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靜娜 孫文莉 柳子東
戴自剛是扎根高速公路行業20余年的一名普通設備管理員。每當車道設備或路上作業設備出現問題時,同事們首先想到的是戴師傅。20多年來,他身體力行地在崗位上踐行一位草根專家的初心使命。

戴自剛(左二)為新入職員工培訓
他是扎根高速公路行業20余年的一名普通設備管理員。他鍥而不舍,永不言敗,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實現技師夢想;他開拓創新,潛心研究,帶領技術團隊用科技服務基層一線;他身先士卒,無私奉獻,在工作中沖鋒在前的故事不斷上演。他就是“最美浙江人·最美工匠”、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戴自剛,同事們都親切地稱呼他“戴師傅”。
20年前,戴自剛僅是一名高中學歷的普通電工。多年來,他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苦干實干,通過自學和考試,從一名初級技工成為了一名高級技師。2006年,戴自剛獲得浙江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5年,浙江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交投”)開展了“萬人文化建設年”活動,在電工技能比武大賽環節中,55歲的戴自剛與年輕選手同臺競技,一舉斬獲了第二名的好成績;2019年9月,年近60歲的他,又被浙江省總工會評選為“浙江工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壯麗七十年,勞動最光榮’,‘浙江工匠’宣言是一句承諾,也是推動我繼續一往直前的動力!”獲獎后的戴自剛說道。
“采用這種方式清洗車道不僅效果不佳,還會弄得工作人員滿身水漬,得請戴師傅幫我們想個好辦法!”“清障車夜間停靠在硬路肩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回頭得和戴師傅一起探討一下,看看能否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每當路上作業遇到難題,同事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戴自剛,于是“車道清洗車改裝”“清障車輛預警裝置改裝”等技改創新項目誕生了。據悉,由戴自剛主創的“移動式遙控警示樁”和“警示樁報警系統”先后于2017年、2019年,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而“清障車輛預警裝置改裝”項目也獲得了浙江交投2018年度“十佳金點子”的榮譽。如今,這3個創新項目均被應用于浙江高速公路養護施工、清障施救、路上巡查等工作中,守護著司乘與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2016年,以“技術改革創新、技能推廣傳承、專業人才培育”為核心內容的技能人才“孵化基地”——戴自剛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寧波管理處成立,工作室下設7個分室。成立之初,該工作室便被認定為“浙江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次年又獲評浙江省第七屆“創新(勞模)工作室”。如今,由戴自剛主創或由他帶領的技術團隊研發的大小科技創新項目共計30余項,累計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5項,獲中國公路學會、浙江交投等單位授予的19項榮譽,工作室多項創新成果在推廣應用后,為公司節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成本約320萬元。
“在這本3萬字的《電工培訓教材》編寫之前,寧波管理處沒有專用的新人入職培訓教材”,戴自剛介紹道。起初,寧波管理處購買的培訓資料不能完全適用于高速行業,無法滿足新員工的入職培訓需求,于是戴自剛結合自己多年工作經驗,潛心編寫了針對電工、技工培訓的專用教材,有效提升了培訓效率。
2013年,“菲特”臺風正面襲擊寧波管理處所轄路段,高速主線設施設備遭受不同程度損壞。戴自剛連續奮戰4天3夜,奔波在設備搶修第一線,為寧波管理處成功抗災自救奠定了堅實基礎。

戴自剛模擬車輛清障救援現場
2019年是撤站攻堅之年。全國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項目實施后,他一直帶領團隊技術骨干們在現場奮戰。58歲的戴自剛與青年員工一同開啟“5+2”“白+黑”的工作模式,主線ETC龍門架他爬了上百次;各個收費站ETC車道建設、入口治超混合車道建設施工現場,總能看見他埋頭苦干的身影;設備接線、龍門架接地情況,一體機機柜工作情況,電纜鋪設質量,設備運行狀況……每到一處,戴自剛都仔細查看、記錄、整理反饋、督促處理。大家時常勸他說:“戴師傅,您都快退休了,工作別太拼了!”戴自剛邊干著手頭的工作邊回復:“趁現在身體還能動彈,我得多帶年輕人跑一跑,他們多一份實戰經驗,我退休的時候也能放心一些!”戴自剛用匠心與踏實的行動,展現了一位草根專家在崗位上踐行初心使命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