫做《涉川》的書,成為沐川歷史上第一本文學刊物。
《涉川》這一略顯稚嫩的平臺,承載起了沐川人的文學夢想,雖因種種原因,在創刊號發行不久后就戛然而止。但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也是一顆文學的種子,《涉川》在無數人心中挽了個結,牢牢地扎下了根,那份濃濃的眷念,深植于文學愛好者心中,鑄就了沐川文學史上的一個品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十八年后的2003年9月,以田自云、樊遠、王春華、楊心平、胡立華、黃顯兵為首的熱血青年,接過了《涉川》這面大旗,振臂疾呼中,文學才俊濟濟一堂,成立“涉川文學沙龍”,開啟了又一輪艱難的跋涉。他們克服了經費不足、稿源不廣、辦刊不易等困難,續版了8期《涉川》,得到了省級領導的高度贊揚,培育了張春、胡英遷、張明月這樣的青年才俊,讓《涉川》精神再度發揚光大,開創了一幅沐川文學史上的壯麗畫卷。給沐川文藝愛好者搭建了創作、交流、展示的平臺,激發了文藝愛好者的創作熱情,引領培育了一大批文藝新人,繁榮發展了沐川文藝事業,有力地推動沐川經濟社會發展。
“涉川,是我們的一次想象!涉川,是我們的堅持!”《涉川》,是我們心中的詩和遠方!魚鳧孑遺,秘境仙山,古道呈新,利涉大川。“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在《涉川》光芒輝映下,我輩肩負著承前啟后、服務沐川經濟建設的重任。道路雖遠,我們不懼艱險;繼往開來,我們竭力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