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趙 陽
新職業層出不窮,為年輕人就業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他們從中找尋著屬于自己的職場“新賽道”。
2018年,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兩岸同心e路同行”臺灣青年創業創新實踐活動,為兩岸青年搭建起更廣闊的交流平臺
又是一年求職季。自2019年至今,56個新職業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碳排放管理員、真人NPC等新職業層出不窮,為年輕人就業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他們從中找尋著屬于自己的職場“新賽道”。
青年擇業,以何為主?在熱情測試執導師陸澤倩看來,內心的真正熱愛是一個很重要因素,而她本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94年出生的陸澤倩畢業后隨父母心意,在家鄉的一家銀行謀了工作。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僅僅半個月時間,她就辭掉這個“金飯碗”——“我家在一個小縣城,那里連一家我喜歡的咖啡館都沒有,更別提讀書會了。”但因為年紀輕沒有經驗,并且自己“都不夠篤定到底想做什么”,陸澤倩陷入了迷茫。
彼時,一個有著30多年歷史、能夠幫助人們挖掘內心深處熱情的“熱情測試”從美國傳到中國,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陸澤倩接受了測試。“在為自己的人生優先級排序后,我才發現自己對品牌營銷抱有極大熱情。”堅定了初心,創業信念也堅定起來。之后,不僅事業發展順利,陸澤倩還拿到資格證,正式成為一名熱情測試執導師。
雖然這項工作只是副業,但卻給陸澤倩帶來了無可比擬的滿足感。“執導師會幫別人找到最喜歡的職業狀態,我本人也會更加明白如何活在自己的熱情里,這是一個利他利己的職業。”
孫娜是陸澤倩的一個老客戶,30歲出頭的年紀就厭倦了事業單位枯燥無味的工作。但是因為沒有專業技能,加上生孩子后身材走樣,孫娜十分焦慮,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產生困惑。
在陸澤倩的幫助下,孫娜選擇遵循自己的內心,“與有趣的朋友一起做有趣的事;舒心地住在自己的小家;愜意地喝著咖啡看著書;自信地在一個平臺上分享生活真諦;說走就走的旅行。”看似很傻很單純的五大熱情成為喚醒孫娜當下最真我的觸點。她把目光投向收納整理師一職,從自家入手,把收納家的過程發到朋友圈。一傳十,十傳百。不少人通過整理歸納周邊物品間接改變了家庭關系。孫娜本人也在理順物品的同時,實現了更好的時間管理和身材管理,愈發自信。如今,她已經成為一位當地具有影響力的收納整理師,經常被邀請進行線上線下演講,實現了最渴求的生活狀態。
迄今為止,陸澤倩已接受200多例個案咨詢,成功地幫助很多人找回自我,這讓她見證了熱情蘊藏的巨大能量。
與陸澤倩和孫娜對熱情的極致追求不同,電商主播“00后”張哲坦言,選擇直播行業是因為看好行業前景,嘗試下來發現與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十分合拍。“我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社會改變,我也改變,總有一個適合并能讓我不斷進步的方式。”且行且奮斗,這或許也代表了一部分青年的擇業方式。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衍生出了人工智能訓練師這一新職業。2019年,一份招聘傳單把“90后”惠建彬和該行業聯系到了一起。“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但不知道具體是做什么的。”當時在家待業的他決定一試。入職接受公司培訓后,惠建彬才對這份職業有了真切的了解。
人工智能訓練師是幫助人工智能了解圖片、音頻、文字等內容特征,使其可以進行快速識別的一個職業。惠建彬舉例:“幫助垃圾分類的小程序,通過拍照就能識別出垃圾的種類,就是靠前期人工智能訓練師對玻璃瓶、塑料罐等垃圾的圖片進行‘標注’,對機器智能進行反復訓練的結果。”
陸澤倩在熱情測試工作坊與學員做溝通分享
因為業務能力突出,惠建彬已升為業務管理員。除了對公司人工智能訓練師進行指導外,他還參與培訓新員工。“這份職業很適應我的生活節奏,也給了我很大成就感”,工作中獲得的認可讓惠建彬覺得自己的付出很有意義。他表示,人工智能訓練師的缺口很大,對于訓練師的能力也有很高要求。“我今后會繼續磨練和提升工作能力,帶領團隊做好工作。”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共青團中央提交了《促進新職業青年的成長發展》的提案。調研結果顯示,新職業青年選擇目前工作的因素,排在首位的是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占比23.0%。有發展空間、能展示自己的才干也排在前列。
參與此課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青少年與教育社會學研究室副主任朱迪對此深有體會。她認為當代青年,尤其是‘95后’‘00后’,面對的不是就業難,而是擇業難,“他們更愿意去體驗‘斜杠青年’,而不甘于抓住一個安穩飯碗”。她說,新職業就業形態較靈活,并且涵蓋外賣騎手、電商主播、高科技從業人員等不同層次。“不光是強調自我和興趣,大多數青年很看重工作與生活和家庭的協調關系,新職業靈活彈性的就業形態和生活緊密聯系的特征更符合年輕人需求。”
據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從期望就業的行業來看,當前高校畢業生更傾向于新經濟行業。電商主播顯然是其中一個熱門選項。
雖然2020年6月電商主播才以“互聯網營銷師”的面貌被正式納入新職業行列,但行業火熱延續已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文珺介紹,電商主播雖是平臺經濟下產生的新職業,但其依托的是發展相對成熟的電商平臺和近幾年趨于穩定的直播行業,相對更容易形成職業化和規范化的發展路徑。與此同時,電商主播也面臨著直播內容同質化、主播職業化培訓有待完善等問題。
2021年2月,《小康》雜志推出“2021中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榜”,義烏名列榜首。“義烏對直播行業發展有一個較高定位,要做全國直播電商高地。”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教研室主任邱陽介紹,順應社會需求,學校自2017年起開設直播課,課程涵蓋產品設計、短視頻拍攝、劇本制作、直播技巧及效果監控等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相關技能。
2020年5月,在浙江省人社部門委托下,學校開發電商直播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和題庫,首批19名學員獲得“電商直播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實現了“持證上崗”。6月,學校成立直播電商學院,面向全校學生和社會,廣泛開展電商直播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和認證工作。
張哲畢業于電子商務專業,前期一直接受電商理論知識學習。2020年新創立直播學院后,成為了第一期學員。學校與1688平臺合作創辦的主播訓練營為他創造了一個實踐的良好機會。超大流量加持下的直播間,加上過硬的專業素質,張哲成績最好時一晚銷售額達12萬元人民幣,三天連續帶貨近30萬元。“現在電商直播競爭非常激烈,在學校成為1688官方主播的經歷,讓我短時間內接觸到了很多深層的東西,帶給我很大優勢。”張哲說,這次實操培訓,是他吸取經驗最好的一次。
邱陽介紹,直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學校聯合平臺培育直播人才,經過雙方資源整合,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除此以外,學校積極開展與港澳臺、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為學員搭建起更廣闊的平臺。
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學校打造浙臺青年雙創云平臺,2020年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共組織1069人次臺灣青年參與“浙臺同學同創云課堂”“2020第五屆義烏-臺灣電商研習營”等活動。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已成為兩岸青年追夢筑夢的重要舞臺,也因此獲得“第二屆海峽兩岸青發論壇組織貢獻獎”“浙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突出貢獻單位”等諸多榮譽。
“義烏的電商原生態保持得比較好,很多新興的東西在這里比較容易發展。”邱陽說,義烏政府近年來制定了一系列直播政策,扶持產業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他舉例:“只要在義烏交過社保,就可以免費參加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的學習,政府給予每人980元的補貼。”截至目前,直播電商培訓已進行21期,逾810人獲得職業證書。
新職業青年在從事當前工作之前,近半數有正式全職工作。對于辭職后社會認同降低的風險,陸澤倩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多數人會在意工作體面問題,但是其實看似體面的表象背后是巨大的內耗,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更加在意‘自我認同’。”孫娜也表示,父母看到了自己家庭環境的改變、與家人親密關系的提升等積極變化,對自己轉向新職業相當支持。
遺憾的是,陸澤倩和孫娜只是幸運的少數人。朱迪介紹,從調研結果來看,大部分新職業從業青年的職業認同度比較高,家人則相對較低。這說明新職業的社會環境、社會認可度還沒有建立起來。“愛好發展到更高層次也可以用來生存,作為職業,我們不應該對此抱有偏見。”朱迪表示,因為業態發展暫時的不完善,一些新職業青年待遇不如其他行業理想。“我們要加大力量不斷推動業態在創新中發展完善,讓年輕人既能夠實現自己的興趣志向,又能夠有完善的生活福利保障。”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百萬青年技能培訓行動方案》等文件陸續出臺,為保障青年在新職業就業權益助力。朱迪表示,人社部不斷公布新職業,本身就是對新職業的肯定,各地政府也用實際行動為新職業青年提供更好的勞動保護與保障。她認為,這對各級政府來說是一大挑戰,更是一大進步。“新職業內部差異很大,我們呼吁政府和社會各界能夠持續關注從業人員需求,保障他們的權益和發展。”朱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