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貞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山西 運城 044000)
西葫蘆可以歸屬到葫蘆科南瓜屬類別,而且是一年生草質,藤木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種品系,大多數的品種主蔓優勢十分明顯,而且側蔓較少。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結構的不斷調整,日光溫室的面積越來越大,秋延后西葫蘆的生產較冬春茬及春茬提早能夠更早上市。這也使得秋延后,西葫蘆成為供應最早的蔬菜之一,而且這個茬口西葫蘆的經濟效益也是十分可觀的。但是秋延后西葫蘆生長的溫度由高到低,相應的栽培技術難度也是十分大的,在品種選擇、育苗、整地定植等一系列操作上,需要不斷地進行總結,才能夠找出最為適宜的種植技術。
秋延后西葫蘆生育前溫度較高,所以在品種選擇上要尤為慎重,大多數情況下需要選擇耐寒性強、抗病毒病、膨瓜快,連續結瓜能力強、商品性好的優質品種[1]。比如近些年來較為流行的東葫19號、珍玉17號等等。
西葫蘆最為適宜的育苗時期為8月份的上中旬,如果播種的過早,溫度較高,光照較強,在苗期過程中就極容易感染病毒。如果播種較晚,就會致使收獲期縮短,對于經濟利益的提升會產生影響[2]。
一般來說,600㎡的土地需要500g的種子。將種子浸泡在60度左右的溫水中,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左右,以此來進行消毒,然后需要進行六個小時的浸種,充分瀝干水分后用紗布包好,在25℃左右的變溫條件下進行催芽。育苗盤選擇50穴最為適宜。除此之外,用商品育苗基質育苗,育苗基質需要充分的進行吸水和攪拌操作。苗床要遮陰防雨,遮陽網透光率控制在60%左右。出苗前期需要進行全天的遮陰,而出苗之后大約在3d~4d中選擇后半天遮陰,其余的時間不需要遮陰。此外,在放風處需要用60目防蟲網進行覆蓋,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預防媒介昆蟲傳播病害,播種后用地膜覆蓋。在大多數種子出苗時,及時的將地膜揭去,基質的保水能力就會得到提升,如果基質的保水能力仍然較差,需要在每天11點之前采用噴淋的方法進行補水,如果用直噴的方式收獲期就會縮短一周左右。
整地過程中需要選擇前茬非瓜類作物排灌、條件良好、保肥保水土質疏松的壤質地塊。一般來說,600㎡左右的土地需要充分的進行施肥,有機肥的質量控制在4000kg左右,硫酸鉀型復合肥50kg作為底肥,然后再進行深翻細耙,南北向起壟[3]。需要注意的是,壟寬需要控制在80cm~100cm之中,壟高大約為10cm。壟間的間距為30cm,做壟之后,壟面上鋪地熱線,然后再進行覆膜操作,以此來為后續的定植操作做出基本的準備。

適宜的苗齡大約在十天左右,也就是幼苗有一片真葉展開時就可以進行定植了。如果苗齡過大,定植的過程中就容易損傷根系,這對于緩苗過程來說是十分不利的,而且這樣的定植苗容易感染病毒。一般來說,在天氣的選擇上,應當選擇下午用點水定植的方式進行操作,定植深度與營養缽的苗度保持一致即可,在定植之前需要用80%的代森錳鋅以及70%化學物質按照說明書進行比例的適配,找到適宜的濃度,再對幼苗進行噴灑。幼苗下地就可以在一定基礎上預防幼苗感染病毒。此外,株距一般控制在50cm~55cm左右,600㎡的土地種植1300株左右即可。
西葫蘆緩苗之后,3~4葉期內需要噴施增瓜靈。事實上,對于噴灑的要求也是相當嚴格的,一般來說,葉面噴灑的濕潤度控制在不滴水即可,之后的10d~15d內可以噴灑一次,一共噴灑兩次。這樣一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瓜秧旺長節間縮短,大幅度的增加雌花的數量,以此來達到增產的目的[4]。一般來說,通過使用增產措施可以使增產率達到15%~20%以上,而且也可以提早上市3d~5d。
緩苗后可小范圍的澆水,600㎡隨水沖施尿素,大約8kg左右即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發棵,當第一株雌花開花之后兩至三天內,也就是瓜長控制在8cm~10cm時。就已經進入了結瓜盛期,在這個時期需要對肥水的管理進行嚴格的把控,以此來提升西葫蘆的產量,根瓜坐住以后五天左右澆水一次,十天左右追肥一次。
西葫蘆對生長溫度的要求較高,一般在西葫蘆生長的前期溫度較高,而且昆蟲較多。所以,可以利用昆蟲進行授粉,而在生長的中后期溫度較低,可利用免蘸花藥劑待雌花開放到50%以上距離生長點上部50cm~80cm噴施,傍晚進行,間隔7d左右。生長健壯的植物,每株可以同時留5個瓜左右,而疏密的瓜胎就可以改善植株的營養狀況。
如果白天氣溫降低到20℃以下,外界夜間的溫度低于14℃以下之時,需要對西葫蘆進行扣棚,以此來保證溫度的穩定并且延長收獲期。除此之外,白天的棚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為宜,中午高溫時需要進行放溫處理霜降之前要在棚膜上覆蓋草氈或者棉被,白天卷起,夜間落下以此來增加棚內的溫度。當棚內溫度夜間低于8℃時,晚上需要打開電熱線來增加地溫,以此來延長西葫蘆的收獲期,對于增高產量和提高收入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溫室種植密度大,所以,應當及時的進行吊蔓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植株的通風透光條件,在吊蔓的同時也需要將卷須老葉側枝摘除。西葫蘆的葉片較長,葉柄較大。容易相互遮光,所以應當將病葉、黃葉、殘葉和老葉及時的摘除,這樣做可以促進通風和透光,而且也可以防止病蟲害的傳染。疏葉之后需要及時在傷口處噴灑農藥,以防止傷口感染,腐爛,生長后期中下葉片老化,植株生長勢較弱,應當將中下部的葉片摘除,選擇上部的一至兩個側枝打頂后替代主蔓結瓜。
日光溫室秋延后西葫蘆一般種植后的一個月就可以進入采收期。通常以鮮嫩順直的幼果作為產品采收的頻率,需要根據植株生長的實際情況,以及市場的靈活管理作為參考標準,幼果采收之后,用毛邊紙包好,就可以裝箱上市。前期單瓜質量250g左右就可以采收,如果大于250g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盛果期隨著環境條件逐漸改善,果實的采收單瓜質量可以控制在300g~500g左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需要掌握“第一個瓜要早摘,中間的要巧摘,后期的要好摘”的原則。畸形瓜需要盡早的摘除,以防止對其他的瓜產生影響。
近些年來,我國優質西葫蘆的市場不斷擴大,而且也開發出了新的局面。一些品種優質的、抗病毒能力較強的西葫蘆被人們廣泛喜愛,打破了我國傳統西葫蘆栽培技術循舊的現狀,在育苗期的提升以及采收期的延長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經過近些年來不斷的推廣實踐,發現秋延后西葫蘆不但抗病毒能力強,而且連續結瓜能力較好,瓜條皮色漂亮美觀,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而且在價格上也沒有大幅度的提升。一般來說,600㎡左右的西葫蘆土地,可以得到6000元左右的收入,許多菜農已經選擇這種西葫蘆種植栽培技術,并且不斷的總結經驗,從品種選擇,營養缽,育苗,整地定植,田間管理,肥水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和采收方面總結出了許多的經驗,使得西葫蘆日光溫室秋延后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不斷得到改進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