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溧陽市竹簀中心幼兒園,江蘇 溧陽 213300)
基于“幼兒園里可以野營嗎?”這一思考,首先,從幼兒園的現有資源來看是可行的,我園有近千平方的天然游戲場,支持幼兒隨時可以走出教室,親近自然;其次,從課程的價值需要來看,“野營”課程惠及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兒童的靈性需要大自然的滋養,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再者,從惠及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來看,教師還需要進行前期的課程審議,預設課程的發展價值和計劃框架;最后,在落實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課程價值時,教師還要對幼兒進行觀察分析,推進幼兒的深入學習,以及讓幼兒參與課程計劃的優化調整。
對于“野營”這個話題,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利用區域游戲時光,我們走遍幼兒園,尋找野營基地。

綜合考慮,投票決定,我們的野營基地定在了野趣園。
圍繞“野營玩什么?怎么玩?”以及孩子們的自主的體驗,教師鼓勵孩子們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和孩子一起討論可能的玩法。


美術活動:裝飾帳篷
實施背景:
孩子們已經搭建好一個樹枝帳篷和一個紫色布帳篷,并且喜歡在帳篷里游戲,但帳篷顏色單一,于是孩子們想用自己的方式裝飾帳篷。
觀察過程:
陳子葉用紅色顏料在帳篷布上畫了4朵花瓣,告訴老師:“這是花朵帳篷。”
浩浩說:“我要把這個樹葉掛上去,這就是我們的風鈴,風吹來就會響。”用扎絲穿過樹葉系在了帳篷最上面。
月月說:“竹竿的地方也要涂上顏色。”
于是,她每一節竹竿用一種顏色,將竹竿涂上了彩色。
陳子葉說:“我們的帳篷是彩虹帳篷吧!”
作品呈現:

《走!去野營》這一課程是幼兒主動發起的活動,幼兒在分享交流、探究發現、裝飾表征以及實際操作的整個過程中,他們相互合作交流、提出問題、商討、進行試驗、解決問題,形成一股合力。此外,在班本化的實施過程中,幼兒通過個性化的表征呈現屬于自己的“美”;通過帳篷的搭建探究物體的穩固性;利用火這一“危險信號”了解火的產生、作用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等。在這一系列親身感知、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進行較為深度的思考、比較、分析等探究實踐。“野營”課程會一直追隨孩子的腳步繼續生發下去,也會基于孩子們的問題導向產生更多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