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展
最近,一位女士因拔倒刺入院手術的消息引起熱議。其實,甲周的倒刺學名叫“逆剝”,甲周皮膚缺乏毛囊,沒有皮紋和皮脂腺,相當脆弱,容易發生炎癥、過敏反應等。
關于倒刺,有一種較為流行的說法是“經常長倒刺是因為缺乏維生素”。其實,倒刺就是一種常見的甲周皮膚問題,是角質層過于干燥而發生分離所致,與缺乏維生素無關。
很多人認為,甲周的倒刺傷口不需要處理,會自行長好。實際上,因為手會經常碰到水,水里面的細菌會定植在傷口上,一旦細菌大量繁殖,就可引起傷口感染、潰爛。嚴重的可能會引起指端皮膚缺血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倒刺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濕。建議大家平時洗手后及時涂抹護手霜。此外,如果長了倒刺,洗手時最好不要用洗手液或肥皂,因為這些洗滌劑是堿性的,會加重倒刺生長。
長了倒刺該怎么辦?
長了倒刺最合理的處理方法是用剪刀或者指甲剪把倒刺剪掉,不要用手撕扯,也不建議用牙齒咬,因為唾液對傷口也是一種刺激。如果倒刺已經破口出血,不要直接沖水,可以用碘附進行消毒,注意3天內盡量避免傷口碰水。一般情況下,只要規范消毒,保持傷口干燥,傷口會在2天后愈合。如果后期傷口沒有長好,反而變得紅腫,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此外,如果拔倒刺的傷口有明顯的出血,要注意消毒,以免增加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