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力

10年前,一本名為《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的書,向世人展示了以色列從一個充滿國防安全隱患、四面樹敵的小國,變成一個創業之邦的故事。如果說書本只是展示了一個國家的基本概貌,那么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個體,是否真的如書中所說?
筆者遇到的一位以色列年輕設計師,這樣述說自己的創業故事。
阿米泰是來自以色列北部的年輕人。他是以色列為數不多的男性珠寶設計師。跟很多以色列年輕人一樣,他希望有一天能以自己的專業為依托,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珠寶品牌。阿米泰在小時候就很喜歡手工制作,從小到大他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手指的靈活性。小時候,阿米泰就對細小的物品很感興趣,到了青少年擇校的時候,他決心成為一名珠寶設計師。
阿米泰說:“在以色列,大部分喜歡當設計師的年輕人會當時裝設計師,但是珠寶設計師卻少之又少。在我的班級里,有98%的同學都是女生,我是為數不多的男生。而整個以色列只有一個學院能夠修到珠寶設計的學位。”
實際上,猶太人在歷史上一直擅長鐵匠和金匠行業,這也與猶太人被羅馬滅國后流亡到世界各國,不得不從事各種手工藝行業有關。猶太人還流傳著一種名為“Judaica”的金屬首飾,至今這些飾品依然在以色列的一些旅游紀念品商店買得到。
但是,阿米泰學習首飾設計并非是遵照傳統路線。實際上,當代首飾設計與這種傳統的民族風格理念很不一樣。“以色列的首飾設計實際上很受美國大眾媒體的影響,一些名氣大一點的設計師會為好萊塢名流設計首飾。我的設計大部分是一些概念性的首飾設計比較有實驗性,當然也要不斷改來改去。一個潮流趨勢就是,首飾設計的藝術創作和商業的設計相結合。”
當然,作為設計師,阿米泰也可以在產品中融入自己的個人風格。生于以色列北部海法地區,他認為自己從小就深受當地的影響。“這里不是沙漠,大自然里面有很多細小的東西讓我深受啟發,以至于從小我就很留意各種小的細節。”

以色列建國后,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來到這片土地上安家。被羅馬帝國擊潰滅國后,猶太人終于回到了他們曾經“被上帝許諾”的土地上成立家園。
但是,猶太人并非鐵板一塊。以色列的猶太人,可以大致分為:歐洲猶太人,特別是從東歐來的猶太人(Ashkanazi);中東猶太人(Mizrahi);來自埃塞俄比亞的貝塔猶太人。這些來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生活在一個面積不大的彈丸之國里,為猶太人生活帶來了不同的異邦元素。
“以色列有點像微型的美國,各種不同膚色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國度,每天都為各種問題爭吵。”阿米泰這樣形容以色列的“文化大雜燴”狀態。
“以色列人很喜歡爭辯。你可以在街上看到不同陌生人因為各種問題爭辯。在公交上,陌生人之間聊著政治,突然就會爭辯起來。你到商店里買東西也是,完全陌生的顧客,相互會因為哪一樣商品好而爭辯起來。所以我們說,在以色列有9個人也許就有12個想法。”
/以色列有點像微型的美國,各種不同膚色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國度,每天都為各種問題爭吵。/
通常,在一個能夠自由爭辯、突破等級和輩分的社會里,創新更容易發生。在以色列,等級和輩分觀念非常淡薄。《創業的國度》形容,以色列辦公室文化里上司和下屬之間的關系,比美國更加開放,下屬看到上司不對的地方能夠直接指出其錯誤。
正如《創業的國度》一書所言,希伯來語里有一個名為“ChutzDah”的詞,它在貶義的語境里形容“專門搞事的人”,而在褒義語境里則是“專門打破規則的人”。能夠創造出新產品和新概念的人,通常都是勇于打破邊界,敢于發揮想象力的人。
阿米泰認為,除了喜歡通過爭辯和“搞事情”來創新之外,熱愛旅游、喜歡到外國生活一段時間,也是以色列人能夠獲得新概念的原因。“以色列太小了,本土市場也就900萬人。”阿米泰說,“所以,以色列的企業家都是往外擴張型的,因為本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曾經游歷多個國家,阿米泰這段時間選擇在中國生活。他說,沒到過國外生活的以色列人非常少。在秘魯一個深山里,長期有很多以色列青年露營和遠足。當地出租房子給以色列人的居民一直以為,以色列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否則不會有這么多以色列人出現在這里。然而當他們打開地圖的時候,徹底驚訝了。也許,流浪了幾千年的猶太人,還是希望到各地走走,這樣才能更好地吸收其他國家和文化的優秀之處。

/不少以色列的創業團隊創始人,都是在國防軍服役時的老戰友。/
無論男女,跟所有以色列公民一樣,阿米泰在22~23歲期間加入以色列國防軍服義務兵役。除了極少數具有理工、計算機或軍事天賦的軍人繼續留在國防軍里晉升,大部分以色列年輕人服滿兵役后都會回歸社會,要么直接找工作,要么報讀大學。也因為服兵役的緣故,大部分以色列大學生畢業之后,年紀都已經快到30歲了。
“也正是如此,我們才覺得創業更加急迫,因為走上社會后自己都快30歲了。要是不成功,那么一切都太遲了。”阿米泰這樣說。
盡管以色列四面受敵,—直面臨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但是全民皆兵的狀態,卻在另一個側面促進了以色列的創業。不少以色列的創業團隊創始人,都是在國防軍服役時的老戰友。除了共同出生入死外,上下級之間不算太明顯的等級觀念,也有利于“老戰友”創業團隊在一些專業問題上能夠直率公平坦白地討論。
《創業的國度》認為,從第一代建國之父開始,以色列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創業試驗。戈爾達·梅厄夫人、本·古里安和達揚將軍等人,滿腦子新鮮的點子,他們在沙漠上用艱辛的汗水和不變的理念,在強鄰中打開一道縫隙。到了佩雷斯總統這一代,以色列終于在經濟上繁榮昌盛,各種新式武器和電子設備發明層出不窮。佩雷斯在晚年的時候,依然強調這樣一個關鍵詞:“ChutZDah”,也就是要做不斷打破規則的“搞事者”。
“小而精悍”的以色列,又能給我們提供一些什么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