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德瑩
國家對教育推出的雙減政策落地以來,逐漸減輕過重的學習負擔減少扎堆的校外培訓防止教育的內卷化,減量增值減負提質,需要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去積極領會政策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在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更關心孩子的學習趣味性與思維深度的提升,真正把孩子從被動學習的狀態下一步步解救出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激發學習的內驅力
一、重視數字移動在線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處在疫情的大環境下,線上的教學和研討活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數字與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讓思維的空間向更廣闊的的領域延伸,多媒體技術讓孩子的接受到更直觀更形象的事物,它們跨越了時空的隔閡呈現在孩子的面前,讓學習更加有趣。如學習圖形周長的知識時,拍攝一部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扇形等花壇的圖片,讓孩子們觀察找一找指一指,在討論中發現給這些花壇安裝護欄就是從一點出發繞著花壇一周再回到這點,這一圈的長度就是花壇一周的長度,這樣就省去了實地觀察的不便。如何測量每個花壇的周長呢?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做成動畫微課,對于每個花壇的周長采用步測、繞繩法、用卷尺三種方法進行測量,一播放孩子們就明明白白,就可以組織孩子們進行對比評議,懂得在生活中使用的三種方法就是沿著這些花壇的周邊一圈,更加形象直觀地理解了周長的意義,拓展了學習的空間,讓學習的資源更豐富。
數字移動在線是實時學習的有效手段。讓老師可以隔空進行集中授課,學生可以實時在線學習,讓學習隨時隨地進行,這是一場學習方式與思維方式的變革。數字在線的直播或課堂教學模式,讓更多的學習者受益,只要搭載了移動平臺學習的資源與選擇是海量的,可以支持回看可以快進看可以和直播的老師在線交流提問答疑,雙向交互更加方便快捷。信息技術的參與,拓展了課堂,整個世界就是課堂,改變了以前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學生的選擇參與的機會更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
二、重視思維的生長與生成讓深度學習落地開花
如今深度學習一次次被提起,現在淺表性的學習費時給力質量不高,阻礙了學習的有效性。
作為老師要深度備課,帶領學習進行深度思考。備好課是上好課的第一步,孩子們作為學習者需要我們指導,作為教師都迷霧重重怎么帶領孩子們突破知識的荊棘走向成功呢。前幾天我講授了《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一課,第一次試講感覺太簡單沒有探討的知識點,沒有思維的碰撞,先學習36×10兩位數乘10的口算方法再學習12×20探究兩位數乘其他的整十數,最后學習20×20探究整十數乘整十數的方法,最后做題就行了,基本的方法就是蓋住零相乘再填上零,但是一節課平平淡淡沒有了思維的波浪就顯得太平凡了,孩子們的出錯也較多,有的忘記添零有的不明白添幾個零。通過評課我才發現,我只是注重了方法的引導沒有對道理進行深度剖析。于是進行第二次講課,這一次經過我的再一次研讀教材明白了,兩位數乘以整十數還是對計數單位的再認識。如36×10就是算36個十是多少,12×20就是算24個十是多少,所以這兩個算式蓋住零算完在積的末尾再添一個零,而20×30就是在算6個百是多少,所以在6的后面添兩個零。這一次講課,對36×10和12×20都利用小棒圖直觀演示一下,讓孩子圈一圈數一數到底是多少,孩子們明白了要算36個十要算24個十就要在積的末尾添一個零。這一次講授,在20×30這一環節上沒有更深的突破,利用點子圖圈一圈數一數,學生沒有充分的討論我就代替說了方法。我發現點子圖在實際應用時不方便,得一點點數幾行幾列,不如小棒來得直接。第三次講課,我把36×10和12×20進行了整改利用課件進行演示,把重點放在了20×30這一個環節上,30個20兩捆小棒就是20,第一行擺了5組2個十,就這個樣擺了5行,我的設想是孩子們發現第一行是一個百,第二行是一個百,每一行是一個百,就是算6個百,可是事與愿違全班只有一兩個孩子是橫著圈,其他孩子都是2個十2個十的圈,與我的想法完全不搭邊。在教研組進行研討時,我們發現,應該先把30個20擺出來,一行擺10個20這個樣擺三行,5個20圈起來就是100,一行就是2個一百,就是200,有這個樣的3行就是6個一百,這個樣就比較清晰。整節課提煉出兩位數乘整十數就是算幾十幾個十、或幾十個十、或幾個百,所以在計算時要添一個零或者兩個零的算理。
三次磨課讓我受教了,實施深度學習老師要一次次接近數學的真相,帶領學生往更深處思考不斷激起思考的浪花,讓孩子們知道為什么這個樣算,怎么算才簡便,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愿意不斷去思考。
三、讓作業減量提質充滿趣味與樂趣性
一直以來孩子們在作業上的時間比較長,這一次雙減政策重要的一項就是限制了孩子們的作業時間和作業的類型,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至五年級作業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不能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又要保持良好的學習質量是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是安排一些閱讀與觀察、口頭練習、動手操作的作業。如學習了時分秒的認識之后,觀察家里的鐘表上有什么?與在學校里認識的鐘表有哪些相同與不同的地方?通過觀察與比較孩子們知道了,只要是鐘表一定有數字還有三根長短粗細不同的針,都把鐘表平均分成了12個大格還有一些小格。孩子們就可以撥一撥說一說哪是時針分針秒針?找一找鐘面上1秒在哪里,1分在哪里?等等,這些問題在孩子們的看一看說一說中加深了印象直觀形象的感受到了時間的概念,這比起一遍遍的說教更直觀更吸引孩子激發興趣。
第二安排一些有形有色的作業。比如制作學習小報,孩子們在學習小報上盡情展示自己的數學思考數學表達,圖文并茂的小報會讓孩子們心中有了數學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的印象。如學習了簡易方程之后組織孩子們編制小報,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呈現都會讓人驚嘆。
雙減剛剛邁開腳步,對于學習的本質的追求需要努力地探索。立德樹人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需要不懈的努力,讓孩子們感受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神秘感受數學的力量,實現高效學習才是我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