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農
油菜作為一種常見的經濟作物,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成為多地鄉村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進而撬動當地鄉村經濟大發展,為鄉村振興加油添彩。而各地對推進油菜花經濟發展的不同方式,又催生出多種油菜花經濟發展模式。
關鍵詞:油菜花經濟;鄉村旅游;鄉村振興
油菜是我國一種非常常見的經濟作物,廣泛種植于我國多地。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近年來,多地鄉村將油菜花作為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一些偏遠山村因油菜花成了“網紅村”。一朵小小的油菜花,不經意間描繪出農村美、農民富、農業興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
油菜花背后的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人是關鍵。以往每年春節過后,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農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小孩,成為“空心村”。而隨著一些地方油菜花旅游的火熱,農村開始集聚越來越多的人氣。
四川省廣漢市西高鎮,自2014年開辦油菜花季以來,吸引游客200余萬人次。游客來到西高油菜花公園,可以漫步花海,體驗農耕文化,還可以乘坐熱氣球、高空滑索。因油菜花而聞名的婺源,2020年油菜花開的高峰期,景區接待游客達475萬人次。
賀代青和陳薇夫婦在西高鎮油菜花景區周圍開了一家名叫“花海人家”的農家樂,今年他們又擴建了10個包間。像“花海人家”這樣的農家樂,在西高鎮有36家。
農民們從小看到大的油菜花,正成為帶動他們增收的“致富花”。農村變得熱鬧起來,年輕人也愿意回來了。據介紹,近年來,西高鎮白石園村10多位在外工作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白石園村也由一個偏遠貧瘠的山村,變成了小有名氣的旅游度假村。
在湖南臨澧縣白云村這個山坳坳里,沈昌健和父親沈克泉潛心研究油菜品種,成為“感動中國”的“油菜花父子”。沈昌健欣慰地說,過去他和父親是孤軍奮戰,現在很多人認識到油菜花的價值,并且愿意到農村發展,鄉村振興肯定有希望。
“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睆摹笆秤弥汀钡健奥糜沃ā?,油菜花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儼然成了“軟黃金”。
2020年油菜花盛開的高峰期,江西婺源旅游綜合收入29.6億元,預計今年還會更高。在西高鎮,2020年油菜花季帶動基地內群眾人均增收2600多元。原來“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剁辣椒、紅薯干等農副產品,也賣出了好價錢,傳統方法壓榨的菜籽油被預訂一空,農戶因此增收不少。
江西萬安縣高陂鎮高陂村的羅正輝家有10畝地,過去種水稻、油菜,年收入只有1萬多元。這兩年,他將10畝地全部種油菜,并開了一家農家樂,年收入有六七萬元?!皢渭兏戕r業掙不到多少錢,必須一二三產融合才有出路。”雖然文化水平不高,羅正輝卻摸索出了致富的門道。
事實上,油菜花非常適合發展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的“第六產業”。除了觀光旅游,湖南省農業部門還在進一步挖掘油菜的“油用”(推廣雙低油菜品種)、“菜用”(種植油菜菜薹)、“肥用”(作綠肥)等功能。
在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青年教授付東輝看來,鄉村除了提供農產品,還有休閑、旅游甚至教育等多重價值,應該在這些方面更多發力,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合力。
“一朵金花”讓潼南鄉村美百姓富
2月26日,重慶潼南陳摶故里第14屆菜花節正式開幕,詩句中“金黃燦燦染三春,映日搖風自散馨”的優美畫卷,吸引了四方八客前往踏青欣賞。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沉淀提升、農旅融合,潼南將菜花節辦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全國知名鄉村休閑旅游品牌,讓油菜花長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今年是重慶潼南陳摶故里舉辦的第14屆菜花節,14年來,景區越來越會“玩”,處處透著8D城市的立體味道。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最佳賞花季里,游客可以漫步如畫田野,品味農家小菜,體驗趣味活動,沐浴美妙春光。
景區延續種植黃色油菜花的同時,已經第二年引進紅色、白色、紫色等多色系彩色油菜花花種,還套種小麥,種出直徑達236米的太極圖。
潼南將油菜花的體驗活動做到了極致。有獎金豐厚的最美油菜花海創作大賽,還有陌上花開雜技show、最憶花海?童年游戲園游會、鄉味美食節?花海長桌宴、三八節?菜苔采摘比賽、Cosplay動漫秀。讓游客在閑暇之余盡享春光、美食、美景,并將潼南美食文化、養生太極文化巧妙融入其中,才成就了如今的陳摶故里4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菜花節越辦越火,受益的周邊群眾也越來越多。每年菜花節游人如織,也帶動了當地農戶的土特產銷售,為村民帶來了不少額外收入。村民們就地擺攤售賣檸檬、蜂蜜、土雞鴨、臘肉、折耳根、菜薹等農貨,景區農民成為旅游從業人員,呈現出“一朵菜花千人忙”的喜人景象。小小的油菜花拓寬了景區周邊農戶的致富門路,也讓更多的旅游產業在潼南區落地生根發展。目前,全區旅游規上企業已達10家,相關服務行業從業人員513人,旅游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城市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
在小小油菜花的“引領”下,紅色的玫瑰、紫色的桑椹、白色的梨花也紛紛綻放,帶來萬紫千紅、百花滿園。每年3月到11月,梨花節、桑椹節、玫瑰花節等鄉村旅游節活動不斷上演,讓潼南成為全國聞名的旅游大區,既帶動了一方百姓致富,也為潼南區旅游發展再添動能。
潼南還與遂寧攜手打造“楊闇公—楊尚昆—曠繼勛紅色旅游線路”“廣德寺—靈泉寺—大佛寺民俗文化旅游線路”及“涪江風情游”等精品旅游線路。兩地攜手參加重慶都市旅游節、重慶文博會等旅游展會活動,聯合召開旅游新聞發布會以及旅游推介會,并利用各自媒體資源及渠道,互相宣傳,有效推動兩地文旅產業經濟復蘇。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潼南累計接待海內外游客近4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13億元。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仍然取得了全年接待游客73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47億元的不俗成績。
荊門油菜的多功能開發
湖北省荊門市作為全國重要的油料生產基地,大面積種植的油菜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位于湖北省中部的荊門市,油菜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160萬畝左右,約占湖北油菜種植總面積的1/8,是全國油料產業帶的核心區和全省最大的優質油菜生產區。為了使生產的油料更健康,荊門一直在尋找更優質的品種。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荊門推廣甘藍型油菜,種植油菜逐漸成為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20世紀90年代初,荊門率先在全省推廣傅廷棟院士團隊和中油所專家團隊培育的雙低油菜品種。
2014年,在傅廷棟院士團隊支持下,荊門在全省率先試驗示范由華中農業大學選育的高油酸油菜品種,并不斷推動油菜產業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到今年,高油酸油菜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2020年,荊門更是制定了高油酸油菜高產技術生產規程和高油酸菜籽油國家行業標準,填補空白。
有了好的原材料,才能加工出好的油脂產品。
在湖北荊品油脂有限公司的菜籽油加工車間里,現代化的設備讓菜籽油的加工能在短短三分鐘之內完成,而且能夠精確、實時地控制菜籽油的品質。
2020年,湖北荊品油脂有限公司進行重組,高油酸菜籽油加工業有了新“龍頭”。公司依托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打造研發平臺,大力發展以高油酸油菜為主的種子培育、油料加工。目前,湖北高油酸菜籽油的研發推廣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
不止荊品油脂,荊門轄域內還有中糧祥瑞糧油工業(荊門)有限公司、荊門民峰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規模以上的油脂加工企業,全市油脂年加工能力居湖北第一。
近幾年,荊門以高油酸油菜籽為原料,打造了“農谷壹號”“荊花”牌高油酸菜籽油品牌。2019年,荊門以“荊品名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為突破口,創建了“荊門油菜”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培育高油酸菜籽油品牌,形成公用品牌、特色品牌、產品品牌“三品”共創的良性格局。
進入冬季,油菜抽薹了,荊門人的餐桌上一道美味悄然出現。
東寶區子陵鋪鎮聯心村村民簡明泉介紹說,一畝田能收300—350公斤油菜薹,還能收450公斤油菜籽,這樣算的話,一定比單收油菜籽劃算。
度過冬季的油菜,在很多動物眼里就是珍饈美味。第二年3月,油菜花開,蜜蜂從四面八方趕來,采集最新鮮的花蜜,同時為油菜傳花授粉。
荊門市新春養蜂合作社理事長劉吉艷介紹說,油菜花花期長、產蜜量高,每畝田可以讓蜂農增收100元。
進入4月,油菜又成了肉牛的美食。湖北勁牛牧業有限公司基地里,工人們就會把剛結莢的油菜連稈帶籽一起收割下來,用機器粉碎存儲起來。據養殖基地相關負責人曾穩兵介紹,添加青貯飼料后,奶水牛日產量有所上升,乳蛋白、乳糖含量都有所提升。
當然,在荊門,油菜被用得最好的還屬花用。
從2008年起,荊門連續舉辦了12屆油菜花旅游節。普通的油料作物華麗變身為最美油菜花海,讓人流匯聚于荊門,讓媒體聚焦于荊門,荊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了提升。
歷經十多年的打磨、創新,以油菜花為載體,與特色生態景觀、農耕文明等文化產業相結合,荊門開發出多花旅游綜合體。荊門油菜花節每年吸引百萬人次踏青賞花,賞花成為市民最喜愛的休閑方式,鄉村旅游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2009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荊門油菜花旅游節慶品牌”。
每年的油菜花節,也成為一次油菜產業發展的盛會,全國知名農業和油菜專家云集荊門,共同研討推進油菜產業發展;也是一次招商引資的盛會,荊門以花為媒,開展農業招商引資,一批知名農業產業化企業落戶荊門。
今年3月16日,湖北油菜花節會將在荊門啟幕。據悉,借此平臺,荊門將推介“荊品名門”特色農產品,全面推進高油酸優質油菜等農業“五個一”工程實施。
油菜花里的“黑科技”
從播種、育苗,到開花、結果,再到收割、榨油,顛覆人們認知的科技新玩法貫穿油菜全產業鏈。
據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加納介紹,根據種質資源遺傳研究,油菜花能產生黃色花瓣變白色、橘紅色花瓣變粉紫色、粉色花瓣變乳白色等各種變化。
除了通過基因序列改變油菜花顏色,也可以通過品種雜交培育出更多具備欣賞價值的油“彩”花。通過遠緣雜交、復合雜交等手段,40余種不同花色和葉色的彩色油菜花被創造出來。
油菜雙單倍體誘導系育種方法作為國際首創育種技術,是成都市農林科學院付紹紅和團隊的科研成果。這一科研成果使育種效率提高2—3倍,被譽為育種中的“高鐵技術”,現在已經被數十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引進。不僅如此,圍繞天府菜油原料品種培育,成都市農林科學院還形成了包括蓉油18、旺成油8號、天虎油8號等優良品種在內的“蓉油”系列天府油菜品種,該品種含油高、高抗倒、高產,適合機械化大規模生產。
油菜為什么要移栽?據悉,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水稻收獲期遲,油菜不能適期播種,導致產量大幅度下降30%以上,冬季丟種撂荒的閑田面積達6400畝以上,育苗移栽能大大提升油菜產量。
油菜收獲怎么割?收割過程如何降低總損失率?
據了解,油菜分段收獲技術與裝備攻克了高大倒伏油菜割曬輸送鋪放、地面仿形撿拾和高效脫粒清選難題,關鍵技術傾斜輸送割曬技術及雙段齒帶式地面仿形堅實技術的運用,能夠顯著降低撿拾總損失率。
燒制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川菜,離不開好油。油菜籽是我國第一大宗健康食用油源,是發掘功能脂質的優質原料,但由于油脂與蛋白質結合緊密,溶出制取困難,現行工藝一直采用高溫制油的方式,易產生反式脂肪酸等危險因子。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黨委副書記、所長,研究員黃鳳洪的研究團隊基于細胞的厭氧微波熱促反應與膨化破壁機理,創新高品質7D菜籽油制備技術,創建高品質菜籽油綠色高效制備技術成套裝備與規范,制取了營養、安全、色香味形、功能俱佳的菜籽油。截至2020年,產品已遍布湖北、江西、四川等20個省市,建成生產線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