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育青

01:用手機拍攝的星空
一提到星空攝影,我們首先會想到單反、全畫幅、特種相機等專業攝影器材。實際上,拍攝出驚艷的星空照片不僅對器材有高門檻,對于后期處理制作要求更高。攝影師需要相對笨重的設備,完成“棘手”的后期處理,才能最終得到高品質的畫面。這還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要求,一張驚艷的星空攝影作品,考驗的更是攝影師本人對于畫面的預判與長期訓練的審美直覺。

02:手機影像傳感器尺寸
手機攝像頭這些年來進步很大,畫質也有了飛速發展,但如何摘下這顆暗光攝影皇冠上的鉆石——星空攝影,路遠且阻,困難重重。手機影像傳感器—般不大,常用的在1/2.3寸~1/1.7英寸之間,通光孔徑十分有限,“散粒噪聲”也相對嚴重。相機需要盡可能多地收集光線以產生高質量的照片,提升畫面的純凈度。但是對于星空攝影,延長照片曝光時間雖然增加了進光總量,但拍攝場景中的運動以及手持相機的不穩定會導致畫面模糊,星星也會出現拖尾現象。幸運的是,這看似無解的難題,隨著影像工程師的不懈努力,都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首先,隨著影像傳感器工藝水準的不斷提高,影像傳感器的原生畫質越來越好。其次,目前絕大多數相機都已經支持長曝光(或者在專業模式開啟手動長曝),拍攝者只需把相機固定穩固,通過延長曝光時間到60秒甚至更長,拍到星空已經非常輕松。再次,這些年來手機處理平臺算力越來越強大,影像智能處理算法越來越強悍,各個廠商在手機攝影方面投入的資源越來越全面,計算式攝影因此取得了飛速進步。當我們按下手機快門,手機通過一套自動化的復雜流程,最終得到一張畫質上乘的照片。
以谷歌HDR+技術為代表的基于零延時(ZSL)連拍多幀合成拍攝方法更是將手機畫質帶入了下一個時代。2018年,谷歌推出N ightSight夜視拍攝技術,在HDR+的技術積淀之上,通過延長單幀曝光時間、人工智能暗光白平衡、智能降噪等將手機的夜攝能力又向前推進一大步。2019年,NightSight夜視拍攝的終極形態——“星空攝影模式”(AstroPhotography Mode)——壓軸登場,星空攝影模式充分借鑒了專業星空攝影師的創作經驗,單幀曝光不超過16秒(連續拍攝總張數不少于15張),以多幀曝光進行自動堆棧降噪,輔以去鬼影算法,讓每一張照片中的星星看起來都能發出點點星光。在捕獲基于多幀信息、借助智能算法除暗電流和熱噪聲、對天空進行語義識別單獨處理的基礎上,該模式最終呈現出畫面純凈,星空璀璨的攝影作品。
谷歌公司作為安卓生態的老大哥,將技術細節通過論文發表在各種學術會議上,也開辟了Google Al Blog,供全球的開發者共同學習和推廣。這一舉措對于推動手機攝影全行業進步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華為、小米、一加等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在星空攝影方面也沒掉隊,大部分品牌甚至還做得更好。以華為P40 Pro為例,這款手機甚至有能力拍攝星空延時攝影。

03:使用2018年發布的Google Plxel 3采用天文攝影模式拍攝
截至2020年,Google Pixel 4XL,三星Galaxy S10,iPhone 11 Pro Max,華為Mate 30 Pro是全球攝影師最青睞的能夠拍攝星空的手機。這些手機的相機在弱光條件下的性能很強而且加上計算攝影的加持,在星空攝影方面比其他手機更勝一籌。但這并不代表其他型號的手機就無法拍攝星空照片,一加7T、紅米Note 8、諾基亞8和LG V30/G6等手機的配置雖然差距很大,但通過外掛望遠鏡等專業手段的輔助,仍然被很多天文攝影師使用,并成功地制作出了令人驚嘆的獵戶星座圖像和深空天體。在以下表格中,我列出了部分智能手機拍攝性能,大家可以參考。

使用手機拍攝星空照片,一定要用到長曝光,因而手機必須固定在一個穩定的位置上。目前,大部分手機的重量通常在200克上下,與專業相機的重量相比,屬于輕量裝備,固定起來并非難事。這里筆者給出幾種常用的方法。

04:方法一至方法六示意圖
方法一:采用為單反準備的攝影三腳架,配合快裝板和手機夾實現相機的可靠固定;
方法二:可以選擇輕便的章魚腳架,將手機固定在欄桿或者一些腳架不好固定的地方;
方法三:采用磁鐵底座,配合球形云臺吸附在金屬物體表面,例如車、廣告牌等地方;
方法四:采用吸盤,將手機固定在玻璃等光滑物體的表面實現穩定拍攝;
方法五:采用迷你三腳架+配重塊,將手機固定在上面,不僅重心低,還能抵抗大風。
方法六:用魔術手臂,借助螺絲孔任意擴展安裝位置。

05:使用DarkSiteFinder看到的亞洲夜間光害分布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一個光害嚴重的場所,使用再好的器材也拍不到星空。因此,合理選擇拍攝位置是成功進行星空攝影的重要因素。城鎮化的進程讓主城區的光害越來越多,想要拍到銀河,就需要去郊區甚至更遠的地方。借助互聯網工具,我們可以很方便地查閱目的地的光污染情況,為出行拍攝提供參考。
這里,我推薦https:∥darksitefinder.com/
找到一個光污染好的環境只能解決拍攝環境的問題,想要拍出構圖、曝光俱佳的上乘之作還離不開對于畫面的預先規劃。
如圖06所示,Planlt是手機端一個非常專業的App,能夠幫助拍攝者精確計算最佳拍攝時間,并且能夠根據地形信息完成輔助構圖。
圖07所示的Stellarium+也是一個設計精良的App,不但能夠以VR的方式輔助用戶完成模擬構圖,還內置了豐富翔實的星空知識庫。

06:PlanIt 規劃約塞米蒂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半月山的拍攝

07:Stellarium+確定銀河星拱的最佳時間
步驟1:使用Stellarium+軟件預估拍攝效果,最主要的是找到銀河(Milky Way)在哪里。
步驟2:使用章魚腳架支撐。
步驟3:打開Google Camera,進入NightSight,如果此時對準星空,相機會默認打開天文攝影模式。為了得到最高品質,建議打開RAW格式存儲。
步驟4:調整對焦點至無窮遠,切換到3秒倒計時。
步驟5:按下快門,等待拍攝完成,其間可以喝杯咖啡。
步驟6:使用手機App進行后期調整。
此外,拍攝者還可以用RAW格式保存,后期在Camera Raw里面獲得更高畫質。

08:進入Night Sight,開啟RAW

09:對焦調整+倒計時

10:等待拍攝完成拍攝

11:機內直出效果

12:簡單后期處理之后的結果
如果你使用的是iPhone或者其他安卓手機,可以嘗試以下幾個App(圖13-16),也能幫助你拍攝到不錯的星空攝影作品。

13:NightCap Pro(iOS)

14:ProCam(iOS)

15:Camera FV-5(Android)
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使用手機拍攝星空延時作品。目前能夠實現延時星空攝影的手機主要有:華為Mate 40、華為Mate 30和華為P40系列;榮耀V30和榮耀30系列。星空延時攝影能夠拍出斗轉星移的變化感,拍出人眼所看不到的畫面,非常震撼。這里給出推薦參數配置:
·沒有光污染的夜空;
·手機支架/三腳架或其他任何能夠把手機結實固定的裝備;
·專業模式,啟用RAW;
·白平衡4500-5500之間均可以;
·對焦選擇MF,設置為無限遠;
·快門速度15秒;
·感光度ISO 1600或ISO 3200。

16:StarTrail Photos Generato(安卓系統)
星空延時攝影對手機的功能有一定要求,手機的延時攝影模式需要支持手動模式,能夠調出拍攝的參數,同時還要支持調整間隔時間,才能拍出星空延時攝影。
此外,通過拍攝多張星空照片,再后期拼接,得到一張完整的銀河拱橋,勢必是一張更加令人驚艷的星空照片。手機結合高倍率望遠鏡,甚至還能拍攝深空攝影,這是星空攝影另一個極具魅力的領域。限于篇幅,在本文就不展開了。
星空攝影,這一攝影領域里面的“尖端科技”,隨著智能手機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其中,最大受益者是我們每個人。星空攝影將來還會如何進化、無數影像創作者又會拍攝出怎樣令人驚艷的星空攝影作品?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星空攝影未來可期!
(責任編輯:張丹雨)

17:星空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