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本

平心而論,父親身上,除脾氣暴躁,其實還是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學習,比如勤勞、勇敢等等。其中,最值得我學習的就是現代化意識,具體來說,就是在擁有和運用現代工具方面表現出來的先進意識,用白話來說,就是父親的電器化時代。這個時代,同時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見證人和受益人,而父親則是這個時代的親歷者。
小時候,我們那里還沒有電,照明用的是煤油燈。煤油燈是燃燒煤油的,通過燃燒煤油來照明點亮屋子,在家里做飯吃飯,洗碗及其他的事情。手電筒則是用電池發電,照明走夜路和遠路用的。而煤油和電池則需要去沙子坡或者楓香溪街上買,有時用一個油瓶子或塑料壺裝,電池則是一對一對的買的。有時趕場,父母都會從街上買一兩瓶煤油或者一壺煤油,供家里照明之用。電池則是每把電筒一對電池,然后再預留一兩對電池,以備不時之需。
后來,有了電,則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是怎么來的呢?那是鄉親們用汗水換回來的,男女老少同出力,能干啥就干啥,村里村外齊動手,抬桿布線換新天,那時村里還沒有公路,公路只通到巖上半山腰,電桿電線要從公路上往河底抬和背,然后每隔一段距離,挖一個窩,鎬一根電桿,然后再接上電線,裝上變電器,連到家家戶戶,每家安一個電表和一個保險盒,然后再布線安燈,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燈,全村人都在歡呼,孩子在奔跑,老人在笑,山村在歡歌,通河變亮。從此,徹底改變了鄉村的面貌,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了電,村里的夜晚亮了,寂靜的山村變得熱鬧起來,那些年輕的哥哥姐姐,比我們年齡大的叔叔孃孃,南下打工,帶回來的收音機、留聲機響遍了山村,那優美動聽的旋律飄揚在六井溪河兩岸,遠近可聽,上下皆聞。
音樂的時代還沒有過去,影像的時代就迫不及待地到來了,熊貓牌黑白電視,走進家家戶戶,黑白電視還沒來得及普及整村整寨,彩色電視已率先在村里富有人家展露了頭角。
父親一直都是善于經營生活的人,小時候,別人家都是只養牛,以牛耕地即可,我們家就既養牛,又養羊。牛,是養大母牛,每年生養一頭小牛,等小牛長大了,就把小牛賣了,錢給我們上學當學費,或者其他用度。羊也是如此,幾頭母羊,然后生養了小羊,等小羊長大了,就把小羊賣了,接著養大羊。如此再三,以至數年,牛羊不斷。再加上父親做木匠的錢,以及種烤煙的錢,也夠我家用度,很少在外面拖借,常有余錢。
父親也和別人家一樣買電視,先是熊貓牌黑白電視,然后換了彩電,最先是到王明啟伯伯那里借用天線,但是放不出效果,最后,村里安裝閉路電視,父親也從村里接線上坡,在家里安裝了閉路電視。后來,各家各戶都買一個接收器,一個鋁制大鍋形制品,一根線,一個盒子,就可以在家里用遙控器看電視了,我們都愛看武打片,父親更愛戰爭片,沒事的時候,父親在家干著活,開著電視機,把電視機當收音機用,聽聽聲音就可以了,因為手里要干活,沒工夫看,邊干活邊聽電視。
我家是先買打米機的人家,父親自己一個人坐車去印江縣城,去賣打米機的地方,各家商店都去看機器,問問價格,再問問維修。四處比對,從性能和價格上比對完之后,父親再決定買,父親為人,一般比較實際,更看重產品的性能,至于價格,多一點,少一點,倒是無所謂。這一點,我和父親一樣,重實際,輕小利。
看完機器,決定買了,父親會問廠家,是用車拉送回家,還是父親自己找人找車拉回家,父親需要通盤考慮,因為,他自己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把機器扛回家的。打米機,往往是和磨面機一體的,一邊打米,一邊磨面。一舉兩得。
我家先后買了磨漿機、砍苕葉機。磨漿機拿來磨豆腐,磨綠豆粉??耻嫒~機拿來砍苕葉。父親買來機器,自己用木板把苕葉機組裝起來,以后砍苕葉豬草就方便多了。
我上學去了,不在家,等回家,發現父親的工具已經煥然一新,電刨電鋸,以前用手工的,現在全換成了電器的,電刨推木,使其光滑平整,方便快捷,省時省力,效果更佳。
電鋸有大有小,大的鋸大木,小的截小木,各有用處,兩相結合,省時省力,方便快速。電鋸還有圓有方,以上為圓,其下為方,方的可充電,有一米多長,可在山林里鋸斷樹木,一根一兩尺大的樹木,不用一會兒工夫,就被方鋸鋸斷了,鋸倒了。然后根據尺寸長短,截成原木,再搬運回家。
父親就是這樣一個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的人,不落人后,不爭人先,按自己的能力情況,主動改變生活和人生,為過好人生而努力向前。
從這一點來看,父親年近七旬,還一心一意,想把房子搬到公路旁邊,也可以找到一些根源,尤其是人物性格上的根源,由此可見一斑。
父親的電器化時代,就是鄉村的電器代時化,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電器化時代。也是鄉村城鎮化、現代化的歷程,更是這個時代的見證和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