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萱



溫文爾雅、擅于傾聽,這是黃志達給人的第一印象。1996年以自己名字成立RWD設計公司,從業二十多年,已經把一間小機構發展成擁有200多員工的設計機構。一個成功的企業領導、商人形象之外,“設計師”始終是黃志達的身份。在他看來,“設計師不僅是在設計空間,還是在設計生活、設計城市,做文化傳承”。
經常有人問他“設計可以解決什么問題”,而他更相信設計是用來“提出問題”,或者說是“提出更好的問題”。很多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往往站在“上帝視角”,以為自己應該對所有問題負責,最后常常有無力感。黃志達對此有不同觀點。他認為相比起“解決問題”,設計師更應該去提出問題,因為“好的設計是起到撬動和引導作用”。在他看來,在當下社會的人居生活中,提出對的問題并以此回應做什么,才是對的事情。比如他關注“綠色設計”和健康環境,因為都市人普遍處于亞健康狀態,身為設計師需要考慮到人的生活起居、閱讀、娛樂、就餐,甚至睡眠層面。依照這樣的邏輯,設計師需要從設計之初去構想一種健康狀態并提供具體的解決方式,再以打動人心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設計師的價值所在。

如果讓黃志達去概括自己的設計風格,他給出的回應是:Limitlessness, Timelessness, and Normcore(無限制、無時間、無風格)。在他和團隊的眾多設計作品中,我們很難看到設計師固有的設計手法或者風格,更多是因地制宜地呈現人居環境的和諧美感。因具有抽象的設計理念,黃志達和團隊不會拘泥于固定類型或風格的具象設計。二十多年間,從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多個領域,他們涉及的項目包括私人住宅、商業地產、公共空間等不同類別,遍布全國各地。在黃志達的觀念里,他認為“居住藝術”不是一個抽象的標簽,而是一種具備普世效應、能夠給人帶來積極影響力的健康生活理念;對于“奢侈”的理解,他毫不避諱當下主流觀念中以經濟價值作為衡量的標準,他認為“奢侈”也可以是一種貯藏財富的方式,享受一份可以與時間抗衡、永不過時的設計文化遺產。而這些理念,需要以持之以恒的態度傳達。
在采訪中,黃志達多次提到“傾聽”“共情”“敬業”“誠實”這樣的詞語。在他看來,設計離不開人,從整體到精準貼近人。而在二十多年的執業中,熱愛自己所選擇的行業、有意識地遠離浮躁、沉淀出個人底蘊,是職業人士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