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學志
習主席深刻指出,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今年是建黨100 周年,需要我們在追溯歷史長河、踏印歷史足跡、感悟歷史成就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把黨的歷史學好學透徹,真正做到以史鑄魂、以史明智、以史資政。
透過歷史人物,重溫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黨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和營養劑。習主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歷史是有溫度的,活躍其中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給中國帶來“德先生”和“賽先生”的陳獨秀、李大釗等革命元勛,不僅有著驚濤拍岸的偉岸身影,也面臨生活窮困、骨肉離散和生死考驗的現實際遇,因而更顯格局的高大;歷史是有聲音的,重讀方志敏獄中寫就的《可愛的中國》、趙一曼就義前與兒家書,耳畔回蕩的是他們投身革命、獻身信仰的內心獨白,因而更顯信仰的力量;歷史更是有評判的,曾經嘉興南湖紅船13 名一大代表人生軌跡的鮮明對比告訴我們,時間最終會證明選擇的對與錯,因而更顯堅守初心的寶貴。我們翻過黨史的書頁,聆聽血與火的戰歌,就是要撫今追昔、重溫初心,告慰先輩和先烈,在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開辟的道路上不懈奮斗,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透過歷史邏輯,樹起大的歷史觀。研讀黨的歷史,一個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交織疊加、相互影響,宛如一朵朵浪花匯聚成大江大河滾滾向前。掩卷沉思,歷史長河為何最終流向這里?這些人和事為什么會發生?背后又有著怎樣的邏輯和規律?習主席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歷史前進的邏輯、時代發展的潮流,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黨史時,要注重領會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的辯證統一關系,挖掘我黨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順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歷史意蘊和理政智慧,真正讀透黨史這部“鑒于往事,資于治道”的厚重史書,切實掌握順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的強大思想武器,幫助我們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透過歷史成就,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馬克思的這段話,指明了認識的真理性是由實踐賦予、由實踐來檢驗的。回顧中國近代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若想真正掙脫帝國列強枷鎖、掌控自己命運,就必須提供一種具有普遍性、能夠整合起社會力量的理念。“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是歷史實踐告訴我們的真理。回望百年風雨征程,我們黨之所以在那么弱小的情況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在腥風血雨中能夠一次次絕境逢生、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開新圖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黨堅持、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被歷史和實踐證明是科學的理論。可以說,百年黨史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重溫黨的光輝歷史,回顧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透過這些不容置疑的現象與事實,從而進一步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堅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取得最后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