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再現大手筆分紅。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1日,今年以來共有1263只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累計分紅1049.3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83.31億元猛增近173%。其中,債券型基金有807只,占比63%;偏股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共188只,占比14.88%。
從單只基金分紅金額來看,葛秋石管理的易方達價值精選(110009)分紅最為慷慨,該基金年內共計4次分紅,總額達26.51億元,位列年內單只基金分紅總額之首;排名第二的是鄭濤、索麗娜管理的中銀豐和定期開放,年內分紅23.04億元;黃春逢、張原管理的南方成份精選A,年內分紅22.07億元,位列第三。多位基金經理表示,春節以來A股市場震蕩不斷,分紅可以優化基金資產配置,幫助基金調低倉位,更好應對市場波動,同時,可以讓投資者的收益“落袋為安”。
近日,國壽安保基金經理吳堅表示:過去兩年,流動性擴張帶來各個板塊估值提升,而隨著今年各國經濟逐步復蘇,流動性行情難以為繼。展望2021年,市場風格有望再平衡。隨著各國經濟逐步復蘇,流動性行情難以為繼,公司基本面更重要。選股方面,需注重估值與業績匹配度;成長、周期、價值以及大盤、中小盤都需要挖掘,長期看好制造科技、大消費、醫療健康三大方向。
具體而言,制造科技方向,在當前國內電池供應鏈全球領先、加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以碳中和、國產替代為主線,關注裝備、新能源車、光伏等細分賽道;大消費方向,關注可選消費和一些符合消費升級方向、具有長期成長空間的細分消費領域。
Wind數據顯示,財通資管行業精選、華商恒益穩健等爆款基金部分主動偏股型基金規模較首發規模大幅縮水80%,有些甚至縮水超90%。此外,去年“一基難求”的部分爆款基金,今年也遭持有人拋棄。2020年內新發規模最大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規模達321億元的南方成長先鋒,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縮減176億元,整體縮水54.84%。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規模縮水的部分原因是市場調整,基金凈值下跌;另外也與基民的高位獲利了結和市場回調集中贖回有關。這些遭拋棄的基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2020年規模猛增,業內人士分析,部分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可能無法與規模快速上升相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