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單位:南充市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南充市文學藝術界聯合
蒲春梅
PUCHUNMEI
《嘉陵江》主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四川省評協會員。出版有個人文集《詩意的安居》。創作并組織實施的《我的重生偶人》《去綢都看絲妹兒》二部微視作品入選“百部看四川”平臺。近五年連續策劃組織實施“感動南充”頒獎盛典等市委市政府重大文藝活動10余臺。
寄語
1928年,在嘉陵江的下游合川有一份小報誕生,發刊詞是由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盧作孚先生所寫。“嘉陵江是經過我們這一塊地方的一條大河,我介紹的卻是一個小朋友。兩天出版一次的一個小報,我們盼望這個小報傳播出去,同嘉陵江那條河流一樣廣大,至少流到太平洋。并且嘉陵江的命有好長,這個報的生命也有好長。所以競叫這個小報為《嘉陵江》。”
無獨有偶,在改革開放初期,在嘉陵江中游的南充,一群文化人開始了文學的探索之路,創辦了一份文學小報,也以《嘉陵江》冠名。嘉陵江,母親河,就這樣以其廣大和源源不絕的生命力滋養著這里的子孫以及給予他們夢想的能力。
而我們守護的文學刊物《嘉陵江》,固然無法同先輩的雄志比肩,但意詣何嘗不是同先輩一樣,堅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開放姿態呢。如一路向南的嘉陵江終要滾滾向前,融入長江,向大海奔去。
今天《嘉陵江》已出刊105期了,見證了半個多世紀的輝煌與跌宕,凝聚著幾代人的文學夢想和艱難的文學啟蒙歷程。在它的滋養下,南充文學園地百花齊放,文學創作碩果累累。著名本土作家魏繼新創作的《燕爾窩之夜》,李一清創作的《三杠爺》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簽。一大批新生代的文學創作者源源不斷,《嘉陵江》也成為他們生命中最溫暖的記憶。
如今的《嘉陵江》在時代的洪流中依然青春靚麗。它堅持高標準、高質量,省內省外、知名作家和本土作者都能在一個平臺競風流;堅持地方特色,為南充文藝家創作成果搭建交流互鑒的平臺;堅持開門辦刊的指導思想,始終把刊物作為南充文藝面向全國的窗口和標桿。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歷史,苦難輝煌。我們也將以專欄的形式為黨的生日獻上最美好的祝愿。我們正處在一個最偉大的時代,百年前中國航運業先驅盧作孚先生的夢想已經成為現實。半個世紀前,那嘉陵江畔的一批文學愛好者們,他們播下的文學火種已經星火燎原,那不絕的弦歌在新時代的大潮里將匯聚成最美妙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