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長平,張旭東
(華能玉環電廠,浙江 玉環 317604)
2005 年10 月,山西某電廠6 kV ⅣB 段母線清掃檢修工作結束,運行人員進行6 kV ⅣB 段由檢修轉冷備操作。在進行6 kV ⅣB 母線測絕緣時,運行操作人員未認真核對設備名稱編號、誤入相鄰帶電間隔、強行解除防誤閉鎖裝置、未驗明柜內是否帶電,造成兩名操作人員觸電嚴重燒傷,后經搶救無效其中一人死亡。2011 年5 月,江蘇某電廠運行人員在執行6 kV 母線運行轉檢修的操作中,當執行到6 kV 母線裝設接地線操作時,因走錯間隔而到相鄰帶電間隔,同樣也是解除防誤閉鎖裝置、未驗明柜內是否帶電,導致了一死一重傷的慘劇。這兩起事故間隔了6 年,看上去也沒什么關聯。但當你看到兩個電廠的6 kV 廠用系統接線圖,會發現這兩起事故發生的某種聯系。下面從這兩個廠的6 kV 廠用系統圖來分析發生誤操作的原因和設計上的不足,提出優化方案,從源頭上堵塞可能發生誤操作的漏洞,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
江蘇某電廠事故前的運行方式是:02 號啟備變運行,1 號C 高廠變檢修,6 kV 母線由啟動變接帶。運行人員在執行6 kV 61C 母線運行轉檢修操作過程中,按照操作票順序,在給6 kV 母線裝設接地線時,運行人員走錯間隔,跑到相鄰的6 kV 61C 段備用電源開關間隔(圖1 虛線框)。由于啟動變運行,該間隔為帶電間隔。操作人員沒有認真核對設備名稱和編號,并擅自解鎖,隨后未經驗電即在此間隔(帶電)裝設接地線。結果發生了電弧短路,最終導致了一死一重傷的慘劇。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運行人員走錯間隔,本應在母線PT間隔(圖1 實線框)裝設接地線,結果跑到相鄰的6 kV 61C 段備用電源PT 間隔。

圖1 江蘇某廠6 kV 接線
而山西某電廠的走錯間隔誤操作事故具體如下。2005 年10 月山西某廠4 號機組檢修期間,在進行4B 段6 kV 母線檢修后絕緣測量時,本應打開4 號機組6 kV 母線PT 間隔后蓋板(圖2 實線框)測量母線絕緣,但運行人員操作時未認真核對設備名稱編號,誤入相鄰的母線備用電源604B 開關間隔(圖2 虛線框,啟動變低壓側帶電)。同樣也是強行解除帶電間隔防誤閉鎖裝置,測量絕緣前也未驗明柜內是否帶電直接進行測量,導致觸電造成兩名工作人員嚴重燒傷,一人醫治無效死亡。
從以上兩接線圖可知,發生事故的兩廠6 kV母線接線方式極為相似,其母線PT 不是與備用電源進線開關相鄰就是與備用電源進線PT 相鄰。上述兩廠運行人員均是走錯間隔發生觸電事故,本應在母線PT 間隔后柜處完成的絕緣測量或者接地線裝設,卻跑到了相鄰的備用電源PT 間隔或備用開關間隔;均存在擅自解鎖現象,均未驗電。運行人員違反操作票制度是造成事故的主因,但更要反思這種設備布置方式是否存在著某種隱患。

圖2 山西某廠6 kV 接線
分析可知,正是因為6 kV 母線設備的這種布置方式,給事故埋下“種子”。對系統內多個兄弟電廠接線方式進行調研,發現采用該接線方式及設備布置順序的比較普遍。電廠在機組檢修時每當遇到類似6 kV 母線操作時,都如臨大敵,要求運行主任和專工都要到現場監護,防止發生上述兩廠那樣的惡性事故。這種提高監護級別的方法無疑是防止誤操作的有效手段,但這些掩蓋不了6 kV 母線設備接線上的缺陷。分析這種接線方式的設備布置順序可知,6 kV 母線PT 和與備用進線PT(或備用進線開關)緊挨著,相當于是在這里埋了一顆“地雷”。6 kV 母線檢修時一般都是高廠變同步檢修,而此時由于6 kV 母線備用進線間隔來自啟備變,極有可能是啟備變運行狀態,如果啟備變至該母線接線無閘刀,則該檢修6 kV 母線備用進線間隔為帶電間隔。一旦有人員犯錯誤進入該間隔,“地雷”就會被“引爆”。原因是當進行類似上述兩廠的操作時,一般都會到6 kV 母線柜子前面或后面進行母線絕緣測量和接地線裝設。如果操作人員走錯,唱票復誦執行不規范,極有可能使監護者失去監護作用,很自然地跟著動手操作,這樣就極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
調整上述兩廠的6 kV 母線設備布置順序:將6 kV 母線的工作電源開關、工作電源進線PT 間隔與備用電源開關、備用電源進線PT 間隔分別布置到母線的兩端,同時把6 kV 母線PT 間隔移到母線靠中間位置,如圖3 所示。這樣可以讓運行人員從空間認識上就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印象,再輔以明確的標識說明,注明母線檢修時應該在哪個間隔裝設接地線,哪個間隔測絕緣,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運行人員走錯間隔的幾率。

圖3 優化后6 kV 接線1
目前,現場采用母線PT 遠離備用電源PT 布置方案也比較多(見圖4)。如浙江某百萬千瓦機組6 kV 母線接線就是采用這樣的布置。從多年的運行情況看,從未出現因為母線停電檢修操作而走錯間隔的事故發生。這說明這種接線方式在防止運行人員走錯間隔方面是有效的,可供設計單位和運行單位借鑒,而類似上述山西、江蘇兩廠的6 kV 母線接線方式應堅決避免采用。
一般認為設計院的設計肯定是符合要求的,但不難通過上述兩廠的事故分析發現設計的隱患。從實際運行情況看,現場仍在不斷暴露出不少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現在運行單位和設計單位在設備正式運行后缺少一種聯絡機制,使得問題沒有在后續的設計中得到改進,以致于同樣的問題在多個廠發生。因此設計單位在設計時,應多調研運行單位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從發生的事故中做進一步研究分析,在新的設計思路中將這些問題給予考慮和解決。作為運行單位,應該將類似隱患問題提前與設計單位進行溝通。通過反饋運行實際情況,使得設計單位在設計時會加以關注存在的問題,從而將一些防誤思路融入到設計中,使之變為實際應用。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企業事故發生的幾率,保證企業良好的生產秩序。所以,無論是設計單位還是電廠,都要吸取以往事故的教訓,在設計階段就要充分考慮可能的人為錯誤,減少漏洞,避免悲劇的發生。

圖4 優化后6kV 接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