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瑞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大隊,新疆 庫爾勒 841000)
由于新疆托蓋勒克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作為我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近年來,受到相關部門的重點關注,針對該地區的找礦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因此,為確保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綜合地質調查的可持續發展,要對現階段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的進展與主要成果進行研究。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進展指的是目前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的主要成果,能夠直接反映出重要找礦新進展。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新進展在本質上指的就是找礦地理信息,能夠反映地理實體空間具體分布特征的信息。通過對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新進展地理信息的獲取、感知、加工以及分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揭示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地理信息分布以及變化之間的潛在規律[1]。因此,對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新進展進行研究是勢在必行的,與此同時,還需要針對該地區的勘查前景展開分析,致力于為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日后的發展指明方向。
結合以往針對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方面的分析得出,該礦區找礦新進展主要體現在找礦分帶方面。由于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富含多金屬,因此針對不同種類礦產資源的找礦前景圈定區也必然不同。該區域位于偉晶巖脈帶上的區域充分填補了礦床北部區域礦脈分布上的空白,因此證明了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的外圍上存在較大的找礦前景。根據該區域花崗巖體的出露特征,其是蝕變程度從東向西方向逐漸降低,巖體的埋深程度,從西到東方向逐漸變深,從這一現象與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大部分的礦脈巖體現象已知,在礦床巖體的北側位置應當作為礦山開采企業日后的重點找礦區域。同時,通過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評價工作,劃分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分帶。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分帶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分帶圖
圖1 中,A表示為黑云母帶;B表示為花崗巖型鎢錫帶;C表示為云英巖型;D表示為矽卡巖型鎢錫礦;E表示為鋰輝石帶;F表示為紅柱石—十字石變質帶。從圖1中可以看出,該區域內含有3個變質帶中心,并且變質帶整體寬度從南到北方向逐漸變窄,因此這一現象說明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北部的熱源深度較深,南部的熱源深度較淺[2]。這一顯現與該礦床巖體的剝蝕程度變化規律完全一致。因此,通過分析得出,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的變質帶當中較深部分可能存在巖漿活動的變化。在開采過程中,礦山開采企業可采用重力法對其進行探測,以此判斷該礦床深部是否存在花崗巖異常現象,從而圍繞其外圍區域布置對偉晶巖的探礦和找礦工作。
基于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的成礦作用是加劇礦質熱液二次遷移富集,提供容礦空間。在近年來,根據對找礦預測的具體分析,異常信息區域的圈定為主要多金屬礦產礦區,斷裂層及斷裂帶兩翼為重點多金屬勘察方向。結合多手段化的物探勘查技術,對所含多金屬的占比實現重點檢測,得出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新進展,作為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預測的主流方向。本次調查區位于區域上艾爾賓大型復式背斜中的Z2向斜南翼,并且在調查區內分布有Z1背斜,并已在斷裂帶兩翼發現了多金屬礦點,足于證明在斷裂帶兩翼具有極高的多金屬找礦潛力,具備尋找多金屬的條件。因此,本文預測斷裂帶兩翼為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的主要集中地區。
由于地球化學元素具有一定的分帶特征,結合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成礦屬性,針對其找礦預測,得出該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新進展,初步總結如下規律:Au、Cu、As、Sb低溫元素異常,主要受地層控制。多金屬礦層位主要分布于調查區北部薩阿爾明組第二巖性段石英脈聚集區以及調查區南部烏勇布拉克組地層中,熱液活動較強,呈北西-南東向展布[3]。Au、Zn、Ag等中溫元素異常,主要分布于薩阿爾明組第二巖性段,主要沿斷層帶分布,受北西向斷層構造控制明顯。Au、Bi高溫元素異常主要分布于花崗巖體與薩阿爾明組接觸帶及薩阿爾明組第二段,而花崗巖巖體內部未見明顯異常,推測第二段地層下部存在隱伏花崗巖體,且埋深不大,并與地層間發生了熱液交代作用,使其進一步富集。認為Au、Cu、As、Sb等低溫元素受地層(以石英脈為主)控制,Au、Zn、Ag等中溫元素受構造控制,而Au、Mo、Bi高溫元素受花崗巖體與地層雙重影響,上述元素分布特征,總結調查區北部薩阿爾明組找礦規律,預測調查區北部薩阿爾明組具有良好的找礦潛力。
結合前人已在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內圈出8條礦體,后期經地表開采(開采深度15m~25m),采坑內仍可見殘留的礦體,目估Au品位30~40%。通過本次開展1∶5千磁法剖面測量,在采坑分布范圍內以800nT等值線圈定了C-4磁異常,異常長800m,寬300m,ΔTmax=3894nT。通過繪制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航磁化極和異常帶平面圖,得到該地區找礦新進展,即為發現孔雀石化石英脈。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航磁化極和異常帶平面圖,如圖2所示。

圖2 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航磁化極異常帶平面圖
根據圖2所示,預測在該礦區深部,礦體仍有較大延伸,具有較好的找礦潛力。調查區屬于化探HY-35號綜合異常西延部分,該異常在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已圈出十多條礦體。因此,在該區針對HY-35號綜合異常西延部分開展化探掃面工作,圈出了眾多化探綜合異常,并在異常查證時,在HY-17、HY-13號綜合異常內分別發現了礦點,并圈出多條礦體。綜上,為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新進展。
通過分析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新進展,在此基礎上,針對該地區的勘查前景展開研究。本文從勘察技術性、勘察智能化程度以及勘察效率與收益方面入手,展望其勘察前景。針對其分析的具體內容,如下文所述。
針對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勘察的前景來看,其最主要的發展前景即為勘察信息的整合,必須通過加大“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力度,整合規范勘探信息平臺配置,保證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的勘察前景能夠符合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在勘察工作的發展中,可以通過平臺加大信息的集中化程度,進而提高對信息的利用率,為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勘察提供充足真實的信息數據支持。
除上述勘察前景外,務實數字化勘探基礎工作也是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勘察工作未來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在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勘探未來的發展前景中,不僅要大力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還要從勘探基礎工作入手,務實數字化勘探在基礎層面的應用。將務實數字化勘探基礎工作落實、落細,為促進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勘探工作更好的發展提供底層支撐。綜上,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具有良好的勘察前景。
本文通過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新進展及勘查前景分析,證明了此次分析在實際應用中的適用性,以此為依據,證明此次分析的必要性。因此,有理由相信通過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新進展及勘查前景分析,能夠解決傳統針對此方面研究中存在的缺陷。但本文同樣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未對本次分析結果的精密度與準確度進行檢驗,進一步提高分析結果的可信度。這一點,在未來針對此方面的研究中可以加以補足。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找礦方法的優化設計提出深入研究,以此為提高新疆托蓋勒克地區多金屬礦的找礦質量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