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均衡飲食對保持身心健康很重要。眾所周知,我們吃的食物不僅僅是滋養身體,日常食物與心理健康也有緊密聯系。雖然,抑郁癥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心理疾病,但越來越多的心理醫師意識到抑郁癥通常與患者的飲食相關。因而抑郁癥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運動鍛煉和飲食治療。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某些食物能夠增強能量,改善情緒,讓我們感覺精神抖擻;但也有些食物吃了容易讓人感覺疲勞和抑郁,或者加重抑郁癥狀。因此,食物選擇可以加劇或避免和減輕抑郁情緒,為了保護我們的心理健康和改善情緒,應當盡量避免在抑郁或情緒低落時,食用以下幾種食物。
在生長過程中大量使用過農藥的植物食用后會影響身心健康。這類食品多見于水果和蔬菜,尤其以芹菜、桃子、草莓、蘋果、藍莓、油桃、甜椒、菠菜、羽衣甘藍等數量最多。據醫學資料顯示:滅菌劑、殺蟲劑農藥分別屬于有機磷和有機錫范疇,能抑制人體內膽堿酯酶的活性,造成膽堿能神經的過度興奮,從而導致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破壞神經系統功能、妨礙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那么就很有可能使人出現抑郁狀態。

沒有人造糖替代品是沒有風險的。同時,人工甜味劑并不比糖更有利于人的心情。例如:阿斯巴甜尤其會降低大腦中使情緒良好的神經遞質的含量。當神經遞質在大腦中減少時,就會導致抑郁,還會導致頭痛和失眠,這會進一步影響你的精神狀態。然而,我們的生活又離不開甜味,所以我們建議適量食用蜂蜜、甜葉菊、姜等天然有甜味的食物,以避免產生精神和情緒的不良狀態。
精蛋白是一種堿性動物蛋白,主要在魚類(如蛙魚、鱒魚、鯡魚等)成熟精子細胞核中作為和DNA結合的核精蛋白存在。在中性和堿性介質中顯示出很強的抑菌能力,并有較高的熱穩定性。但是,精蛋白中除了酪氨酸之外,其他氨基酸都會阻礙色氨酸進入大腦。若是大腦中的色氨酸含量過低,就會導致人出現焦慮、沮喪和憂郁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若是單純出現營養不良,補充高蛋白食物即可,可以多吃豆制品、奶制品以及各種動物的瘦肉進行補充,不需要使用精蛋白。
酒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飲品,小酌可以怡情,但要提醒抑郁癥患者,千萬不要貪杯。因為酒精是一種鎮靜劑,它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而中樞神經系統在我們處理情緒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抑郁癥患者可能會在喝酒后的第二天感到更加沮喪。此外,這種情緒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使患者的情緒感覺越來越低,不利病癥的有效治療。
快餐是現代辦公室一族經常選擇的食物,可以讓人的身體快速得到某些食物補充。但是,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科學家們卻發現,食用快餐或商店出售的烘焙食品與罹患抑郁癥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系。這項發表于《公共健康營養》期刊的報告指出,經常以快餐為食的人患抑郁癥的概率比那些不吃或極少吃快餐的人高出51%,而且,快餐與抑郁癥之間的關聯性相當顯著。相關研究者建議:試著避開快餐,當你情緒低落時,吃些簡單但健康的食物,如堅果、干果、全麥吐司、牛油果或燕麥片等。
油炸食物富含飽和脂肪酸,這些物質使腸胃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消化,使本應供應大腦的血液,轉而供向消化系統。因此,大量食用油炸類食物會導致大腦反應變慢,注意力無法集中,而這些都會加重抑郁癥的病情,導致失眠,從而更加抑郁。
有研究認為:對于許多抑郁癥患者,便秘是造成抑郁癥的病因之一。因此,要遠離導致便秘的食物。導致便秘的食物除了甜食、快餐和精加工食物外,還主要有肉制品、堅果類和奶制品。研究發現,動物蛋白是非常難消化的。因此,過量食用肉制品是影響腸道蠕動變慢、導致便秘的原因之一。堅果類食物吃多了容易上火,會引起便秘。奶制品也會引起便秘,因為奶制品是屬于膳食纖維含量較低、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之一,本身不好消化,加之其在腸道內通過的速度較慢,所以對人的消化功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此外,長期便秘會引發患者出現一些精神方面的問題,如出現抑郁、焦躁不安等,嚴重者會引發抑郁癥、神經性厭食等精神障礙,這提醒我們一定要注意改善便秘,否則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后果。
肝臟是我們身體中最大的代謝臟器,如果平時胡亂進食,就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尤其是瓜子、味精、松花蛋、方便面等加工食品,如果大量食用,輕的會加重肝負擔,重的積聚毒素會造成抑郁。例如:瓜子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這種物質在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膽堿,從而影響肝細胞的功能。又如:味精是調味佳品,做菜時加入可以讓菜更美味,但肝病患者不能過量或經常食用味精,否則會出現短暫頭痛、心慌甚至惡心等癥狀。松花蛋等含有一定量的鉛,在人體內會取代鈣質,使鈣質缺乏和骨質疏松,大量食用,可能引發鉛中毒,影響肝臟功能。方便面、香腸和罐頭等食品中,都添加了大量對人體有害的色素及防腐劑,這些物質都要經過肝臟的解毒過程,經常食用這些食品,會增加肝臟的負擔。由于肝臟是體內調控情緒的臟器,一旦肝臟內積聚毒素較多且不能及時排出,就會阻塞氣血運行,從而加重肝臟負擔,產生明顯的沮喪、抑郁等不良情緒。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