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丹
摘 要:在產業不斷融合、技術不斷創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出版單位更加重視商業模式和選題形式的創新,各種新的出版業態不斷涌現。隨之而來的是,出版單位內部管理手段和流程也在不斷更新。編務工作要順勢而為,面對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本文在梳理編務工作基本定位的基礎上,對新形勢下編務人員的素質要求及工作質量提升路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編務工作 定位 質量提升
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出版業融合發展趨勢的加快[1],出版單位的管理方式、產業結構、經營模式正在發生重大調整。這給總編室工作既創造了更大空間,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有些出版社“總編室”名稱也幾經變換,但是作為出版單位業務工作的中樞環節,“總編室”的主要工作性質與范圍基本未變。雖然其崗位設置、分工范圍基于所在單位的員工人數、出版規模和管理思路各有不同,但其中的編務工作崗位始終如一地存在,而且影響著出版單位各工作環節的質量和效率,決定著出版單位各業務流程的工作水平和效益,甚至影響著出版單位整體經營的效果和水平[2]。
編務這個傳統(甚至“古老”)的崗位的職責主要有選題管理、合同管理、發稿管理、書號的申請與分配、稿酬審核、稿檔文件管理,還有各種數據統計分析、選題規劃統籌、項目和評獎申報等等,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看似常規性、事務性的工作,其實每天都要對不同的出版項目認真細致地進行處理,絕不能含糊。因為小我關聯大局,它涉及出版企業業務規劃和領導意圖的實施效果,決定著每一個出版產品的快與慢、好與壞,影響到每一個出版產品的“前世今生”。假如將總編室比喻為出版機構的發動機,那么,編務工作就是這發動機內部一顆關鍵的螺絲釘,看似微不足道,作用卻至關重要。
在出版產業不斷融合、技術不斷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出版單位更加重視商業模式和選題形式的創新,各種新的出版業態不斷涌現。隨之而來的是,出版單位內部管理手段和流程也在不斷更新。編務工作要順勢而為,面對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一、新時代編務工作的定位
編務管理崗位是對內、對外的一個服務窗口,是圖書出版鏈條上的一顆“螺絲釘”。編務管理工作具體繁瑣,條條框框把關要求嚴格,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服務性、時效性。單從時效性上看,需一到就辦,立到立辦,這對縮短生產周期、加快圖書的出版進度、搶占市場先機都起著重要作用,編輯們的不同個性化要求和同時催辦的各種業務事項,常常鞭策編務人員不能絲豪懈怠,必須時刻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并做好下述三個角色。
(一)當好“把關人”
出版工作是國家宣傳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版單位是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必須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意見》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各項管理要求,切實履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編務作為直接接觸各個出版產品的樞紐人員,肩負協助總編輯和各級領導把好出版物的導向關和內容關,使出版物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在選題論證、合同簽訂、圖書發稿、書號申領等具體工作中,編務須時刻注意選題和內容是否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出版管理條例》《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圖書質量保障體系》《著作權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同時需要關注出版物內容中是否有涉及重大選題備案、地圖、民族宗教、保密等方面的內容,在日常工作中協調幫助責任編輯避免書稿中可能涉及的政治性問題和違反國家政策的重大問題。必須強化“責任意識、效率意識、創新意識、大局意識、窗口意識”,凝神定氣地做好每一項基礎工作。當好領導的助手,做好領導的參謀,服務好編輯人員,管理好出版流程。
(二)做好“服務員”
從出版物流程上講,每一種出版物從選題論證到財務結算,在編務環節上要經過七八次的留痕。在這多次的接觸當中,經常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疏漏,如因編輯人員對管理流程和文件的理解不到位、選題報告或出版合同細節的疏忽和欠缺、各種出版費用的計算錯漏等造成進度反復,或是編輯人員為了出版物早日面世或履行合同的需要不斷催促等。面對這些,編務的職責就是要耐心細致把好流程關,提高服務水平,在遵守制度、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急編輯之所急,想編輯之所想,做編輯的益友,助力出版項目的盡快順利完成。
(三)當好“協調員”
一方面,編務工作接觸到的層級很多,從上級機關層面的行政管理部門,到本單位的各級領導,乃至一線的剛入職編輯,編務崗位面對的是出版行業的各道工序和人員,幾乎每天都在上傳下達、左聯右通。既要與上級機關、同行兄弟單位、合作單位及時溝通聯系,做好匯報和信息傳達,又要在本單位各部門間疏通信息不暢,解決流程障礙,化解業務瓶頸,變被動服務為“主動出擊”,做好編輯們的咨詢員和辦事員。同時,編務的工作面幾乎涉及或延伸到本出版單位的各個環節,如生產部門、發行部門及財務部門等。編務只有在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和內部管理的多層面要求的同時,統籌全局、工作到位,才能使出版物順利面世,才能使出版單位的經營管理優質高效、科學順暢。另一方面,編務工作負責多項編輯業務事宜,工作量大且涉及面廣,需要理清頭緒,分清主次,協調統籌工作進展,總結工作經驗,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既分清輕重緩急,又確保面面俱到。
二、新時代編務工作質量提升路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出版行業的多元發展,各種新的出版業態日新月異。在“十三五”的出版實踐中,我國出版業相關政策指導力度不斷加大,行業標準的建設也不斷深化;數字出版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出版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仿真等技術不斷融合發展,產品形態百花齊放;出版單位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眾多出版單位借助技術進步,積極探索轉型增效的新路徑,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產業,構建現代出版傳播體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編務管理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方能有效提升工作質量,以適應新時代的業務需求。
(一)提高政治素養
出版產品獨特的文化屬性,決定了需要在出版全流程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因此,編務首先必備的素質就是政治素養。它關系到對出版業務的全流程進行把關,只有理想信念堅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深刻把握出版工作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的職責和使命,深刻把握凝聚正能量傳播好聲音、形成正確輿論導向的重要意義,讓出版物秉持擁有正能量的出版導向。編務的政治素養主要指的是編務人員要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在編輯過程中保證政治導向正確、嚴格遵守國家頒布的各項法律法規制度,在出版過程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讓出版物符合我國出版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即“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3]。因此,編務人員必須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學習,要懂政治、講政治,熟知出版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規,清醒認識自己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二)豐富知識儲備
編務人員若想適應新時代對崗位工作提出的有關要求,一方面,要有扎實的編輯基本知識,包括法律法規知識、文字知識、編輯技法等,以保證編輯出版工作的合法、規范,同時還要保證出版物條理清晰、表達準確、語言順暢、無錯別字,達到國家規定的出版標準要求。另一方面,出版行業進入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各出版單位都在立足傳統出版的同時,充分發揮內容優勢,運用先進技術,推進深度融合。新的出版業態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需求,編務人員更不能例外。要與時俱進,充分了解新的出版形態,如全息成像、AR、VR等新型出版產品給傳統出版流程帶來的新變化,熟悉數字出版、融媒體等對出版流程管理的新要求。對新知識、新技術要主動學習、博聞強記,為本單位的出版管理工作出謀劃策。
(三)鍛煉創新能力
出版單位要切實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很多,需要創新思路去破解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創新不僅包含出版管理體制機制上的創新,還涉及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創新,以及工作模式和方法上的創新。編務人員必須了解新的出版業態,同時需要熟悉各種數字化管理手段,努力成為使用各種出版管理平臺的行家里手,學會用新技術跟蹤、統計、分析各類數據,勤于分析各種選題數據、生產數據,研判市場信息、行業技術動態,及時主動為領導的規劃決策提供必要的基本信息支撐,為一線編輯人員提供優質的建議和對策,幫助開拓選題思路。還要利用掌握本單位各種統計數據的優勢,幫助編輯人員挖掘、開發原有產品的內容價值,擴大新產品的未來價值預期。如在編輯申報選題時幫助提出多形態的出版思路,在簽訂合同時提醒多種出版權利的獲得,在決定出版規模時給予科學的數據參考,等等。
三、結語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把我國建成文化強國,并以專門一個部分闡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開啟新征程,出版人要投身到新時代的發展大潮中。編務人員要充分認識到編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將這個認識貫穿日常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堅持對方針政策把握到位、對領導指示執行到位、對新技術新業態了解到位、對流程管理把關到位、對編輯工作服務到位,就一定能在新時代有新的作為,為出版單位的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兩個效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桂小玲.論我國科技期刊品牌建設發展趨勢及戰略選擇[C]//中國科協,新聞出版總署,武漢市人民政府.第八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論文集,2012:57-63.
[2]馬愛梅.總編室工作的“五個到位”[J].科技與出版,2013(12):64-66.
[3]閆翔.融合出版時代編輯應該具備的素質分析[C]//中國編輯學會.提升編輯素質 增強文化自信——中國編輯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2017.
(作者單位系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