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磊
(潞安化工集團潞寧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忻州 036000)
潞寧煤業22116 工作面開采2 號煤層,工作面布置在二二采區,平均埋深為500 m,位于22114 和22118 工作面中間,屬于孤島工作面,東南為二二采區軌道下山、皮帶下山、回風下山巷道。工作面煤層開采平均厚度3.5 m,平均傾角4.5°,結構簡單,硬度系數為3.5。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方式,循環進尺為0.8 m,工作面頂底板情況見表1。

表1 22116 工作面頂底板情況
22116 工作面運輸巷斷面為矩形,設計尺寸為5.0 m×3.6 m,巷道與相鄰工作面采空區留有10 m 煤柱,根據以往經驗,在本工作面開采期間由于直接頂厚度較大、煤層埋藏較深、巷道斷面較大的原因,22116 工作面運輸巷在服務期間明顯出現失穩變形的現象,給工作面正常安全開采帶來了隱患;因此,針對孤島工作面堅硬厚頂板條件下回采巷道的穩定性分析與控制是22116 工作面安全生產的前提。
22116 工作面上方是厚且堅硬的砂巖頂板,正常回采工作后,厚層堅硬頂板并不能順利下來,或者僅發生下沉趨勢不能完全斷裂,如圖1(a)所示。不能充分垮落的頂板會在采場及煤柱上方形成穩定的懸臂結構,造成巷道和采場支架的應力狀態十分惡劣,嚴重時會造成巷道急劇收縮以及壓架等事故,給工作面正常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工作面運輸巷要想保持正常的服務年限,關鍵在于控制巷道所受壓力以及增加巷道的支護強度。在控制巷道壓力方面,重點是要保證厚層堅硬頂板能夠充分垮落,將上方積聚載荷向采空區轉移,降低巷道周圍煤體的應力集中程度,采取切頂卸壓技術將上方堅硬頂板切落,如圖1(b)所示,配合以全錨網支護技術,是能夠將工作面運輸巷圍巖穩定性充分提高的。

圖1 22116 工作面運輸巷
水力壓裂技術能夠有效切割堅硬頂板,同時又能避免炸藥爆破對巷道和工作面帶來的二次災害;因此在22116 運輸巷未回采的部分進行切頂卸壓措施,能夠有效降低頂板應力向巷道轉移,實現對巷道承載卸壓的效果。
水壓致裂鉆孔布置范圍先選定為300 m,壓裂鉆孔布置在22116 工作面運輸巷頂板,如圖2 所示,鉆孔間距為10 m,與水平方向夾角設計為50°,與工作面推進方向成75°,鉆孔整體孔深為30 m,直徑設計為75 mm,為了使得壓裂效果能夠充分釋放,設計從鉆孔底部依次向外進行開槽,初始槽距孔底2 m,繼續往外槽間距為3 m,共布置7 個壓裂槽。壓裂槽布置時,采用KZ54 型鉆頭,同時用窺視儀觀測頂板鉆孔,結合強度觸探法確定具體位置。

圖2 水壓致裂鉆孔布置
鉆孔成孔后,及時安裝封口器和水壓儀,之后采用靜水壓進行鉆孔的排氣和試壓,此時的靜水壓力為10 MPa。試驗合格后,連接注水鋼管將封孔器推送至預裂槽位置,進行高壓注水,注水壓力為60 MPa,流量為80 L/min,注水方式為倒退式壓裂法,先從最底部壓裂槽開始進行,施工過程中在施工點前后20 m的范圍內進行警戒安排。
工作面運輸巷為提高圍巖整體承壓強度,設計采用全錨網支護技術,支護斷面如圖3 所示。頂板錨桿采用φ22 mm×2 400 mm 的螺紋鋼錨桿,螺紋型號M24、鋼號335 號,頂部錨桿間排距設計為900 mm×1 000 mm,最外側2 根錨桿距兩幫距離均為250 mm,錨桿之間用鋼筋托梁連接,鋼筋直徑為14 mm、寬度為80 mm、長度為4 700 mm,錨桿托盤尺寸120 mm×120 mm×10 mm,形狀為拱形高強度托盤,配合球形墊和減阻尼龍墊圈使用。頂板錨索采用型號為φ22 mm×6 300 mm 的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每排打設1 根錨桿,相鄰2 排呈相錯式布置,相同布置排距為2 000 mm,每排錨桿距上幫或下幫的距離均為1 800 mm、相錯的2 根錨桿間距1 600 mm,錨索托盤規格為300 mm×300 mm×16 mm,材質為高強度鋼制可調心托盤,錨索延展率為4%。頂板金屬網采用5 500 mm×1 200 mm 規格的菱形網,網孔尺寸為50mm×50mm,彼此搭接寬度不小于100 mm。
幫部只采用錨桿支護,錨桿型號為φ16 mm×2 000 mm 的麻花鋼錨桿,螺紋型號M18,桿體間排距設計為1 200 mm×1 000 mm,同一排上下2 根錨桿距離頂底板均為600 mm。巷道上幫采用塑料網支護,網規格為2 800 mm×1 200 mm,網孔為菱形,尺寸為40 mm×40 mm,下幫采用金屬網支護,網規格2 800 mm×1 200 mm,網孔也為菱形,尺寸為50 mm×50 mm。錨桿預緊扭矩大于300 N·m,錨索初次張拉力不小于260 kN,預應力損失后不低200 kN。

圖3 全錨網支護斷面設計
為進一步考察22116 工作面巷道水力壓裂切頂卸壓和圍巖全錨網支護的效果,在22116 運輸巷內布置多個測站進行工作面煤體應力監測、巷道表面位移監測和錨桿索受力監測。測站布置在巷道進尺300 m處,每隔20m 布置1 個,共布置5 個測站,監測周期為120 d,每個測站內安設KX-18 型空心包體應力計監測煤體內應力變化,鉆孔深度設計為4、6、8、10、12、14、16 m,采用十字布點法監測巷道頂底板和兩幫位移變化,采用MC-500A/B 型錨桿索測力計監測錨桿索受力。選取其中監測數據較典型測站的監測數據如圖4 所示。

圖4 巷道控制效果監測曲線
根據錨桿索和煤體應力監測可知,頂板錨桿索受力與幫部受力情況差異性較大,頂板位置受力相對較緩和,說明切頂卸壓效果對頂板作用明顯,在工作面推進至監測位置時錨桿索受力出現較大波動屬于正常現象,之后受力情況保持相對穩定。而煤體內的鉆孔應力監測也表明,監測位置越深入煤體內部,壓力值越小,煤體整體在工況下的上方載荷影響變弱,整體保持穩定性時間較長。結合礦井其它工作面巷道表面位移變化值可知,未進行切頂卸壓前巷道兩幫變形達245 mm、頂底板移近達390 mm,采取措施后兩幫移近保持在120 mm、頂底板變化保持在190 mm,減小幅度分別達51%、52%,整體降低幅度明顯。通過上述錨桿索受力、煤體應力和圍巖變形可知,22116 工作面運輸巷采取水力壓裂切頂卸壓及全錨網支護后,巷道控制效果能夠滿足工作面長期服務要求。
22116 孤島工作面運輸巷面臨地應力高、采動應力強烈、斷面大、頂板厚且堅硬的影響,巷道變形量大、維護困難,設計采用水力壓裂切頂卸壓進行厚硬頂板應力釋放,同時配合巷道圍巖全錨網支護措施進行支護控制。工程應用實踐后,煤體內深部淺部應力表現均比較穩定,頂板錨桿索受力變化不大,未出現斷裂失效現象,巷道圍巖表面位移也較之前變形量更小,整體完整性得到很好保持,能夠滿足22116 孤島工作面安全高效生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