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敏
(廣東省惠州市大程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06001)
高性能混凝土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海底隧道、大跨度橋梁以及水利樞紐等項目中,性能優異,后期耐久性強。但在水利工程項目應用過程中,由于結構特殊性以及應用環境要求的嚴格性,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混凝土和易性差導致的堵管、蜂窩以及溫升導致的裂縫等質量問題,大部分問題與混凝土本身材料選取以及配合比設計相關,也離不開施工工藝的影響,劣質礦物摻合料無法形成良好的水化反應,達不到降溫的目的,容易形成溫度應力,導致開裂。
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能,即具備良好的流動性、黏聚性、保水性,針對異性、復雜、密集鋼筋結構,保持良好的通過率,不形成石頭堆積[1]。優化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探索礦物摻合料取代率,針對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和易性差導致的堵管、溫度應力導致的裂縫等問題,通過測試擴展度、倒筒時間以及水化溫升等關鍵指標,開展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
某水利樞紐工程主要結構為導流堤、擋潮泄洪閘以及左右岸連接壩等,結構中擋潮泄洪閘的總凈寬度為630m,共設置30孔,閘孔凈寬度為21m。按工程尺寸算,該工程混凝土為大體積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耐久性能。但項目在澆筑過程中,由于結構鋼筋密集復雜,混凝土和易性差,不能全部通過鋼筋,出現石頭堆積的情況,導致拆模后實體表面出現蜂窩問題,嚴重影響結構的安全性。
試驗水泥為P·O42.5級水泥,測試標準稠度需水量28.0%,3d抗壓強度28.6MPa,28d抗壓強度52.8MPa;試驗微珠,細度5.4%,燒失量1.6%,需水量比91%;試驗礦粉比表面積418m2/kg,7d活性指數85%,28d活性指數101%;試驗硅灰需水量比125%,7d活性指數達110%;試驗中粗河砂,細度模數2.5-2.7,含泥量1.9%,碎石5-16mm連續級配,含泥量0.6%;外加劑為聚羧酸高效外加劑,固含量19.4%,減水率22%;水為飲用水。
高性能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自密實性能,間隙不出現堆積等問題,混凝土不分層、不離析、不泌水,通過優化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優化礦物摻合料替代率,改善混凝土流動性、黏聚性、保水性,施工性能優良。粉料總用量為540kg/m3,微珠取代范圍0%-40%,硅灰取代率4.6%,礦粉取代范圍0-30%,通過調整聚羧酸減水劑不同組分的搭配比例,達到調整混凝土和易性的目的,具體配合比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配合比 kg/m3
針對項目出現的和易性差導致的堵管、溫度應力導致的裂縫質量問題,研究礦物摻合料中微珠、硅灰、礦渣取代率對于混凝土流動度、倒筒時間等和易性關鍵指標的影響,具體測試結果見表2。不同因素對大流態混凝土流動度的影響,見圖1。

表2 混凝土性能測試

圖1 不同因素對大流態混凝土流動度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礦渣摻量的增加,混凝土擴展度并未有顯著改善,表明礦渣摻入并未對和易性有貢獻。硅灰的加入可以顯著改善混凝土的黏聚性,降低黏度;隨著微珠摻量的增加,混凝土擴展度呈現先增加后基本不變的趨勢,表明微珠超過最佳值,滾珠效應改善不明顯;當微珠摻量為20%時,當硅灰摻量為4.6%時,混凝土整體黏度下降明顯,倒筒時間明顯降低,倒筒時間為3.3s,施工性能良好。
研究微珠、礦粉等礦物摻合料不同取代率對于混凝土不同齡期抗壓強度的影響,具體測試結果見表3,混凝土不同齡期抗壓強度,見圖2。

表3 混凝土抗壓強度

圖2 混凝土不同齡期抗壓強度
研究結果表明,礦物摻合料對于改善混凝土強度的具有顯著作用,性價比較高。硅灰作為活性高的礦物摻合料,主要貢獻早期強度,礦渣和微珠主要貢獻中期強度和后期強度,由于硅灰、微珠、礦粉的水化速率不同,因此體系可以勻速進行水化反應。隨著礦渣摻量增加,混凝土中期強度呈現先增加后基本不變的趨勢;當摻量超過20%時,中齡期強度增長幅度基本保持不變;隨著微珠摻量的不斷增加,混凝土60d抗壓強度呈現先增加后不變的趨勢,當摻量超過20%時,長齡期強度增長幅度基本保持不變。
開展實體模擬實驗,對混凝土內部水化溫升變化規律進行同步模擬,通過摻入礦物摻合料,延緩水化放熱速率,避免由于局部溫升過高導致的溫度裂縫出現。確定體系水化放熱速率與水化放熱量[2]。
隨著礦渣摻量不斷增加,整體水化放熱速率保持逐漸降低的態勢。當摻量達到30%時,放熱峰也隨之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在明顯。從結果發現,整個體系誘導期放熱速率并未出現顯著變化。從加速期開始,隨著礦渣取代率逐漸升高,礦渣與水泥水化產物發生二次水化反應的時間明顯延緩,體系水化放熱勻速進行,水化放熱量不會出現短期聚集,規避混凝土內部溫升形成溫度應力,避免溫度應力導致的裂縫出現,混凝土拆模效果良好,基本無龜裂。不同礦渣摻量水化放熱測試結果,見圖3。

圖3 不同礦渣摻量水化放熱測試結果
1)混凝土和易性改善方面,微珠和硅灰發揮了顯著效果,隨著微珠摻量的增加,混凝土流動度呈現先增加后基本不變的趨勢,黏度呈現先下降后基本不變的趨勢。由于微珠的滾珠效應達到極限,摻量高并不能顯著改善和易性,同時,由于微珠有效成分和水泥水化產物發生二次反應,因此微珠可貢獻長齡期60d及以上抗壓強度,當微珠摻量20%、硅灰摻量4.6%時,可以確定混凝土最佳流動性、黏聚性、保水性[3-5]。
2)由于礦渣需要堿性環境下激發發生二次反應,因此礦渣的摻入可以貢獻混凝土長齡期抗壓強度。當礦渣摻量達到20%時,混凝土28d抗壓強度達到最優值。
3)開展水化熱模擬實驗,測定微珠、硅灰、礦渣搭配比例對于水化放熱速率的影響,主要降低水化放熱速率,降低體系最大水化放熱量,水化過程平穩勻速進行,避免急劇反應導致的溫升過快,降低溫度應力的不利影響。通過優化原材料比例,最終選擇微珠摻量20%、硅灰摻量4.6%、礦渣摻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