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綜合
交通運輸與群眾出行是每年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今年也不例外。在不久前剛剛閉幕的2021年全國兩會上,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對交通運輸,尤其是高速公路事業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亮點紛呈。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順利閉幕。作為國家重要支柱產業的交通運輸業,依然是今年熱議的焦點之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為交通運輸,尤其是高速公路事業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并帶來關于《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高速公路預約免費通行、搭建全國一站式道路救援服務體系等與高速公路行業今后發展息息相關的兩會好聲音。
未來5至10年,我國公路仍將處于集中建設、加快成網的關鍵時期,隨著新建公路向中西部地區和山嶺重丘地區延伸,導致建設成本提高,項目收益下降,融資難度加大。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建議,盡快對《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修訂,以適應交通運輸發展的新階段、新要求和新格局。
陸永泉分析指出,不少收費公路項目按現行收費標準和收費期限難以獲得投資回報,導致社會資本投資意愿不強,部分已納入PPP項目庫的建設項目難以落地。因此,亟須調整現行《條例》相關制度,保障收費公路可持續發展。
陸永泉認為,經過30余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高速公路網已基本成型并不斷完善,未來的養護任務越來越重,保障養護和運營管理資金成為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而目前,高速公路養護管理資金從通行費收入中解決,按照現行《條例》,高速公路如果到期停止收費,將直接導致債務懸空,陷入“無錢養護”的困境。因此,在公共財政難以保障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建立促進高速公路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此外,現行收費政策設計對統一監管、協同服務、信息披露等要求較弱,難以滿足社會公眾在服務質量、服務水平和知情權、監督權等方面的訴求。陸永泉建議,盡快對《條例》開展修訂工作,改變目前的管理模式,強化監管,接受社會廣泛監督,以實現高速公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謝亮峰 攝
在《關于取消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政策的提案》中,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長丁佐宏指出,發布近10年之久的《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雖然極大滿足了人民群眾對于公共福利政策的渴求,充分撬動了內需與旅游消費,但也導致高速公路“逢免必堵”現象的加劇,在嚴重影響人們正常出行的同時,加大了大巴、中巴、貨車等客貨運輸車輛因道路擁堵造成的時間成本和邊際成本。
“這是社會的一塊心病,部分路段擁堵時間甚至長達一兩天。尤其是高速堵車常常伴隨著應急車道被占用,導致工程救險、消防救援、醫療救護等緊急公務車輛被堵在路上,救助服務功能停滯,延誤救援時機,造成二次傷害。如遇重大險情,極易引發更大的社會事件,對社會危害極大。”丁佐宏在接受采訪時指出。
對此,丁佐宏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取消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政策。因制定該項政策是為了提升收費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方便群眾快速出行,但目前這一初衷顯然已經與現實相悖。
第二,有關部門應該深化高速公路收費制度改革,把原來減免的通行費用,繼續讓利于民,經過科學測算,降低高速公路收費標準,惠及所有通行車輛,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公共福利政策的渴求。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建議,在節假日小客車免費通行政策的基礎上實行預約通行模式,根據高速公路系統服務能力對免費通行進行額度調控,由車主根據自身需求在有限的免費額度下預約通行的時間段,預約成功即可免費通行。預約通行保障系統實時可控,從全局進行供需雙向優化調節,實現供需精準匹配。
郭繼孚說,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完全有條件利用技術手段避免不必要的擁堵。現階段,我國高速公路ETC的發展為車輛預約通行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ETC系統可實現智能、靈活的通行管理、預約查驗,基本無需進行大規模的硬件設施、設備改造。
針對如何實現高速公路預約通行的問題,郭繼孚給出兩點建議。首先,可依托現有的高速公路收費管理系統與“綠色通道”預約平臺開發國家級高速公路預約通行平臺,通過平臺發布預約通知,能夠靈活設置預約通行車輛的實施范圍、預約時段、時間間隔和免費通行名額,并實行預約監管。車主可通過移動應用程序、車載終端、電話等方式查看各時段的免費通行剩余名額,完成預約操作。
其次,選取一條或若干條節假日擁堵情況較為嚴重的高速公路,開展節假日免費通行期間的預約通行試點工作,在逐步積累經驗、優化預約規則、提升車主接受度后,逐步推廣到全國。此外,他還建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相關政策、法規制度,為實施小客車預約免費通行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國的道路救援服務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分別是:高速救援尋位時間長,安全預警不到位;高速救援與其他道路救援不互通;尚未形成全國性統一的車輛救援服務平臺。
針對上述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黃玲認為,首先,要解決救援定位難題,提高安全預警能力。她建議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以生命至上為理念,提升出行安全。一是借助車載信息技術和GPS定位系統,方便司乘在車輛發生事故或故障時,能夠快速準確定位,縮短救援等待時間。救援單位則通過快速實施救援,及時幫助車主擺脫困境,提升救援效率。二是廣泛發布安全提醒引導信息,充分利用互聯網地圖導航系統,提前向沿途車輛發布安全預警提醒,在有效提升道路作業及行車安全水平的同時,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
其次,要強化救援服務銜接聯通,提高服務一體化水平。黃玲建議利用移動互聯網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打通高速公路與其他道路救援服務的信息銜接,從而形成一體化、一站式服務流程。同時借鑒國外救援服務模式,以整車廠、保險公司等作為服務出口,統一接入道路救援服務,不僅能夠增強服務吸引力,還有利于車主駕車遇到故障或事故時,能夠享受到優質的免費道路救援服務。

江蘇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供圖
最后,立足2.04億ETC用戶服務需求,基于全國ETC客戶服務體系,黃玲建議以拓展ETC應用服務為宗旨,建設全國性的e-Call道路救援服務,實現各方救援資源的整合及共享。在典型省份開展試點,逐步拓展至全國,形成全覆蓋的救援網絡,提高救援服務質量;建立道路救援服務及安全預警標準規范體系,明確救援機制及規范,統一服務標準,加強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實現出行安全便捷舒適、“人享其行”的目標。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服務管理沒有全國統一的規范,導致各地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和提供服務的內容、標準等不一致,駕駛人不能及時、準確、全面地獲取各個服務區能提供哪些服務、是否因故暫停開放等信息,對跨省出行帶來一定影響。”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臺盟吉林省主委孔令智建議,規范高速公路服務區管理,建立全國性高速公路服務信息系統。
“首先,應規范高速公路服務區管理。”孔令智建議,制定全國統一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管理規范。可以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分級分標準建設服務區,明確各級服務區的服務內容、功能,服務項目的性質、標準,經營性項目的服務指導價等,在公共服務、經營性服務以及綜合服務的設施配備、環境衛生等方面提出具體指標,規范和指導服務區經營管理單位及從業人員的管理、經營和服務工作。“同時,結合當地歷史、文化、自然等特色,把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成地方魅力展示臺。”

“還應建立全國高速公路服務信息系統。”據孔令智了解,目前還沒有全國性、向公眾開放的高速公路服務信息系統。因此,他建議相關部門開發一個全國性的高速公路服務信息系統,面對公眾開放,免費提供信息服務。“該系統應涵蓋全國各個高速公路服務區的信息,具體包括服務區的地理位置、基本情況、級別,以及是否有加油站、停車場、便利店、免費休息室、餐廳和汽修廠等服務設施,是否配備住宿、洗浴等,是否能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等內容。同時,各服務區應及時更新信息,確保信息全面、準確。”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首發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第八養護項目部養護班班長李俊豐帶來了一份《關于加強智慧養護推廣的建議》,希望在全國范圍內加強智慧養護推廣工作,通過融合物資系統、機務系統、機械系統數據,將養護作業、養護物資、養護機械數據一站互通、實時共享,實現對人員、物資、機械、業務等的一體化管理。讓“大數據”賦能高速公路和國道,使人民群眾自駕出行更加安全、方便。
“北京市已經開始逐步打造‘慧養護’系統,目前,部分高速公路試驗路段實現了雪天自動預警,雨天遇積水自動‘報警’,使高速公路應急管理信息以更加豐富的方式傳遞給車主。”李俊豐進一步介紹說,雨季來臨時,北京通過建立防汛應急指揮系統,可實現重點積水部位的視頻監控和積水自動預警,泵站也已實現自動化控制和狀態監測。當積水超過警戒水位時,系統會自動“報警”,方便養護人員及時處理。此外,2019年通車的京禮高速現已實現雪天自動預警,通過在道路下方預埋感應器感知雪的厚度,當雪量過大時,系統會進行自動預警。

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供圖
如今,北京的高速公路管理者與養護者們已經感受到了“慧養護”系統帶來的便利,不僅如此,北京目前已投入使用了近1000個“智慧錐桶”,可將道路施工信息實時推送到導航系統,及時提示車主合理規劃出行、在施工區域小心駕駛,也令車主真切感知到“慧養護”系統的便捷。
據李俊豐介紹,“智慧錐桶”是以導航軟件創造道路安全物聯網解決方案落地的形式,通過對傳統的交通安全設施(如反光交通錐、三角警告牌等)進行物聯網化改造,并與地圖數據平臺無縫對接,實現道路施工、事故和封閉管制信息的實時精準采集和發布,確保全部施工信息能及時通知到車主,大大提升了車主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提交了5份提案,其中包括“加快自動駕駛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讓老百姓出行更綠色便捷,實現碳達峰目標”。
李彥宏表示,交通是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利用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加快自動駕駛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讓老百姓出行更加綠色、便捷,實現碳達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協調統一。
他建議,國家層面應進一步加強政策創新,支持自動駕駛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滿足老百姓的美好出行需求,早日實現交通領域碳達峰的目標。具體包括: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大政策創新的力度,為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開辟合法化路徑;建立由各級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共同參與的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推進機制;加速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進程,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構建低碳、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統;鼓勵企業加大自動駕駛汽車及關鍵軟硬零部件研發創新,促進自動駕駛汽車普及。
“建設皖鄂高速公路,既是迫在眉睫,也是恰逢其時。”全國人大代表、應流集團董事長杜應流指出,《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大力支持革命老區高速公路規劃建設,優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建設”。革命老區安徽省霍山縣、湖北省英山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是長江經濟帶、武漢城市圈、合肥城市圈的連接地帶。受地理條件限制,內聯外通的交通路網尚未形成,嚴重制約了革命老區發展。為實現破題,杜應流建議,將皖鄂高速公路(霍山至英山段)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并在“十四五”期間啟動建設。
杜應流說,目前,皖鄂接界區域的路網結構以框架式為主,覆蓋深度不足,尤其是山區腹地交通基礎依然薄弱,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合武高速、岳武高速相比,皖鄂高速公路可將武漢與合肥之間的距離分別縮短約86公里、150公里,對中部地區兩大省會城市的連接至關重要。同時,可分流武漢與合肥之間巨大的交通量,對緩解滬陜高速通往合肥、南京等方向的交通壓力也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