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珊珊
42歲的謝先生3年前開始頻繁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等癥狀,輾轉就醫后,近日終于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膽胰專科斬除了“病根”——胰島素瘤。專家提醒,如果頻繁出現空腹或勞動后發作的頭暈、心悸及出冷汗等癥狀,未必是低血糖,要警惕胰島素瘤的可能性。
胰島素瘤是功能型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常見的一類,此類腫瘤為潛在惡性腫瘤。謝先生入院后,放射科對其CT、MRI檢查結果進行了會診。隨后,消化內科醫生為他進行超聲內鏡檢查,在其胰體尾交界部位發現一個大小約1.5厘米占位,其他部位未見病灶。綜合上述檢查結果和癥狀,考慮單發胰島素瘤,定性、定位診斷明確。醫生為謝先生實施全腹腔鏡下保脾胰體尾切除術。
空腹后常發作,九成為良性
胰島素瘤早期表現為頭暈、心悸及出冷汗等低血糖癥狀,患者在空腹或勞動后常出現低血糖癥狀,發作時血糖低于2.8個單位,嚴重者可昏迷或有精神神經癥狀。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后,癥狀可立即消失。
胰島素瘤的治療難點在于術前定性及準確定位,部分胰島素瘤多發,且缺乏常規胰腺內分泌瘤影像學表現,術前CT和MRI難以準確定性、定位,容易遺漏病灶。所以還需要結合超聲內鏡、PET-CT檢查及術中超聲檢查等診斷方法。
胰島素瘤的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前者適用于癥狀較輕的患者,采用規律飲食調理或長效生長抑素可有效控制低血糖癥狀。手術方法是治愈胰島素瘤的最佳選擇,約90%胰島素瘤為良性,手術切除腫瘤后患者可獲得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