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洲 王興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遼寧 撫順 113001)
隨著國際產業轉型升級,生產模式化、生產與服務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地方本科高校如何適應新形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轉型是地方本科高校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課題。
地方本科高校學科專業建設是為地方經濟和地方產業發展服務的,應注重應用性和實效性。地方高校應以地方產業鏈發展的需要為導向,建設與地方產業鏈相匹配的學科專業群。學科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學科專業建設的成果服務于地方產業鏈上企業,為企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可使學科專業建設和產業發展相互促進,促進地方產業升級。學科專業群與產業鏈緊密對接,使得學科專業能夠及時適應產業發展、變化,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科專業辦學定位和方向。在學科專業群與產業鏈的互動過程中,產業發展需求是居主導地位的。
地方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大部分由會計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專業構成。轉型發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面臨著社會需求旺盛與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結構性矛盾。如何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的變化趨勢,緊密跟蹤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趨勢,調整學科專業布局,以學科專業群對接地方產業鏈,滿足產業鏈上企業的人才需求,調整辦學模式,是地方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的一個重要課題。
地方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對接石油化工產業鏈,應立足石油化工全產業鏈服務,面向石油化工產業鏈上的企業,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三對接”,完成校內外教師對接、授課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見圖1)。
1、對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目標和石油化工行業發展態勢,明確所服務的石油化工產業鏈企業應用型人才需求狀況。
2、依據專業群的石油化工辦學特色和優勢,分析師資團隊、實驗實訓條件等教學資源狀況,確定產業鏈企業崗位需求作為專業群建設的基礎。
3、圍繞石油化工類專業進行教學資源的交叉復合。經管類學生普遍就業于企業的生產經營類、管理崗位,將經管類專業群專業與石油化工類專業在課程、實驗實訓條件、師資等方面進行專業融合,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使學生能在專業所面向的產業鏈崗位中就業。
4、根據石油化工產業鏈的人才需求,動態調整專業,停招人才需求弱的專業,拓展新專業。2020年,學院新申報大數據管理專業,行政管理、國際貿易專業停止招生。
在構建學科專業群時,專業群各專業確定所服務的石油化工行業和服務領域,專業間要有一定關聯性,要根據石油化工產業結構和行業企業發展特點,相關或類似課程內容在同一實訓體系中完成,實現學科專業資源共享。在專業群建設上要做到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基于產業鏈的共同課程內容、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
圍繞石油化工產業鏈上的崗位能力需要,根據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及經管學院石油化工特色的辦學優勢,在充分石化企業調研的基礎上,以遼寧地方社會經濟和石油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完成專業培養方案的全面修訂。培養方案修訂充分體現石油化工的特色優勢,以能力培養為重點,優化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明確專業群內專業在產業鏈上崗位對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與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聯合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打造師資團隊,形成校企共育人才的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和石油工程特色示范專業,與石油石化企業共建校內石油化工產業鏈仿真實訓基地。利用四方共建優勢,校企共建校外石油化工企業實踐實訓基地。與撫順石化開發實業總公司、中石油撫順石化進出口有限公司、中石油東北化工銷售撫順分公司、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等石油石化企業達成了校企合作協議,并深入開展了聘請企業專家確定實踐教學大綱、聯合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教師到石化企業實踐實訓等一系列合作。從傳統的以校內培養為主,過渡到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專業群全方位培養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鼓勵教師參與石油化工行業企業調研,每年選派4-5名教師進入石油化工企業學習培訓,支持教師到國內外作訪問學者,使教師掌握專業和行業領域新知識新技能。倡導教師通過參與項目研究、社會服務、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等多種形式,提升實踐教學能力。鼓勵教師使用原創性石化企業案例,實現授課內容與企業崗位性質對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聘請石油化工企業高級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學科競賽,開展專題講座。
以學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深入石油化工企業調研企業與專業群對接的崗位,分析崗位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根據崗位知識和技能要求優選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專業群中各專業開設《石油化工概論》、《石油經濟學》、《石油加工工程》、《石油經濟與貿易政策》、《石油化工產業鏈實物仿真實訓》、《化工技術經濟學》、《石油化工設備基礎》、《石油化工工程概預算》等石油石化特色課程。緊貼產業鏈內企業人才需求,培養學生具有所在專業面向的崗位工作適應能力和崗位遷移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增強崗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