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卿
(中電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跨越既有線路的橋梁施工有預制拼裝法、頂推法、轉體法等方法。目前轉體法應用最為廣泛,尤其在跨越繁忙運輸的鐵路線路時應用優勢最明顯[1-5]。但目前針對轉體橋設計和施工的系統性研究較少,本文以津石高速上跨京九鐵路轉體立交橋為例,對轉體橋的總體設計、結構力學性能、施工方案進行了研究,同時對現場進行監控量測,為本工程安全順利施工提供必要條件。
津石高速公路(津冀界至保石界段)上跨京九鐵路立交橋工程位于滄州市任丘市于村鄉東陵城村南,地形起伏不大,交通便利。橋梁全長490 m,主橋橋面整體式布置,橋梁全寬33.5 m。上跨主橋與既有京九鐵路相交,交點處京九鐵路下行線里程K136+782.281,交角73.3°,交點處文安與任丘區間公路里程K61+662.778。主橋跨度布置為2×65 m連續T構,采用大節段現澆、轉體法施工,轉體重量約14 510 t。轉體橋與鐵路位置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轉體橋與鐵路相對位置關系圖(橋梁結構尺寸單位:cm,其余尺寸單位:m)
設計范圍起點里程為K61+383,終點里程為K61+873,均位于R=5 700 m圓曲線上。縱斷面控制因素為既有京九鐵路,最高點設于鐵路兩股道附近,變坡點里程為K61+680,變坡點高程為26.9 m。小里程側縱坡采用2.0%,大里程側縱坡采用-2.0%,豎曲線半徑為20 000 m。標準橫斷面:0.5 m(防撞護欄)+15.63 m(凈寬)+0.382 m(防撞護欄)+0.476 m(隔離帶)+0.382 m(防撞護欄)+15.63 m(凈寬)+0.5 m(防撞護欄),橋面總寬度為33.5 m。
2.2.1 主橋上部結構
跨越京九鐵路的主橋采用2×65 m T構,主橋上跨截面形式為單箱三室斜腹板箱型,中支點梁高6.5 m,端部梁高3.3 m,長4.95 m;箱梁頂板總寬為33.5 m,厚28 cm;懸臂板各長4.0 m,端部厚20 cm,根部厚70 cm。箱梁頂板中墩頂和邊支點位置處厚度增加至55 cm,底板厚70 cm,邊板及中腹板厚均為60 cm。中支點對應的墩身頂橫隔板厚360 cm,邊支點的橫梁厚150 cm。主橋預應力體系采用Ⅱ級低松弛高強鋼絞線。箱梁斷面如圖2所示。

圖2 箱梁斷面圖(cm)
2.2.2 下部結構
T構中墩采用尺寸為3.6×(8.0~12.0) m矩形截面墩梁固結。轉動體系采用環道與中心支承相結合的結構;基礎為鉆孔灌注樁,樁徑為1.5 m,共25根。
邊墩為柱式墩,蓋梁采用鋼筋混凝土蓋梁,寬2.5 m,高1.8 m,橫向布置3個墩柱,直徑為1.8 m。下接實體式承臺,厚2.5 m。基礎由8根鉆孔灌注樁組成,樁徑為1.25 m。
2.2.3 轉鉸設計
主要由上下轉盤、轉體支座和牽引系統組成轉體結構。
(1)轉體下盤
轉體過程中下盤需要承擔所有轉體結構的全部重量,待完成轉體后,上下轉盤才共同承擔上部所受全部荷載。由于前期所有荷載較大,因此下轉盤需要采用高標號C50混凝土進行設計,其上設置轉體支座、反力座、環形滑道等。轉體下盤如圖3所示。

圖3 轉體下盤示意圖(cm)
(2)轉體支座
轉體支座采用轉體球型支座,承載能力≥160 MN,組合高度為330 mm,分上下兩片。轉體支座是轉動體系的關鍵部位,尤其是轉動球鉸,要求制作精度和安裝精度非常高。轉體支座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轉體支座示意圖
(3)轉體上盤撐腳與滑道
轉體的上盤撐腳被稱為保險腿,這是由于轉體時上盤撐腳是主要支撐結構。在轉體時,對稱的2個保險腿中心線重合,使得8個保險腿在縱軸線的兩側對稱分布。保險腿可在撐腳下方的滑道內滑動,滑道寬1.2 m,徑寬7.3 m,用于保證轉體平穩,同時滑道面應保持同一高度,誤差不超過2 mm。
上轉盤下設有8對置于24 mm厚鋼板上的雙圓柱形撐腳,圓柱為1對,直徑800 mm,厚16 mm,內有澆筑C50微膨脹混凝土的鋼管。在上轉盤安裝時,考慮到轉體結構與滑道的間隙問題,撐腳下需支墊20 mm厚鋼板,轉體時再及時抽掉墊板,如圖5所示。

圖5 轉體上盤撐腳與滑道示意圖(cm)
(4)轉體上盤
轉體上盤在轉體時受力狀態復雜,是轉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上盤長寬均為9.5 m,高3.0 m。轉臺直徑略小于上盤的圓形結構,直徑8.5 m,高0.7 m。轉臺是施加轉體牽引力的直接結構,通過支座、撐腳將力傳遞給上盤。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在轉臺內預埋錨固P型錨具的牽引索,錨固端與圓心對稱在同一直線上,并與預埋高度和牽引方向相一致。埋置于轉臺內的牽引索長度應≥5 m,出口點與轉盤中心對稱。外露的牽引索需做好防護措施,纏繞在轉盤上。當條件達到允許時,進行轉體體系轉換,施加轉動力矩,轉臺轉動,如圖6所示。

圖6 上轉盤示意圖
2.3.1 牽引力、安全系數計算
本橋轉體總重量W為145 095 kN,其摩擦力計算為F=W×μ。按照規范,轉體啟動時靜摩擦系數取值為0.05,轉動中動摩擦系數取值為0.03,則計算可得靜、動摩擦力F分別為7 251 kN、4 353 kN。
則轉體拽拉力計算見式(1):
T=2/3×(R·W·μ)/D
(1)
式中:R——球鉸平面半徑,取值為1.75 m;
W——轉體總重量,取值為145 095 kN;
D——轉臺直徑,取值為8.5 m;
μ——球鉸摩擦系數,靜、動摩擦系數取值分別為0.05、0.03。
根據以上計算可得,啟動時及轉動過程中所需的牽引力分別為995.8 kN、597.5 kN。根據以往經驗,實際施工中測出的摩擦系數小于設計值。因此轉體選用2套ZLD200型牽引系統,最大牽引力為4 000 kN,使得轉動體系轉動,啟動時安全系數為4.01,轉動時安全系數為6.69,滿足轉體要求。
2.3.2 轉體時間計算
根據轉體角度74°及上轉盤直徑8.5 m。轉動上轉盤74°對應弧長=π×D×74°÷360°=3.141 59×8.5×74°÷360°=5.489 m。計算出鋼絞線牽引長度L=5.489 m+受力伸長值L1。L1對轉體時間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正式轉體時,轉動角速度為0.02 rad/min,則轉體時間T=(74÷180×π)/0.02≈65 min。根據試轉體成果,考慮精調時間,轉體到位后臨時鎖定撐腳轉盤,調整位置及標高、剛性支撐鎖定,共計用時90 min。則完成74°轉體所需時間t≈90 min。
2.3.3 鋼絞線安全系數計算
1 860 MPa級φ15.2 mm鋼絞線的標準破斷力為260 kN。鋼絞線的極限承載為:17×260=4 420 kN。轉體時兩束鋼絞線同時受力。啟動時牽引索鋼絞線的安全系數K3=4 420×2/995.8=8.88;轉動過程中牽引索鋼絞線的安全系數K4=4 420×2/597.5=14.8,滿足要求。
3.1.1 梁體轉動過程分析
對轉體結構進行試轉,設計以0.02 rad/min速度進行轉動,共轉動73.5°,時長為64 min,預留3°~5°采用點動轉體,以保證梁體轉位準確。結構重心:轉體施工前調整結構偏心誤差≤0.10 m;平轉角度:約74°(以施工時實際測量數據為準);平轉速度:角速度ω≤0.02 rad/min;梁端部水平線速度υ≤1.2 m/min。
3.1.2 箱梁位置的控制
橋面兩端頭中心軸線合龍前2 m內時,監測點人員需每隔10 cm給控制臺報告一次監控數據;當橋面兩端頭中心線合龍前30 cm內,則每1 cm報告一次數據給控制臺;當到達合龍前5 cm內時,則要求每1 mm報告一次,以保證控制臺精準掌握轉體情況,達到轉體要求。
3.1.3 定位
轉動最后階段,利用千斤頂調整梁體姿態,使得梁體中心線與設計位置重合,梁體精準就位,就位后利用鐵楔將撐腳與滑道鋼板楔緊固定,以保持梁體結構的穩定。
3.1.4 封固上下轉盤
平面位置和標高符合規范要求后,進行轉體定位,為防止產生位移需要在撐腳量測下轉盤上焊接型鋼反力架,同時采用鋼楔塊進行臨時鎖定。然后將底盤清洗干凈,焊接預留鋼筋,澆筑C50微膨脹混凝土,上下盤連接成整體。
3.1.5 合龍段施工
兩個邊墩合龍段采用支架現澆法施工。合龍段長度為5 m。
鑒于本橋的復雜性及特殊性,對轉體施工進行典型振動測試,測試結果如圖7所示。

(a)墩頂順橋向振動時程
由圖7可知,在轉體過程中梁體振動明顯加大,梁端最大豎向振動加速度為21.5 mm/s2,最大橫向振動加速度為10.5 mm/s2,最大順橋向振動加速度為5.4 mm/s2。在試轉過程中梁端豎向振幅<經驗預警值50 mm/s2。
津石高速公路上跨京九鐵路立交橋工程,主橋跨度布置為2×65 m連續T構,采用大節段現澆、轉體法施工,轉體重量為14 500 t。本文通過對該轉體主橋的結構設計,確定了轉體施工方法,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進行了現場監控量測,結果表明轉體施工各項指標符合標準要求,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