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員鄭爽1.6億天價片酬引發熱議。明星天價片酬,不是新話題,相關部門多次發文,要求加強對天價片酬的治理,一些藝人就曾因陰陽合同、天價片酬等受到重罰。但嚴令之下,仍有人在違法的邊緣試探,原因何在?
日薪208萬,一部影片1.6億
近日,演員鄭爽被舉報一事持續發酵,全網都在為“1.6億”和“208萬”咋舌,明星天價片酬問題再次引發熱議。
2021年4月26日,鄭爽的前男友張恒在其個人微博上爆料自己要檢舉鄭爽一家偷稅逃稅的行為,并放出語音文字、視頻稱,在2018至2019年,鄭爽在拍戲時,嫌片酬1.5億太低,要求漲到1.8億,最后敲定為1.6億。按照77天工作時間來算,鄭爽單日片酬高達208萬。此外,鄭爽媽媽還覺得因為限薪令,行業不好干,打算和張恒一起研究陰陽合同……最后,這部戲與鄭爽簽訂了一份4800萬元的“陽合同”。然后伴隨一份對鄭爽母親實控公司增資1.12億元的“陰合同”,以此躲避限薪令。
2021年4月28日,針對演員鄭爽涉嫌偷逃稅一事,上海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已予受理,進行調查核實。同時,北京市廣電局已啟動對相關劇目制作成本及演員片酬比例的調查。
什么是“陰陽合同”
針對此事,央視新聞發布評論稱:簽訂“陰陽合同”,于規所禁;偷稅逃稅,于法不容。那么,什么是“陰陽合同”?
星娛樂法創始人、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振武律師表示,行業中所指“陰陽合同”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陽”合同指的是可見并進行正常報稅。“陰”合同是指將超過限薪令的那部分款項拆分,新立一個另外的合同,這份合同要么設計成與片酬無關的其他類目,要么直接私底下交易不在公司財務記錄中體現,主要目的就是避稅、逃稅。
近幾年,明星涉陰陽合同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多起“天價片酬”事件曝光。為維護行業良好秩序、確保影視行業健康發展,2019年4月19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制片委員會發布《關于嚴格執行電視劇網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規定的通知》。該《通知》要求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之后,規定還細化到“演員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總片酬(含稅)不能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那么,如果舉報屬實,鄭爽1.6億天價片酬是否違規?她將面臨什么處罰?
“如果舉報情況屬實,鄭爽收入1.6億的片酬首先違反了該項規定,也就是常說的‘限薪令。其次,鄭爽也有涉嫌逃稅罪的嫌疑。但是,是否追究刑事責任,還要看鄭爽是不是第一次偷逃稅。”李振武表示。
上海知名稅務律師陸易也表示,如果此前5年內鄭爽沒有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兩次以上行政處罰的情況,那么當她在稅務部門要求的期限內,及時補繳稅款、繳納滯納金和罰款,還是有可能不受刑事處罰的。
這一“刑罰阻卻條款”也不免讓人想起,女明星范冰冰當年偷逃稅及時補繳(稅款、滯納金、罰款)后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引發了公眾的不理解。陸易表示:“雖然符合逃稅罪的構成要件,但是因為符合法定條件(及時補繳了稅款,繳納了滯納金,接受了行政處罰),因此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如何整治天價片酬與藝人偷逃稅
前有范冰冰,后有鄭爽,針對此類明星“天價片酬”、偷逃稅情況到底應該如何整治?
“除了群眾舉報渠道,國家稅務總局和行業主管部門一直在監管。”陸易表示,國家稅務總局也依靠“金稅四期”系統正在進行持續性地事中、事后監管。“系統可以捕捉、監管到納稅人尤其是重點納稅人的納稅情況。如果出現異常情況,系統也會進行提示,稅務局接到系統提示,應當進行核實并進一步要求納稅人提供材料。”
李振武指出:“其實,目前文娛行業已對藝人片酬等進行監管,也有相應的行業規范與倡議。”除了“限薪令”,早在2018年4月4日,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三家視頻網站就聯名發出倡議,公開抵制演員過高片酬、亂改劇本、消極怠工等不良風氣。而在今年2月5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也發布新制定的《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劣跡藝人”將受到協會會員單位1年期限至永久期限的聯合抵制。
但嚴令之下,仍有人在違法的邊緣試探,原因何在?
首先當然是有人愿意付這個錢。當一部劇能不能賣得出去,賣不賣得出好價錢不看重質量,只看有沒有流量明星時,自然有資本為逐利,“寬容”明星們坐地起價。
此外,給錢的敢給,收錢的敢收,以至于“限薪令”下,一些明星和影視公司還敢陽奉陰違、頂風作案,利用陰陽合同等鉆空子逃稅漏稅。
可見,要破解天價片酬問題,要多方發力、多管齊下,以整治行業亂象、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不給天價片酬屢試不爽的機會。
(《上海法治報》《中國基金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