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瑞堇
2021年,偉大的中
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這100年的光輝歷程中,無數優秀的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彰顯先鋒本色,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無數優秀的共產黨員以科學為工具,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我們不但要學習他們的科學精神,更要學習他們艱苦奮斗的作風,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去年暑假的第一天,爸爸帶我到重慶科技館參觀“科學家主題精神全國巡展”。在參觀展覽時,我成為第一個幸運兒,可以坐上時光穿梭機和自己喜歡的科學家對話。這對于8歲的我來說,怎么能不感到興奮呢?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橋梁專家——茅以升爺爺。
在時光穿梭等候廳,我終于見到茅爺爺。茅爺爺頭發花白,戴著深色邊框的眼鏡,眼睛炯炯有神。我上前大膽地問:“茅爺爺,您能和我一起到我的家鄉榮昌看看嗎?”茅爺爺點點頭。
我們坐上時光穿梭機,到達榮昌第一站萬靈古鎮。一到萬靈古鎮,一座古樸的石橋就映入我們的眼簾。茅爺爺遠遠地望著橋說:“這座橋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吧?”
我笑著說:“茅爺爺,您真厲害,一看就中。”
我一邊扶著茅爺爺上橋,一邊介紹著:“這橋啊,叫大榮橋,是我們榮昌的寶貝。它修建于明朝,距今有500年的歷史了。”
我指著橋對面大聲地說:“茅爺爺,您看這橋連接著河岸兩端,是兩岸村民們的唯一通道。河對岸的哥哥姐姐,就是靠這座橋,走出了村莊,走向了世界各地,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茅爺爺聽了,微笑著說:“是啊,我們古代的工匠用一塊一塊的石頭,一滴一滴的汗水,為老百姓鋪出了一座座夢之橋,一條條幸福路。”
我眨著眼睛說:“茅爺爺,您也和這些工匠一樣偉大,修建了錢塘江大橋,為人民鋪出了一條幸福路。”
茅爺爺一手撫摸著我的頭,一手扶了扶眼鏡,望著遠處的河面,回憶道:“修建錢塘江大橋時,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我頂著巨大的壓力,設計了一個方案,比美國橋梁專家提出的方案節省約200萬銀圓。我們夜以繼日地,一尺一尺地測量,一寸一寸地勘測,終于開始修建,卻遭到日本人的空襲。”
茅爺爺的眼角有些濕潤,停了停,又激動地說:“那是我們中國人的心血!不,我們絕不能就此結束!于是我們又多次修復……”
聽到這里,我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戴著眼鏡的叔叔。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他憑借自己的毅力,堅守自己的初心,一次又一次說服官員采納他的方案,一次又一次地修復被炸毀的橋梁。想著他忙碌的身影,疲憊的身軀……我不禁熱淚盈眶。
突然,茅爺爺笑了。他取下眼鏡擦拭了一下,接著又自豪地說:“結果還是好的,錢塘江大橋總算保存了下來,為人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擦了擦眼淚,說:“是的,茅爺爺,在您的帶領下,我們又修建了許許多多的橋。”我扶著茅爺爺,坐上時光穿梭機,回到榮昌城。我指著一座座橋,一一介紹:“這是榮昌最近幾年修建的橋,香國橋、海棠橋、聯升橋……它們都是工程師們精心勘測設計之后,工人們一米一米地鉆井,用一根一根鋼筋修建的……我爸爸也參與了設計和修建呢!”
茅爺爺聽了,語重心長地說:“是啊,孩子,橋不僅是我們為老百姓創造美好生活的勞動結晶,更是我們一代代華夏兒女為人民謀幸福的精神傳承啊!”
我望著茅爺爺,堅定地說:“我長大后也要做橋梁工程師,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茅爺爺贊賞地說:“好!好!好!”
時間過得真快,我依依不舍地坐上時光穿梭機回到科技館,讓下一個幸運兒繼續和科學家對話。
(本文為“弘揚科學家精神、做新時代追夢人”征文活動獲獎作品)
重慶市榮昌區拓新玉屏小學二年級
光輝歷程
從靠外國人修橋,到中國人自主修建現代化橋梁,再到中國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橋梁建設強國,憑借的正是以茅以升爺爺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橋梁科學家和建設者們的辛勤付出。
在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共產黨員堅持發揚“關鍵時刻站出來,危急關頭豁出去,攻關之際頂得住”的精神,在國際上沒有成熟經驗,國內沒有相應的設計標準和施工規范的恃況下,他們探索前行,努力攻關,最終成功完
成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工作。
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更見證了他們始終銘記職責與使命,做合格共產黨員的無悔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