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東濮凹陷上二疊統致密砂巖儲層成巖相及孔隙演化

2021-05-20 04:18:16王亞東余繼峰劉天嬌胡曉珂賈斌鋒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王亞東, 余繼峰, 劉天嬌, 胡曉珂, 彭 君, 賈斌鋒

( 1. 山東科技大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2.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河南 濮陽 457001 )

0 引言

東濮凹陷位于渤海灣盆地南緣臨清坳陷東南部,是盆地內既富油又富氣重要勘探區域,發育上古生界和古近系兩套烴源巖[1]。目前,探明煤成氣儲量為2.51×1010m3,探明率為22.6%,探明程度低。東濮凹陷主力含油氣層為古近系,上古生界油氣勘探取得突破,其中,二疊系石千峰組和石盒子組儲層發育、物性較好,為氣藏提供有效儲集空間,是上古生界地層油氣勘探的主要層系[2]。研究區構造復雜、沉積多變,鉆井及取心資料缺乏,導致對上古生界儲層物性特征、成巖作用等研究較少,綜合研究程度較低;且儲層埋藏較深(普遍大于3 km),成巖作用強烈,成巖演化復雜,儲層非均質性強,增加東濮凹陷上古生界油氣勘探難度。

2003年,在文古2井石千峰組3 813.5~3 834.3 m井段壓裂試油,獲得工業油氣流,日產天然氣量為1.1×104m3,日產油量為6.3 m3;2012年,在胡古2井上石盒子組和石千峰組壓裂試氣,其中,石千峰組產氣段日產氣2.317×104m3,達到工業氣流標準,表明研究區上古生界具有良好勘探前景[3]。人們對東濮凹陷上古生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構造—埋藏史、烴源巖生烴模式和天然氣成藏模式等[4-9]。目前,對上古生界儲層特征、孔隙演化和有效儲層預測等研究較為薄弱。筆者綜合利用15口井的普通薄片、鑄體薄片、掃描電鏡、巖心孔隙度數據、包裹體測溫數據及X線衍射全巖和黏土礦物等數據資料,分析研究區上二疊統致密砂巖儲層、成巖特征,劃分成巖相,探討不同成巖相致密砂巖儲層差異演化過程,為研究區下一步油氣勘探提供依據。

1 區域地質概況

東濮凹陷呈北東向展布,北窄南寬,盆地面積約為5 300 km2。在區域構造格局上具有東西分帶、南北分塊的展布特征,呈“兩洼一隆一斜坡”的格局,自東向西可分為蘭聊陡坡帶、東部洼陷帶、中央隆起帶、西部洼陷帶和西部斜坡帶[10](見圖1)。

研究區上古生界由上石炭統和二疊系組成,自下而上劃分為上石炭統本溪組,下二疊統太原組,中二疊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和上二疊統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晚二疊世上石盒子組沉積期,主要發育三角洲體系,沉積厚度為350~450 m,下部為灰白色、淺灰色細砂巖與灰色泥巖不等厚互層,中部為灰色、紫紅色泥巖與灰綠色粉、細砂巖互層,上部為紫紅色泥巖夾淺灰色粉—細砂巖,局部見硬石膏;晚二疊世石千峰組沉積期,發育河流沉積體系,沉積厚度為160~260 m,下部為暗紫色泥巖與灰白色細砂巖不等厚互層,總體上呈下粗上細的正旋回,上部為泛濫平原沉積發育,以紫紅色泥巖沉積為主[1,3]。

2 巖石物性及孔隙特征

2.1 巖石學特征

東濮凹陷上二疊統129件巖石薄片鏡下鑒定表明,石英質量分數分布在34%~90%之間,平均為56%,其中上石盒子組石英質量分數較高;長石質量分數分布在2%~34%之間,平均為21%;巖屑質量分數分布在8%~46%之間,平均為23%,主要為火成巖巖屑和變質巖巖屑,沉積巖巖屑少見。按照Folk的砂巖分類方案投點,結果顯示多落入長石巖屑砂巖和巖屑長石砂巖區域,以及落入少量巖屑砂巖和巖屑石英砂巖區域(見圖2)。粒度以細砂、中砂為主,分選性中等;顆粒間為點—線接觸,磨圓類型以次圓、次棱狀為主,多呈孔隙式膠結。填隙物包括雜基和膠結物,雜基質量分數在1%~22%之間,平均為6.9%,以泥質雜基為主,其次為凝灰質雜基。膠結物主要由碳酸鹽膠結物、硅質和次生黏土礦物組成。

2.2 物性特征

研究區上二疊統231塊樣品物性實測表明,孔隙度分布在0.2%~12.1%之間,平均為5.1%(見圖3(a));滲透率分布在(0.003 1~17.4)×10-3μm2之間,變化范圍較大,主要在(0.01~1)×10-3μm2之間,平均滲透率為0.21×10-3μm2(見圖3(b)),屬于典型特低孔特低滲致密砂巖儲集層,儲層孔—滲相關關系一般(見圖3(c))。

2.3 孔隙類型

樣品鑄體薄片鏡下鑒定表明,上二疊統砂巖儲層孔隙類型有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局部發育少量微裂縫。原生孔隙包括殘余粒間孔和原生晶間微孔;次生孔隙包括粒間溶蝕孔、粒內溶蝕孔和次生晶間微孔。原生殘余粒間孔鏡下表現為三角形或不規則狀,孔隙邊緣平直,常見原生孔隙周圍顆粒邊緣發育黏土膜(見圖4(a-c))。在有綠泥石膜形成的部位,石英次生加大邊不發育,但可見高嶺石或方解石在殘余粒間孔沉淀膠結(見圖4(h))。次生溶蝕孔主要為長石、巖屑溶蝕形成的粒內溶蝕孔(見圖4(e、g))。局部發育雜基間微孔隙、高嶺石晶間孔(見圖4(d、f))。微裂縫主要以后期構造縫為主(見圖4(i)),對儲層滲透率有改善作用。

3 成巖特征及階段

成巖作用是影響儲層質量的重要因素。致密砂巖儲層經歷復雜的成巖演化,形成低孔低滲、非均質性強的特點。根據顯微鏡下鑄體薄片、普通薄片、陰極發光及掃描電鏡觀察,儲層在地質歷史時期主要經歷的成巖作用有機械壓實、膠結和溶蝕作用等。

3.1 壓實作用

壓實作用是沉積物在成巖過程中最先經歷的成巖作用,隨上覆沉積物不斷加厚,下伏地層逐漸脫水,松軟沉積物固結成巖石[11]。砂巖儲層現今埋深為3 400~4 000 m,壓實作用強烈,隨埋深增加顆粒接觸關系由點—線接觸逐漸變為線接觸;塑性巖屑顆粒和云母發生彎曲變形,顆粒呈定向分布(見圖5(a))。剛性顆粒在壓實作用下發生破裂(見圖5(b)),局部見石英顆粒間凹凸接觸。

圖5 東濮凹陷上二疊統致密砂巖儲層成巖特征

3.2 膠結作用

研究區上二疊統儲層主要有碳酸鹽膠結、硅質膠結和黏土礦物膠結。碳酸鹽膠結物主要為方解石、鐵方解石;黏土礦物有伊利石、高嶺石、綠泥石和伊/蒙混層。在縱向上,不同層段主要膠結物類型稍有差異,石千峰組綠泥石和碳酸鹽膠結物質量分數較高,上石盒子組高嶺石和硅質膠結相對發育。

3.2.1 硅質膠結

砂巖儲層硅質膠結發育,質量分數在0.5%~5.0%之間,平均為1.4%,主要類型為石英次生加大邊和孔隙充填自生石英。石英次生加大邊主要發育兩期。第Ⅰ期,石英次生加大邊不甚發育,僅在少數石英顆粒邊緣呈環帶分布,加大邊與石英顆粒間見黏土膜,后經強烈壓實作用與周圍顆粒呈線接觸(見圖5(c));說明石英次生加大邊形成于壓實作用較弱的早成巖階段,且晚于黏土膜的形成,砂巖為弱固結—半固結狀態,顆粒間未完全接觸。第Ⅱ期,石英次生加大邊普見,在石英顆粒邊緣局部加大,形狀多不規則,且寬度不均勻,多朝向粒間孔隙生長或與周圍碎屑顆粒呈線—凹凸接觸(見圖5(e)),掃描電鏡下見自形程度好的石英小晶體充填粒間孔隙(見圖4(e)和圖5(d))。

3.2.2 碳酸鹽膠結

通過鏡下普通薄片、陰極發光觀察及電子探針分析,砂巖儲層中發育2期碳酸鹽膠結物,質量分數主要在0.1%~16.0%之間,平均為3.5%,少數超過25.0%。早期,碳酸鹽膠結物以方解石為主,多呈連晶或嵌晶方式充填原生孔隙,部分發生溶蝕形成粒間溶孔(見圖5(g))。晚期,碳酸鹽膠結物主要為鐵方解石和鐵白云石,主要表現為鐵方解石交代長石、巖屑,白云石呈自形晶體充填粒間孔(見圖5(h、l))。通過電子探針對碳酸鹽膠結物打點測試,CaCO3、FeCO3、MgCO3、MnCO3的平均質量分數分別為94.33%、0.69%、0.40%、4.58%(見表1):早期,碳酸鹽膠結物主要為方解石,FeCO3質量分數低于0.50%;晚期,碳酸鹽膠結物多為鐵方解石,FeCO3質量分數大于1.0%,與鏡下薄片鑒定的兩期碳酸鹽膠結物具有一致性。

表1 上二疊統致密砂巖儲層碳酸鹽膠結物主量元素分析

3.2.3 黏土礦物膠結

砂巖儲層中黏土礦物膠結物包括高嶺石、綠泥石、伊/蒙混層和伊利石,多充填粒間孔隙,且隨埋深增加發生轉換。伊利石是砂巖儲層中普遍存在的黏土礦物,質量分數在2%~69%之間,平均為21%。主要以片絲狀、搭橋狀充填粒間孔隙或依附顆粒表面,形成于富K+的弱堿環境。伊/蒙混層質量分數平均為36.2%,主要呈蜂窩狀覆蓋碎屑顆粒表面,片絲狀充填粒間孔隙。

高嶺石質量分數縱向上分布具有差異性,石千峰組高嶺石質量分數平均為11.8%,上石盒子組質量分數平均為26.5%。掃描電鏡下,高嶺石單晶呈假六方片狀,晶型發育良好,集合體呈蠕蟲狀,充填粒間孔隙,有時可見與絲狀伊利石或葉片狀綠泥石共生(見圖5(i))。高嶺石由長石溶蝕而形成,研究區上石盒子組致密砂巖儲層孔隙類型主要為長石、巖屑溶蝕孔,與高嶺石具有較好正相關關系,對次生孔隙帶發育具有指示意義[12-14]。

自生綠泥石主要有兩種賦存方式,即孔隙襯里和孔隙充填綠泥石。MA Pengjie等[15-16]認為,東濮凹陷石千峰組綠泥石主要是通過富鎂鐵火山物質再結晶形成的。薄片下,孔隙襯里綠泥石厚度均勻,一般為3~5 μm,且保留原生孔隙(見圖5(k))。推斷其形成時間為早成巖階段,能夠抑制石英次生加大邊,并提高巖石的抗壓實能力。掃描電鏡下,綠泥石薄膜呈玫瑰花狀垂直顆粒生長,結晶較差,還發現葉片狀綠泥石集合體充填孔隙,數量較少,晶體體積較大,自形程度好(見圖5(d))。綠泥石膠結物具有世代結構特征,孔隙襯里綠泥石形成早于孔隙充填綠泥石,主要由伊利石、高嶺石等其他黏土礦物轉化而形成[17-18]。

3.3 溶蝕作用

溶蝕作用在上二疊統致密儲層砂巖中主要表現為長石、巖屑顆粒內部及部分黏土雜基溶蝕。長石顆粒沿顆粒邊緣或節理發生溶蝕,常形成粒間溶孔和粒內溶孔(見圖4(e、g))。上二疊統上石盒子組儲層酸性溶蝕作用較石千峰組儲層的更強烈,常見長石溶蝕形成的高嶺石多呈蠕蟲狀、書頁狀集合體在粒間溶孔沉淀(見圖4(f)和圖5(e))。碳酸鹽膠結物和黏土礦物溶蝕相對較弱,可見少量早期方解石溶蝕形成粒間溶蝕孔(見圖5(g))。整體上,溶蝕作用對儲層物性具有改善作用。

3.4 成巖階段

上二疊統致密砂巖儲層最大埋深可達4 km,所測泥巖樣品鏡質體反射率(Ro)為1.2%~2.3%,表明研究區有機質達到低成熟度—成熟階段。根據包裹體均一溫度測試分析,石英次生加大邊包裹體均一溫度為95~144 ℃,呈單峰分布,主要在120~140 ℃之間;方解石包裹體均一溫度主要分布在90~130 ℃之間(見圖6)。通過X線衍射測試,砂巖中伊/蒙混層中蒙皂石層質量分數在15%~30%之間,屬于有序混層帶。根據SY/T 5477—2003《碎屑巖成巖階段劃分》,研究區上二疊統儲層已經進入中成巖A期。

圖6 包裹體均一溫度分布直方圖

4 成巖相劃分及特征

成巖相是沉積物在一定構造背景下經歷成巖作用和演化階段的產物,包括巖石顆粒、膠結物、組構、孔洞縫等綜合特征,反映不同成巖環境下成巖礦物組合特征,是表征儲集體性質及優劣的成因性標志,對預測有利儲集體發育帶和低孔滲儲集體中有利儲集層及“甜點”分布具有重要意義[19-22]。儲層巖石學及成巖作用特征研究表明,上二疊統致密砂巖儲層成巖作用差異性明顯。根據成巖作用類型及礦物類型,結合實測物性、薄片鑒定、X線衍射等數據,將儲層砂巖劃分為四類成巖相,即綠泥石膠結相、不穩定組分溶蝕相、碳酸鹽膠結相和強壓實—充填相(見表2)。

表2 東濮凹陷上二疊統致密砂巖儲層成巖相類型及特征

(1)綠泥石膠結相。砂體以厚層中—粗粒巖屑長石砂巖和長石巖屑砂巖為主,平均顆粒直徑為295.32 μm,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沉積砂體。鏡下,成巖特征表現為:綠泥石以孔隙襯里形式膠結,偶見方解石形成于綠泥石之后,顆粒接觸關系為點—線接觸,孔隙類型以殘余原生孔隙和次生粒間溶蝕孔為主;孔隙度為6.0%~12.1%,滲透率為(0.030~2.700)×10-3μm2,是研究區優質儲層。

(2)不穩定組分溶蝕相。砂體以薄—中層細粒巖屑長石砂巖和石英巖屑砂巖為主,平均顆粒直徑為183.35 μm,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沉積砂體。薄片下,可見顆粒為線接觸,原生孔隙不發育,主要為長石、巖屑溶蝕形成的次生孔隙,石英次生加大邊普遍發育,高嶺石自生沉淀于溶蝕孔堵塞孔隙;孔隙度為6.1%~7.8%,滲透率為(0.032~0.200)×10-3μm2。

(3)碳酸鹽膠結相。砂體以厚層中—粗粒巖屑長石砂巖和長石巖屑砂巖為主,平均顆粒直徑為307.28 μm,主要分布于河口壩、分流河道等沉積砂體;薄片下,碎屑顆粒為點—線接觸,局部發育碳酸鹽巖膠結致密層,主要發育在厚層砂體頂底靠近砂泥分界處;在砂體中部,方解石少量膠結,發育殘余原生孔隙及粒間溶蝕孔;孔隙度為2.2%~9.8%,滲透率為(0.011~17.400)×10-3μm2,為特低孔特低滲儲層。

(4)強壓實—充填相。砂體以薄層粉—細長石巖屑砂巖和巖屑石英砂巖為主,平均顆粒直徑為174.08 μm,分選性中等偏好,主要分布于河道間灣、混合坪、遠砂壩等沉積砂體;薄片下,顆粒為線—凹凸接觸,填隙物中雜基大量充填,壓實作用強烈,孔隙不發育;孔隙度為0.5%~3.8%,滲透率為(0.007~0.828)×10-3μm2。

5 儲層孔隙差異演化

沉積物進入埋藏成巖階段,砂巖孔隙度變化是各類成巖作用綜合疊加的結果,不同成巖作用對儲層孔隙度演化具有不同影響[23-26]。東濮凹陷上二疊統儲層孔隙演化經歷機械壓實、早期膠結、酸性溶蝕和晚期膠結4個階段。根據巖石粒度、膠結物類型及面孔率等數據,計算各成巖作用對孔隙度的影響,恢復儲層孔隙演化過程。

5.1 孔隙度演化模型

5.1.1 初始孔隙度

根據BEARD D C等[27]提出未固結砂巖孔隙度計算模型公式,恢復研究區砂巖初始孔隙度,即

φ0=20.91+22.9/S0,

(1)

式中:φ0為初始孔隙度;S0為Trask分選因數,S0=(P25/P75)1/2,P25為粒度概率累積曲線上25%處顆粒粒度,P75為粒度概率累積曲線75%處顆粒粒度。

5.1.2 孔隙度損失

計算壓實作用造成的剩余孔隙度(φ1)、壓實損失孔隙度(φ2),即

φ1=C+φS1/S2;

(2)

φ2=φ0-φ1。

(3)

式(2-3)中:C為膠結物質量分數;S1為粒間孔面孔率;S2為總面孔率;φ為現今實測孔隙度。

膠結作用對儲層孔隙演化有重要影響,根據膠結物形成時間劃分早期和中晚期2個形成時期。壓實—膠結后剩余粒間孔隙度(φ3)及膠結作用損失孔隙度(φ4)為

φ3=φ1-C;

(4)

φ4=C。

(5)

5.1.3 孔隙度增加

計算溶蝕作用孔隙度增加(φ5),有

φ5=φS3/S2,

(6)

式中:S3為溶蝕孔面孔率。

綜合考慮初始孔隙度及階段孔隙度演化,歷史時期儲層計算孔隙度演化模型為

φ=(20.91+22.9/S0)-φ1-φ4+φ5。

(7)

5.2 孔隙演化史

根據孔隙度計算模型,依次恢復儲層初始孔隙度及各成巖作用造成的孔隙度變化量,不同成巖相儲層原始孔隙度存在一定差異,細砂巖分選性較好,原始孔隙度較高,但其實測孔隙度普遍低于中—粗砂巖的(見表3)。利用鑄體薄片鑒定結果,分析各成巖作用對儲層物性的影響(見表3和表4)。

表3 東濮凹陷上二疊統不同成巖相砂巖儲層孔隙度演化

表4 上二疊統不同成巖相儲層各成巖作用損失或增加孔隙度統計

5.2.1 綠泥石膠結相

綠泥石膠結相顆粒分選因數S0平均為1.54,計算初始孔隙度為35.78%,壓實損失孔隙度為11.24%~20.47%,平均為17.35%;膠結作用損失孔隙度為7.62%~11.7%,平均為9.25%;溶蝕作用孔隙度增加為2.07%~3.8%。成巖序列見圖7(a)。早成巖階段埋藏深度平均為1 800 m,以機械壓實作用和早期綠泥石膠結為主,堿性環境富Fe的黏土礦物以薄膜形式包圍顆粒,在富Mg2+的環境中,蒙脫石向綠泥石轉化,形成綠泥石膜[28]。經過早期壓實,膠結剩余孔隙度為16.49%(壓實損失為13.68%,膠結損失約為5.61%);中成巖A期酸性環境下,部分長石發生溶蝕,產生高嶺石,伴隨硅質沉淀形成石英次生加大邊,最終孔隙度約為11.42%(溶蝕增孔隙度為2.24%,壓實減孔隙度為3.67%,晚期膠結減孔隙度為3.64%)。

圖7 東濮凹陷上二疊統不同成巖相儲層成巖特征及孔隙演化

5.2.2 不穩定組分溶蝕相

不穩定組分溶蝕相,顆粒分選因數S0平均為1.45,計算初始孔隙度為36.7%,壓實損失孔隙度為14.84%~28.83%,平均為23.14%;膠結損失孔隙度為7.35%~13.2%,平均為9.96%;溶蝕孔隙度增加為2.75%~4.37%,平均為3.72%。不穩定組分溶蝕相對物性貢獻較大的成巖作用為晚期溶蝕作用。成巖序列見圖7(b)。發育該類成巖相的儲層石英和剛性巖屑質量分數較高,石英次生加大邊普遍發育,顆粒接觸類型為點—線接觸。早成巖階段埋藏深度達到2 km,主要成巖作用為機械壓實作用和黏土礦物轉化,孔隙度減少約為12.17%;中成巖A期發育酸性流體進入儲層而發生溶蝕作用,孔隙度增加約為3.72%;由于長石、雜基等溶蝕形成的富硅質流體未及時排出,發生二次沉淀堵塞孔隙,最終孔隙度約為7.32%;與綠泥石膠結相儲層相比,其物性相對較差。

5.2.3 碳酸鹽膠結相

碳酸鹽膠結相顆粒分選因數S0平均為1.92,計算初始孔隙度平均為32.84%,壓實損失孔隙度為10.32%~22.41%,平均為16.73%;膠結損失孔隙度為3.4%~29.58%,平均為11.82%;溶蝕孔隙度增加為0~5.40%,平均為2.74%。成巖序列見圖7(c)。早成巖A期到B期,成巖作用主要為機械壓實及早期方解石膠結,孔隙度減少約為21.04%(壓實減孔隙度為12.73%,膠結減孔隙度為8.31%)。中成巖A期,酸性流體進入儲層而發生溶蝕作用,通過鑄體薄片觀察,石英次生加大邊不發育,粒間溶蝕孔中未見高嶺石自生沉淀,推斷主要為粒間方解石溶蝕,孔隙度增加約為2.74%。壓實及晚期膠結減少孔隙度分別為4.10%和3.51%,最終孔隙度約為7.03%。

5.2.4 強壓實—充填相

強壓實—充填相顆粒分選因數S0平均為1.48,計算初始孔隙度平均為36.38%,壓實損失孔隙度為24.61%~29.7%,平均為28.07%;膠結損失孔隙度為4.69%~8.40%,平均為6.37%,溶蝕增加孔隙度為0~1.61%,平均為0.63%。成巖序列見圖7(d)。早成巖階段,黏土礦物充填粒間孔隙,壓實作用強烈,為主要減孔隙度因素,孔隙度減少約為26.58%(壓實減孔隙度為21.7%,膠結減孔隙度為4.38%)。顆粒呈定向排列,接觸類型為線接觸,云母發生塑性變形,導致原生孔隙大量減少,儲層致密。中成巖A期,由于儲層致密導致極少酸性流體進入儲層,長石巖屑溶蝕作用對儲層改造較弱,溶蝕增孔現象不明顯。晚期,不斷形成的伊利石導致儲層致密。最終孔隙度約為2.57%(溶蝕增孔隙度為0.63%,壓實減孔隙度為6.37%,晚期膠結減孔隙度為1.99%)。

因此,東濮凹陷上二疊統致密砂巖儲層經歷沉積、早成巖A期和B期(機械壓實及早期膠結)、中成巖A期(溶蝕作用及晚期膠結)的成巖演化階段。成巖演化序列為機械壓實→黏土礦物環邊/早期方解石膠結→長石、巖屑/碳酸鹽膠結物溶蝕→石英次生加大邊/自生高嶺石→晚期碳酸鹽膠結→伊利石化。

綜合成巖相、沉積相及薄片鑒定等,發育綠泥石膠結相厚層中—粗砂巖儲層,壓實作用較弱,整體損失孔隙度較小,為物性最好儲層。發育不穩定組分溶蝕相儲層溶蝕作用對儲層物性具有改造作用,但后期硅質膠結作用造成大量孔隙損失,堵塞喉道降低儲層滲流能力,導致儲層滲透率較差。發育碳酸鹽膠結相的厚層中—粗砂巖中,儲層較致密,局部碳酸鹽弱膠結層物性相對較好;發育強壓實相儲層壓實作用最強,溶蝕作用最弱,儲層致密為物性最差成巖相。厚層、中—粗粒、弱壓實為儲層發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綠泥石膜及后期溶蝕作用對儲層物性具有改善作用。

6 結論

(1)東濮凹陷上二疊統致密砂巖以長石巖屑砂巖和巖屑長石砂巖為主;樣品實測孔隙度為0.2%~12.1%,平均為5.1%,滲透率為(0.003 1~17.4)×10-3μm2,平均為0.21×10-3μm2,屬于特低孔特低滲致密砂巖儲層。儲集空間類型以殘余原生粒間孔和次生孔隙組合為主。

(2)東濮凹陷上二疊統砂巖儲層構造演化主要經歷初始快速埋深壓實、中期長期緩慢抬升和晚期埋深階段,整體上處于中成巖A期。機械壓實、碳酸鹽膠結和晚期黏土礦物轉化、交代作用主要對儲層物性起破壞作用;晚期溶蝕對儲層物性有改善作用,早期綠泥石膜和少量方解石膠結有利于優質儲層發育。

(3)根據成巖作用及成巖礦物劃分為綠泥石膠結相、不穩定組分溶蝕相、碳酸鹽膠結相、強壓實—充填相。不同成巖相儲層的孔隙度演化具有差異性,發育綠泥石膠結相的厚層、中—粗粒、弱壓實儲層為物性最好儲層,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為較好儲層發育有利相帶;厚層、中—粗粒、弱壓實為儲層發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綠泥石膜及后期溶蝕對儲層物性具有改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基地|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彩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国产91导航| 欧美一级片在线| 亚洲综合专区| 婷婷综合色|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www亚洲天堂|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久噜噜噜| 欧美日韩资源|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国产激情影院|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av性天堂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伊人激情综合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黄色福利在线| 色国产视频|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久久semm亚洲国产|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福利片91| 国产www网站|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a毛片在线|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视频|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久久视精品| 欧美国产在线看|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四虎成人精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黄色爱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天堂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