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常有朋友問我:委內瑞拉動亂持續20年,一個好端端的國家被攪和得敗落不堪,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的答案是,原因是多方面的和錯綜復雜的,肯定與外國干涉有關,而且這種干涉在某些重大歷史節點起了關鍵性甚至決定性作用。可以說,委內瑞拉是美國在拉美搞“顏色革命”的一個“樣板”。
有歷史為證,一段我親身經歷且記憶極深、永遠不會忘卻的歷史。
2001年10月起,針對查韋斯總統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以民主行動黨和基督教社會黨兩大傳統政黨為代表的社會勢力,聯合大選中落敗的其他小黨,不斷組織游行示威集會等抗議活動,規模、聲勢越來越大。這些活動從一開始就得到美國的大力支持。
關鍵時候,美國從后臺跳到前臺,美新任駐委大使恰皮羅上任伊始即迫不及待地頻繁會見委反對派頭目。2002年初,恰皮羅在美使館對委反政府媒體發表公開講話,對查韋斯執政以來的所作所為進行系統抨擊。此次講話成為美支持委反對派的宣言書和動員令,把委動亂推向高潮。此后,他又有過多次公開講話,開了一個外國大使點名攻擊駐在國國家元首,公然煽動駐在國反政府勢力推翻合法政府極其惡劣的先例。查韋斯總統在與我的一次談話中說:“我曾努力搞好同美國的關系,也曾向恰皮羅大使表達過這個意向,但他的做法欺人太甚,我不可能忍受。”盡管如此,委政府并未驅逐恰皮羅,表現出留有余地的忍耐。
在美國大使館的統一領導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緊鑼密鼓地舉辦“民主培訓班”之類的活動,向委反對派提供精神和金錢支撐,并授以“把和平示威與暴力抗爭相結合”的手段,為反對派培訓骨干,重點是青年,囊括三教九流,但優選對象是媒體、智庫、社會精英和各界名流。據說現在仍以“臨時總統”自居的瓜伊多亦曾參加培訓。
2002年2月下旬起,美國“支亂”之手伸向軍方,重點是有一定影響的高級軍官。對反對派來說,軍人的參與無疑是一個巨大鼓舞,從此行動更加暴烈,軍事政變的火藥味更加濃重。4月12日凌晨反對派扣押了查韋斯并將他秘密劫往加勒比海的拉奧奇拉小島關押,然后宣布政變成功,并成立“臨時政府”。13日,恰皮羅和西班牙駐委大使率先表示向“臨時政府”領導人卡爾莫納表示祝賀并會見“新外長”。47小時后政變被粉碎,由美國一手促成的這次政變以曇花一現而告終,恰皮羅的搶先祝賀也成為外交界的笑柄。
此后在委發生的事情亦已載入史冊。世事多變,唯一未變的是美國的干涉,這種干涉在特朗普當政時期達到頂峰,在號稱民主傳統最深厚的委內瑞拉竟出現由美國扶植的“自封總統”取代民選合法總統、“一國兩府”的局面。極限施壓、入侵威脅、暗殺陰謀無所不用其極,培植反對派隊伍更加不計成本,且無須再用“民主基金會”之類的招牌遮遮掩掩,改為由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出面直接指揮“國際開發署”等官方機構撥巨款、作項目。
我所經歷的那段歷史恰是美國在委支持動亂的開始和在委搞“顏色革命”的第一波。這場以推翻查韋斯及其繼承人領導的“左翼”政權為目的的“顏色革命”延續時間之長,給被“革命”國家和人民造成苦難之深堪稱世界之最。反思之余,覺得美國20年來在委國打的這場“仗”似有如下特點:
第一,目標明確,就是改朝換代,拔掉“查韋斯主義”這顆眼中釘,肉中刺。第二,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好辦法是在委培養代理人,以委亂委,以委制委。第三,為此,需要有“民主基金會”這樣的NGO打掩護。第四,金錢收買和思想灌輸是最有效的辦法。第五,缺乏思想主見但來日方長,且容易收服的青年人是重點人群,能引導輿論、擴大影響的媒體人、智庫人和各界名流是爭取的骨干力量。第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軟的不行來硬的,文的不行上武的。
歷史不可忘卻,歷史提供的經驗和教訓更不應忘卻。▲
(作者是中國前駐委內瑞拉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