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藝涵

一提起粽子,我就想到安徽老家過端午節的習俗。
五月初五前幾天,家家戶戶就開始包粽子了。大伙兒先是三五成群地去采蘆葦葉,一大筐一大筐地帶回家。然后,在大盆里接上水,把摘回來的蘆葦葉洗干凈。洗凈的蘆葦葉,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米泡好后,就開始包粽子了。人們把蘆葦葉折幾下,做出一個三角形的小口袋,將米放上一半,壓實,讓一粒粒糯米像小珍珠一樣緊依在一塊兒。接著,放上一個大蜜棗或一塊肉,蓋上一層糯米,又壓實。最后,用剩下葉子收好口,轉一圈,用細繩捆幾圈,綁緊,一粒粽子就包好了。這正如歐陽修寫的:“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除了吃粽子,還有很多習俗。俗話說:“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插上一些艾草,寄望身體健康、避邪免疫,正應了“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這句話。此外,還有不少吃俗:吃甜甜的綠豆糕,一咬,入口即化,生活節節高;吃“五黃”(黃瓜、黃鱔、黃魚、雄黃酒、咸蛋黃),吃后五毒不侵、四季平安;吃形似元寶和蝴蝶的花糕,其表面以紅花點綴,寓意日子紅火……
少不了的,當然還有激動人心的賽龍舟。一條龍舟前前后后坐十幾個人,一個擊鼓,一個喊口號指揮,其余的劃槳。指揮者一聲令下,大家都整齊地劃動木槳,船在鼓聲和口號聲中迅速前進,木槳激起的水花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岸上站滿了人,各種吶喊聲交織成一片,為選手們助威……當第一艘龍舟沖過終點時,到處響起鑼鼓聲、歡呼聲,把端午節的氣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