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峰
蔣民華院士不僅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也是我國產學研結合的典范。他懷揣高遠的理想追求,具有開拓性的戰略眼光,提早布局光電子行業,他發起創辦的華光光電是國內首批從外延材料、芯片到器件封裝的一體化企業。同時,蔣院士肩負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深沉的家國情懷,致力于實現光電子國產化替代,為華光光電乃至我國光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光光電”),是利用蔣民華院士研發團隊的光電子科研項目,在充分爭取國家發改委支持的前提下創辦成立。華光光電與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以產學研合作模式運行,自1999年成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圖1 華光光電濟南產業園區

圖2 蔣民華院士等專家參加公司承擔的國家計委項目鑒定驗收會

圖3 半導體激光器自動化生產線與自主研發的微通道疊陣激光器
華光光電總部位于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擁有濟南和濰坊兩大生產研發基地,主要產品有半導體激光器外延片、芯片、器件、模組和應用產品。作為“山東省半導體激光器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工程實驗室”等5個省級研發平臺的依托單位,華光光電先后承載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半導體激光材料、芯片等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并于2020年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5部門聯合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公司從半導體激光器核心元器件國產化替代入手,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朝著先進光電子產品和領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奮進。截至目前,華光光電已申請專利566項,在國內半導體激光器上游(外延、芯片)的專利申請中,華光光電占32%,在上游企業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
公司創立階段,蔣民華院士擔任公司技術總指導和名譽董事長,親自參與海外人才引進、產業鏈合作促進等工作,發揮“伯樂”精神幫助企業引進的海內外高端人才目前仍在企業“發光發熱”。蔣民華院士從美國把徐現剛博士引進到山東大學,公司通過產學研模式與山東大學徐現剛團隊進行緊密合作,并建立山東大學優秀研究生實踐基地、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產業化基地,為企業不斷地提供高端人才,同時也借助山東大學雄厚的研發實力實現了關鍵技術的提升。
蔣院士在公司創辦之初,就提出了“為晶體提供泵源”的指導思想,致力于實現光電子國產化替代。20多年過去了,華光人一直堅守這份初心,目前華光光電所產的半導體激光器在產銷規模上已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核心產品占據國內市場70%以上份額。近五年實現連續復合增長率31%以上,研發投入10%以上。所研發的650 nm紅光激光器實現瓦級以上的功率輸出,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808 nm激光器突破無鋁有源層生長技術壁壘,單芯片輸出功率達到12 W,壽命3萬小時以上,具有優異的可靠性;878 nm光纖耦合激光器通過外腔反饋技術實現全電流波長鎖定和線寬壓窄,功率達到120 W,光譜半寬0.3 nm;940 nm激光巴條輸出功率大于700 W,轉換效率大于75%,是摻鐿晶體的高效泵浦源。產品均實現了從外延材料到芯片的自主可控,應用于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傳感測距、醫美健康以及5G通信、量子科技等領域。

圖4 蔣院士病重期間為華光光電親筆題字

圖5 華光光電濰坊產業園區
蔣民華院士對華光光電一直抱有殷切期盼,2010年病重期間,蔣院士在病床上為華光光電寫下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賤,你賤我新”,這一思想也指明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只有不斷創新、不斷優化才能保持企業的健康發展。華光光電不負蔣民華院士的殷切期盼,已逐步成長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半導體激光核心材料、芯片制備企業。
在未來的發展中,華光光電將堅持光電子集成戰略這一目標,依靠二十余年的光電子產業積淀,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強力支撐,持續專注攻關卡脖子的核心技術,適時進行產業化延伸,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真正踐行拼搏奉獻,為中華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