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海安市高新區仁橋小學 徐趙
指導老師/盧慶明

我國最新研制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
嫦娥奔月,那是神話;女媧補天,更是傳說。九萬里遙想,九萬里追求,人類的飛天夢從未停止。2003年10月15日,是一個令全世界華夏兒女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帶著億萬中華兒女的期盼遨游九天;這一天,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終于成真。
消息傳來,中華大地一片沸騰,唯有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神色平靜地端坐在指揮大廳里,他就是神舟飛船總設計師、被譽為“神舟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

出生于1933年的戚發軔是大連人,童年時期祖國備受日本侵略者欺凌留下的陰影在他內心深處無法抹去。空襲、掃射……屈辱讓他奮發圖強,科技救國。1992年,黨中央正式批復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隨后載人飛船立項,戚發軔被任命為神舟飛船總設計師。那一年,他已年屆花甲。但面對國家需要,戚發軔還是挑起了重擔。從組織研制隊伍到設計方案,再到組建試驗基地,戚發軔都親力親為。功夫不負有心人,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終于讓中華兒女圓夢飛天,中國也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談及載人航天精神,戚發軔頗有感觸。他說載人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特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當國家有特別需要時,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科技工作者都要有這種“特別”的精神。
是啊,正是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代代傳承,才推動著我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快快長大,像戚發軔爺爺那樣投身祖國航天事業中,設計更先進的飛船,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秘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成就夢想奠定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