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芬
雖然,腰痛是常見毛病,但并不容易治療。傳統中醫認為,腰痛又稱“腰脊痛”,主要是指外感、內傷、挫閃導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結果引起腰脊或脊旁疼痛。傳統中醫很早就對腰痛有很多論述,古代《黃帝內經》記載“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由此提出腎與腰部疾病的密切關系。此外,根據人體經絡循行,記載足三陰、足三陽及奇經八脈為病所致腰痛病證。
中醫認為,腰痛應以補腎為先,而后隨邪所見予以施治,倘若標急則治標,倘若本急則治本,初痛治宜疏邪滯,理經隧,久痛治宜補真元,養血氣。這種厘清標本先后緩急的治療原則,臨床上經常使用。
腰痛常為內傷、外感、跌仆挫傷所造成,基本病機為筋脈痹阻,腰府失養。內傷多半由于稟賦不足,腎虧腰府失養;外感多半因為風、寒、濕、熱等外邪痹阻人體經脈;跌仆挫傷導致氣滯血瘀,經脈不通,也會引起腰部疼痛。
外感者通常起病比較急,腰痛明顯,常伴有外感癥狀;內傷者通常起病隱襲,腰部酸痛,病程纏綿,常伴有臟腑癥狀,多見于腎虛;跌仆閃挫者通常起病急,疼痛部位固定,瘀血癥狀明顯,常有外傷史可以分辨出來。
中醫認為,治療腰痛當分標本虛實,感受外邪屬實,治宜祛邪通絡,根據寒濕、濕熱的不同,分別予以溫散或清利之類中藥材;外傷腰痛多屬實,治宜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為主;內傷致病多屬虛,治宜補腎固本為主,兼顧肝脾;虛實兼見者,宜辨主次輕重,標本兼顧。本虛標實是指體質是虛證,但是表現癥狀卻為實證。
防腰痛的7個小技巧:
1.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確的坐、臥、行等體位,姿勢正確是很重要的。
2.人們必須勞逸適度,不可強力負重,避免腰部跌仆閃挫。
3.少坐、臥濕地,在雨季濕熱時,應避免夜宿室外。
4.涉水冒雨或身體出汗,應馬上換衣擦身或服用生姜紅糖茶發散風寒濕邪。
5.如果是急性腰痛應及時治療,痊愈后注意休息調養,以便增強療效。
6.慢性腰痛除了藥物治療,還需注意腰部保暖,以避免腰部不慎損傷。
7.避免勞欲太過,杜絕感受外邪;可經常活動腰部,進行腰部自我按摩。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