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振東
(中電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橋梁的大量興建,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需要跨越既有線路的橋梁工程,那么在施工方法上就必須格外慎重考慮。目前轉體施工技術是較為成熟的方法之一,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既有線路運營的影響[1-5]。本文依托津石高速公路上跨京九鐵路立交橋轉體施工為工程背景,根據現場及設計實際情況,進行不平衡稱重及試轉研究,為本工程的順利施工提供保障。
津石高速公路(津冀界至保石界段)上跨京九鐵路立交橋,工程位于滄州市任丘市于村鄉東陵城村南,地形起伏不大,交通便利。擬建立交橋上跨橋與既有京九鐵路相交,位于文安與任丘區間,交點處位于京九鐵路下行線里程K136+782.281,交角為73.3°,交點處公路里程為K61+662.778。橋位處既有京九鐵路為標準雙線電氣化鐵路,自西向東分別為京九鐵路上行線、下行線,線間距為4.1 m,鐵路呈南北走向。鐵路位于路基段,路基高度約4 m,無縫線路,鋼筋混凝土枕,60 kg/m鋼軌,此段鐵路位于直線上。
上跨京九鐵路立交橋采用2×65 m T構結構,單箱三室斜腹板箱形截面,中支點中心梁高為6.5 m,端部梁高為3.3 m,梁底線形按圓曲線變化,端部等高梁段長4.95 m。箱梁頂板寬33.5 m,底板寬20.459~23.368 m,兩側懸臂板長各為4.0 m,懸臂板端部厚20 cm,2 m處變厚為35 cm,根部厚70 cm。主橋位于直徑5 700 m圓曲線上,如圖1、圖2所示。

圖1 橋型布置圖(cm)

圖2 與鐵路立面關系圖(cm)
T 構中墩采用尺寸為3.6×(8.0~12.0) m矩形截面墩梁固結。轉動體系采用環道與中心支承相結合的結構;基礎為鉆孔灌注樁,樁徑為1.5 m,共25根。邊墩為柱式墩,蓋梁采用鋼筋混凝土蓋梁,寬2.5 m,高1.8 m,橫向布置3個墩柱,直徑為1.8 m。下接實體式承臺,厚2.5 m。基礎為8 根鉆孔灌注樁組成,樁徑為1.25 m。
轉體重量:W=145095.2 kN;轉體支座平面半徑:Rzp=175 cm;轉體支座曲率半徑:Rzq=894 cm;上轉臺半徑:Rzt=425 cm;滑道中心半徑:Rhd=365 cm;轉體角度:順時針轉動74°。
在施工階段,立交橋上跨橋現澆梁使得轉動球鉸兩側完全對稱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就出現了不平衡力矩,其結果就將導致轉體施工風險大大上升,所以立交橋上跨橋在轉體之前必須進行不平衡力矩測試,然后進行平衡配重。在本橋中利用3臺600 t壓力計、SDC位移計進行球鉸轉動測試。
本橋落架前后大里程側梁端下撓明顯大于小里程側,在撐腿和砂箱拆除后轉體結構出現了向大里程方向的剛體轉動,說明采用的轉動球鉸摩阻力矩與轉體不平衡力矩不匹配,前者小于后者,所以需要在大里程方向進行頂起稱重。圖3為頂起側與非頂起側關系曲線示意圖。

圖3 頂力與位移關系圖

不平衡力矩:
(1)
摩阻力矩:
(2)
球鉸靜摩阻系數:

(3)
轉體偏心距:

(4)
配重按照不平衡力矩法,在距離球鉸中心56 m處進行荷載配重,得到理論配重為:

(5)
因此可按Wp=300 kN進行配重,位置設在小里程方向18號墩處,與球鉸保持距離為56 m。
經過以上分析可得配重后轉體縱向偏心距為:

(6)
本次稱重過程順利,稱重結果真實可靠,根據稱重結果對平衡配重進行分析后建議如下:在T構縱向方向上配重,位置設置在小里程方向18號墩處,距球鉸中心位置56 m;橫向位置建議布置在中央分隔帶右側,鋼筋整捆橫橋向布置。
實際試轉角度為11.1°,剩余61.9°,轉體過程良好。試轉儀器設備如油泵、千斤頂、油管等參數如下:
(1)啟動牽引力:兩次啟動牽引力分別為56 t和50 t,平均啟動牽引力53 t,小于設計啟動牽引力99.68 t。
(2)正常轉動牽引力:兩次正常轉動牽引力分別為44 t和40 t,平均正常轉動牽引力為42 t,小于設計正常轉動牽引力59.75 t。
(3)每分鐘轉速:正常轉動時的角速度分別為1.5°/min和2.1°/min,牽引頂滿足在規定的50 min天窗點內完成轉體需求。
(4)正常轉動梁端慣性位移值分別為9.0 cm和13.cm,平均值為11.cm。
(5)點動位移:本次試轉分別測試了3 s點動、5 s點動和10 s點動,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測試結果表(m)
本橋試轉時的典型振動時程測試結果如圖4和圖5所示。

(a)墩頂順橋向振動時程

(a)墩頂順橋向振動時程
由此可知:
(1)在試轉前梁體由于環境因素如施工作業擾動、環境風荷載和火車通過荷載引起的振動中,火車通過引起的振動最為明顯。在非轉動狀態,梁端最大豎向振動加速度為4.2 mm/s2,最大橫向振動加速度為2.5 mm/s2,最大順橋向振動加速度為1.7 mm/s2。
(2)在轉體過程中梁體振動明顯加大,梁端最大豎向振動加速度為21.7 mm/s2,最大橫向振動加速度為10.8 mm/s2,最大順橋向振動加速度為5.6 mm/s2。在試轉過程中梁端豎向振幅小于經驗預警值50 mm/s2。
(3)通過試轉可知,該橋在轉體過程中梁體的振動受轉速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通過對以上稱重及試轉數據分析可知:該橋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縱向偏載,但需要的平衡配重量較小,配重荷載不會對橋梁結構造成不利影響。試轉過程平穩,梁體振動幅度受轉體速度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