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玲
(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七0七隊,黑龍江 綏化 152000)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我們地質行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我們是被動的接受還是迎難而上?毋庸置疑,落后就會挨打。所以,數據庫建設只是地質行業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階段,一個初級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黑龍江省老新興、反修幅是屬于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下達的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項目,這兩個相鄰的圖幅區域上位于佳木斯成礦帶西緣及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成礦帶北段,東安—團結溝淺成低溫熱液金礦集中分布區的中北西段,處在興安地塊與松嫩地塊、松嫩地塊與佳木斯地塊拼貼帶附近(趙寒冬,2009)。中生代構造巖漿活動很強,金鐵多金屬礦化作用顯著。它主要由地表低溫熱液型金礦床和斑巖-矽卡巖型鐵多金屬礦床組成,包括順克縣的東安和順克縣的高考。嘉應縣松山,團結街溝大中型礦山金礦,嘉應縣平頂山大中型礦床,翠紅山,翠中和火街大中型鐵基金屬礦床,大型斑巖鉬鉬礦床。有利于成礦條件的地層單元包括:古生代寒武紀錫林群,泥盆紀黑龍宮組,二疊系烏道嶺組、土門嶺組、白堊紀板子坊組、寧遠村組、干河組(黑龍江省吉隆省地質局,1993)。該地區的火山巖多見于烏云杰伊盆地南部的蘇努集英盆地,與該地區較大的斷層構造相鄰,以中生代火山巖為主,包括晚侏羅世和白堊世;由于后期構造巖漿的影響,其形狀是不規則的,主要是中酸性火山巖,其次是中等堿性火山巖。晚侏羅世有二浪河期陸相中酸性火山巖,白堊紀有板子房期中性火山巖、寧遠村期噴發—爆發相為主的陸相酸性火山巖、甘河期溢流相至噴發相的中基性火山巖、福民河期以熔巖為主的酸性火山巖(葛文春等,1999;林強等,2003)(圖1)。
從上個世紀50年開始陸陸續續有很多單位在老新興和反修地區做了大量的區域地質調查工作,主要地標是1981年黑龍江省第一個區域地質集團-區域地質集團。根據航空地質勘測,1977~1980年。提交了《新興公社區域地質勘探報告》(M-52-XXVII),比例為1:200,000。2006~2008年-黑龍江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完成了工作區1:5萬規模的區域地質礦產勘查,提交了《1:50000比例尺M52E017012(老新興幅)、M52E018012(反修幅)、M52E019012(高崗山幅)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報告》。這些寶貴的資料為本次礦調工作以及數據庫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圖1 黑龍江省東安-湯旺河整裝勘查區地質礦產圖①
黑龍江老新興幅、反修幅1∶50000礦產地質圖數據庫建立是以1∶50000區域地質調查原始資料為基礎,以《礦產地質調查技術要求(1∶50000)》(DD2019-02)為要求準則,以“三位一體”勘查區找礦預測理論為指導,結合本次老新興幅、反修幅1∶50000礦產地質填圖新成果,應用數字填圖系統(DGSS)、MapGIS等計算機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從而得出迄今為止本區范圍內最新最詳盡的數據庫。
1.2.1 數據準備
新興板塊和反改性黑龍江板塊礦產地質圖數據庫的1:50,000比例尺是收集實際的現場數據,然后修改,補充和完善區域地質礦產圖,以形成更好的數據庫。
1.2.2 編制草圖
通過研究和分析包括在區域地質調查報告中的實測資料和實地路線記錄等實際資料,分解了該組的第一級制圖單位,擴大了巖性(組合)邊界,并使用了實地記錄。繪制基于巖性的樣本點或線,表格在材料的實際圖上表示。
(1)建造:根據單一的顏色標準,使用不同顏色的面板來指示建筑的時代,使用建筑圖案來表達建筑的類型,并使用相應的圖案來表達巖石的組合,并表達代碼作為巖性+時代,用不同的顏色表達時間的意義。
(2)脈巖:在所規定的用色情況下,可以有效區分礦石巖性,也可進行序號標注。
(3)構造:使用統一的顏色和線型表示斷裂性質。
(4)地質剖面:使用標準的斷面線類型+斷面代碼表示位置,并用地質點和數字表示實際控制點,用適當的模板表示每一層的巖性,并在地質部分中表示地下特征。
1.2.3 野外專項地質填圖
本次工作以“三位一體”找礦預測理論與方法體系及淺成低溫熱液、斑巖-矽卡巖成礦理論和勘查準則及成礦系列理論為指導,以地質觀察研究為基礎,開展了1:50000老新興幅、反修幅礦產地質專項填圖。在資料收集與整理分析、野外踏勘的基礎上,針對1:50000老新興幅、反修幅開展礦產地質專項調查工作。通過完成1:50000路線地質調查和1:5000實測地質剖面,確定了圖幅內建造構造單元。
地質點(P):分為界線點和觀測點。在此字段中,您需要在系統中輸入簡單的屬性,包括點號、點性質、微地形、露頭、風化程度、位置描述、制圖單位和聯系關系。坐標信息由系統自動讀取。地質路線(R):必須在該字段中輸入系統的屬性,包括路線編號,地質點編號,路線編號,方位角,距站點的距離,累積距離,制圖單位和巖石名稱。
地質界線(B):字段中要在系統中填寫的屬性包括路線編號、地質點編號,B編號、R編號、邊界類型、左側顯示框、右側顯示框、銷釘關系、方向、坡度和坡度②。
對于沿途觀察到的樣品的地質事件和收集的信息,可以隨時發現相關信息并將其輸入到系統中,并且可以填充屬性數據。
地質面.wp,地質線.wl,地質點.wt。
圖層內容是由第四紀地質構造、侵入巖的形成、礦物的面積、沉積巖的形成、礦床的發生、火山巖的形成、地質邊界、變質巖的形成、變化礦化等等內容。
地質構造圖例、表格、圖像剖面、柱狀圖等內容共同構成角圖內容。
用地質圖形中的點、線、面數據進行類型劃分。
比例為1:50,000的老撾新興礦物地質圖數據庫和故意破壞清單包含有關地質對象要素的信息,有關地理要素的信息以及有關地質圖完成要素的信息。地理特征信息屬性與國家測繪與地理信息局收集的數據屬性的結構相匹配。地質特征元素信息屬性分為四種主要巖石類型(沉積巖,火山巖,侵入巖,變質巖),斷層構造,賦存元素,礦產地等,以根據礦物1的要求設置數據庫屬性。1:50,000,建立地質圖特殊基地的勘探工作。
礦石沉積性分為:礦化蝕變單元、地質結構名稱、礦物組合特征、礦石體層單元、地層年齡、礦物結構、礦物沉積、勘查規范、地層厚度、不同礦物的沉積類型等。
變質巖構造數據屬性主要包括:年代地層單元、地層巖單元、構造名稱、構造代號、巖性組合、地層年齡、構造厚度、構造礦化度、巖體構造、原始巖體構造、變質相、變質類型。
斷層構造數據屬性主要包括:斷層名稱、斷層類型、斷層長度、斷層長度、斷層寬度、斷層方向、斷層傾角、斷面坡度、斷層距離、斷面形態、結構巖體特征、運動方式、活躍期、機械性能。
填圖精度按照《礦產地質調查技術要求(1∶50000)》(DD2019-02)采用填編結合的方法,關鍵區域主要基于實際測量,而總體工作區域主要基于原始數據。地質點的收集是基于對地質體,礦化蝕變帶和與礦化有關的重要地質邊界進行完全控制的原則。填滿(編輯)地圖的總體準確度達到了1:50,000。
該地圖通常僅顯示直徑大于100 m的封閉地質體,寬度大于50 m且長度大于250 m的線性地質體以及大于250 m的斷層和折疊結構,礦化蝕變的構造帶和其他礦化地質體,都在地圖上標出。
地質信息數據庫的建立是地質行業進入信息化的一個標志,它預示著一個舊模式時代的結束,新科技時代的到來。這種把地質信息系統化、數據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國家對現有資源的宏觀掌控性,也提高了各個地質單位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大量的重復性工作,使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做到有的放矢。
礦產地質圖數據庫的建立是對傳統圖件的改進和創新,大大提高了地質圖件的綜合利用價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不但體現了地質行業的技術創新與進步,也是社會進步與科技發展的見證,并且促進了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進程。
致謝
老新興、反修幅1∶50000礦產地質圖數據庫建設工作能夠得到圓滿完成,離不開工作在一線的野外工作人員,也離不開多位專家的辛勤指導,獨木難成林!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就沒有今天的成績,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