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近年來,隨著“三高”相關知識的科普,血脂水平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血脂并非“壞東西”
談起血脂,有些人覺得它就是血中的脂肪,是一類不好的東西,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從本質上說,血脂是人體血漿中一類重要的組成成分,主要包括膽固醇、三酰甘油和類酯。其中,與臨床和疾病密切相關的血脂成分主要是膽固醇和三酰甘油。
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參與機體新陳代謝,其中三酰甘油是能量的主要來源,而膽固醇則主要用于合成細胞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磷脂亦是細胞膜的主要組成成分。血脂不能溶于水,必須與特殊的蛋白質(載脂蛋白)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并運輸至組織進行代謝。
避開血脂認識四誤區
誤區一:血脂化驗單有箭頭就代表有異常。
臨床上常用的血脂報告單包括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四項。
如果化驗單出現上升箭頭,不一定是壞事。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將膽固醇從肝外組織轉運到肝臟進行代謝,由膽汁排出體外,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對機體起到的反而是保護作用。
誤區二:血脂化驗結果都正常就可以高枕無憂。
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例,這類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危險因素,不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險人群所要求達到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值有所不同。
您看,下面這兩個人的化驗單血脂指標都正常,為什么醫生還是要給其中一位降血脂呢?
化驗單A:40歲男性,無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吸煙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他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為3.07毫摩/升。
化驗單B:68歲男性,既往冠心病,放過心臟支架,大量吸煙,他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為2.21毫摩/升。
上面兩位患者化驗單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項都是正常的,但醫生還是給B患者開了降脂藥物。這是因為是否需要啟動降脂治療,要結合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及個體的10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險來評估。A患者為低危,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值為<3.4毫摩/升,因此不需要降脂治療;而B患者為極高危,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值為<1.8毫摩/升,因此,需要降脂治療。所以說,血脂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治療,不僅僅由化驗單有沒有箭頭來決定,還需結合個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誤區三: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升高都是吃出來的。
有些人一看自己的三酰甘油高了,就覺得是吃出來的。一般而言,三酰甘油升高確實與高脂飲食有很大關系,但并非都是飲食油膩所致,也可能與其他病因如基因突變相關。
許多人因為擔心吃肉會導致血脂升高,所以選擇完全素食,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人體需要從飲食中獲得各種營養成分,肉制品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動物蛋白及微量元素,完全素食會造成體內營養物質失衡。
對高脂血癥患者,只要選擇正確的食材與烹調方式,是可以適量吃肉的。可以選擇脂肪含量低的魚、蝦及去皮禽類肉。尤其是魚類,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烹飪方式可選擇燉、煮,盡量避免煎、炒、炸等用油多的烹飪方式。
還有很多人覺得化驗單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項升高,跟日常飲食也有很大關系。但實際上,食物攝入只是膽固醇來源的一種,人體內大部分的膽固醇是自身合成的。每人每日從食物中攝取200毫克膽固醇,即可滿足身體需求。
誤區四:血脂輕度不正常,靠改善生活方式就夠了。
部分高脂血癥患者確實可以通過飲食與非藥物治療使血脂達到預期目標,但要定期復查血脂。當然,有些患者是無法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使血脂降至正常水平的,此時就可能需要服用降脂藥物了。
管理血脂不分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脂血癥的發病率有所增加,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血脂異常。而且老年人經常同時存在高血壓、高脂血癥和糖尿病,使得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危險大大增加。
對尚未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更加密切關注血脂、血糖和血壓,將其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對已患病的老年人,需要嚴格按照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推薦,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目標值以下。
除了規律服用調脂藥物,老年人更要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清淡飲食,限制膽固醇攝入量,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多吃蔬菜,適量進食水果,適當活動,在可耐受的范圍內進行有氧運動,同時需嚴格戒煙,限制飲酒量。
除了老年人需要血脂管理外,現在的職場年輕人工作繁忙、壓力大、高油高鹽飲食、飯后久坐、熬夜、飲酒、吸煙可能成為常態,這些都是血脂異常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為了減少高脂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年輕人也需要進行血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