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陽



摘要:本文結合疫情期間學校線上體育教學的實踐經驗,基于發掘線上體育課優勢的理念,通過對學校體育課和線上體育課多維度的分析與比較,設計并開設了線上足球運控球教學課,豐富了學生的運動練習形式,促進其養成自我學練習慣,提升教師的專業思辨維度。
關鍵詞:線上體育教學;足球運控球;自主學練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3-0021-03
2020年春節后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都推出了線上授課的教學模式。通過一段時間的線上教學與實踐,體育與健康課的網絡授課模式受到了家長和學生兩種極端的對待與反饋:一種認為通過體育鍛煉能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增強免疫力的家庭,特別注重線上體育課的學習與練習,甚至出現全家齊動員、同鍛煉的情況;一種認為線上體育課“系出旁門”枯燥乏味的家庭,則是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文化課學習上,進而減少甚至忽略了體育課的線上學習和課后鍛煉。
一、線上體育教學引發的思考
(一)線上教學客觀短板
相較于學校體育課,線上體育課在教學設計伊始便受到了練習場地狹小、體育器材不齊、教學形式單一、學練評價遲緩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從而導致教師施展能力受限、可供選擇的教學內容不多等問題的出現。
(二)教學內容形式單一
現有的線上體育課從內容形式分析,可分為“居家體能”和“體質健康測試練習”兩大類。前者包括上肢、下肢、腰腹及綜合能力的練習,例如武術、蹲起、跳躍、平板支撐等;后者則是根據體質健康測試的要求,進行一分鐘跳繩、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的練習。相較于學校體育課缺乏競爭激烈的游戲、比賽和三大球等內容,線上體育課無法滿足久居室內從而渴望參與具有挑戰性與競爭性運動體育鍛煉的學生需求,進而導致學生缺乏參與線上體育課學習興趣的情況發生。
二、線上體育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發掘線上體育教學優勢因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線上體育課作為新生事物也具備其優勢的一面,如表1所示,(1)教師可以運用多角度、慢動作、重復式的拍攝錄制方式將技術動作呈現在學生面前;(2)通過線上教學及相互挑戰形式,提升學生自學自練及心理承受能力;(3)利用多媒體呈現的方式將學校體育課上抽象的理論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4)線上體育課第一次將親子活動融入到了課堂之中,增加了社會實踐機會,提升了社會適應能力。
(二)根據“優勢項”擇定線上足球課教學內容
居家開展足球課教學,需符合以下兩點要求:
1.技術項目需積累——足球練習不是單一的“射門”和“開大腳”,如圖1所示的“足球技戰術能力進階金字塔”,作為塔基的“運控球能力”直接決定了塔尖的高度與穩定性,因此練習與提升足球的運控球能力,有利于學生夯實足球根基為今后的游戲及比賽奠定技術基礎。其次以日本青少年足球GINGA練習為例,其特點正是“小范圍”“多部位”“快頻率”“有節奏”的觸球練習,該練習方式符合線上體育課“運動場地——局限”的特點,優勢項為“音樂帶動——始終”“學習感悟——成就感強”“視頻示范——多角度、慢動作”。由此可見,將“運控球”內容納入線上體育課教學是可行的。
2.考試項目需常練——小學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足球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教學內容包括運球、傳球、射門。2019年杭州地區更是將“足球20米直線運球繞桿”項目納入到了六年級、初中及高中階段的體質健康測試項目中。
三、開設線上足球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一)核心素養導向線上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線上足球課程,旨在關注學生足球知識、足球技能、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及價值觀的學練情況,通過線上足球課的學習(圖2),在獲得身體素質鍛煉、技術技能提高的同時,養成自學樂學終身體育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習慣。
(二)線上足球課自主學練優勢
1.理論學習形象化
學校體育課的足球公開課上,經常可見體育教師手握一只球鞋,通過講解球鞋的各個部位達到讓學生形象認識腳的各個部位的目的,其弊端在于授課學生眾多,上課角度不同,從而導致上課學生習得知識不均。
作為線上足球課,通過PPT的講解與呈現,可以將踢球腳的8個部位及用途講解得清晰到位,與此同時,還可以呈現學校體育課教師容易忽略的“支撐腳”(站位、腳尖指向)及不同的擊球點(認識踢足球不同擊球點后的球滾動軌跡)的形象認識。通過形象認識“足球”“踢球腳”和“支撐腳”,不但可以解決運控球的易錯問題,同時也為將來的傳接球及射門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2.學練體驗多元化
技能習得路徑大致可分為:學習嘗試提升掌握運用。學校足球課上,學生可以通過聆聽教師的講解,模仿教師及同伴的技術動作在頭腦中形成運動初級表象。然而不同的觀察角度與師生距離導致部分學生無法清晰地獲得學習體驗。
跟隨教學視頻模仿運控球技術動作正是線上教學的一大優勢:(1)多角度呈現技術動作;(2)慢動作呈現;(3)穿插該技術動作的比賽運用;(4)拍攝錄制“球員第一視角”運控球;(5)拍攝錄制正面運控“透明球”(圖3),形象展示觸球點、運球腳、支撐腳的準確位置。教師通過以上多樣且特有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正確的運控球練習,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及提升技術與能力的目的。
3.自主學練節奏化
學生自我學練與教師把控課堂教學節奏看似是一對很大的矛盾,學校教學中也常常會出現此消彼長甚至“越是控制就越容易失控”的課堂教學感受。線上體育教學的客觀條件正是教師實踐“嘗試放手”、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的良好契機,其效果也將直接決定線上體育教學能否正常可持續性開展。
音樂和體育本就是一對孿生兄弟,為此筆者嘗試選擇以音樂作為把控課堂節奏的媒介,通過引入不同風格的背景音樂,從而達到調動身體心理準備、誘發自學自練的目的,例如從準備活動音樂的活潑風格,到基本部分的激烈風格,再到拉伸放松活動音樂的舒緩風格,配合有趣的練習方式與逐級遞增的學練難度,學生的身心在不同節奏的音樂背景下波動起伏,達到了學練目的。
4.技能提升親子化
通過線上足球教學,學生習得的足球技術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需要向技能層面靠近并提升,為此在線上足球課基本部分的最后,筆者都會設計由家人共同參與的足球游戲,例如通過運控球課的學習,謹記足球運動的核心在于“躲避”
(即在真正的足球比賽中躲避來自對手的圍追堵截),為此通過限制家長(搶球人)的移動方式和速度,達到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運控球技術完成對防守人的突破與躲避,進而達到運控球技術向運控球技能的提升。
(三)細化線上自主學練評價標準
1.恒定時間比個數
線上足球運控球課的學練目標,客觀要求學生在狹小空間內借助足球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發展運控球能力,也為今后技術技能的質變打好基礎。教師首先需要關注教學過程中可量化的學練指標。通過恒定學練時間,以規定時間內完成更多的練習次數為手段:30秒雙腳蕩球、30秒雙腳依次踩球、30秒單腳前后推拉球等,完成課前熱身課后練習目的的同時,始終注重“量變積累”與“常態練習”,不但提升了身體素質,增進了球性球感,同時增強了自我管理、自我督促的自律能力。
2.變化節奏比協調
在技術練習進階階段,筆者還嘗試選取了“由慢到快”“由緩到急”的節奏變化音樂,同時配合15秒倒計時器,并將示范學生的技術動作與倒計時器以畫中畫的形式相結合,學生在不同音樂節奏下完成不同節奏的觸球練習,自始至終沒有失誤且節奏正確視為獲勝。判斷標準不但簡單易操作,而且增加了線上練習的互動性,增添了自學自練的趣味性,也提升了學生的運動節奏感,激發了彼此競爭樂于挑戰的進取精神。
3.自我拍攝尋差距
學校體育課需要學生具備自我評價的能力,遺憾的是學生始終無法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運動表現,做出客觀公正的“自我評價”。疫情期間利用線上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自我學練表現的拍攝,通過第一時間對比示范視頻,有助于學生和家長一起判斷體育與健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分析進步與不足,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教師通過整理與匯總不同學生的學練視頻,在第二次課中加以反饋,從而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增強自尊與自信,加強正確自評及評價他人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生活方式。
4.“聯賽分組”比進步
除上述三種評價方式外,線上足球教學還需重視學生個體問的差距,并對其線上教學表現及課后練習成績方面區別對待。例如,筆者嘗試將校隊成員定位為“歐冠”級隊員,將班隊成員定位為“英超”級球員,將“零基礎”的學生定位為“中超”級球員,前兩級隊員比賽基本功練習總數,“中超”級球員比賽進步幅度,當“中超”球員接近甚至超過“英超”球員時可以獲得升級(表2)。
通過在線上足球教學中做到區別對待,特別關注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不但豐富了學生足球知識與眼界,而且有利于針對性地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促進每個學生更好的發展。
四、后續思考
居家鍛煉期間,很多學生家中沒有足球,為此,筆者嘗試用廢舊紙張和透明膠帶自制了一個紙球,并將制作過程和成果與學生和家長們進行了分享,部分學生更加中意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也為線上足球課的正常提供了器材基礎。其次,在遵循線上體育教學優勢及基于“運控球”練習成效的基礎上,筆者也嘗試開設了“傳接球”練習,練習以游戲為載體,以擊打保齡球的模式練習傳準,通過改變目標物的大小及傳球距離達到難度遞進循環上升的目的。
以線上體育課教學的優勢因素為基礎,設計打造線上足球課程,增添線上體育課教學內容的同時,吸引缺乏體育鍛煉興趣的學生在長假期間積極參與線上體育課學習及課后鍛煉,在豐富足球知識、習得足球技能、與家人共同游戲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