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輔靖 尹佳音
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世界貿易投資合作顯著萎縮的大背景下,中國、東盟十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15個經濟體順利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促進后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盡快復蘇和提升我國對外經貿合作水平意義重大。未來我國應協調好各成員國之間的關系,在互利互贏前提下,推動RCEP相關規則細化落實并提升規則水平,利用RCEP簽署機遇期加快建設新型東亞生產網絡,積極加入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并推進其與RCEP逐步整合,攜手建立合作、互惠、開放為基調的多邊合作新體系,并妥善處理好和美國等非RCEP成員大國的關系,為推進亞太經濟一體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RCEP簽署取得三方面突破性進展
第一,RCEP為不同發展水平經濟體共同構建新型經貿規則體系樹立典范。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由發達國家及大型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化客觀上符合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共同發展需求,因此各方在烏拉圭回合等多邊經貿談判過程中較易達成一致,最終形成了以WTO為代表的多邊經貿規則體系。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化所帶來的不同國家之間、不同階層之間利益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日益凸顯,導致各方難以在關稅減讓、服務貿易開放等傳統經貿規則領域達成更多共識。同時,隨著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發達經濟體和大多數新興經濟體之間的“數字鴻溝”不斷擴大,各方在這類新議題的相關規則制定方面分歧愈發凸顯。RCEP在服務貿易開放、關稅減讓等傳統經貿規則領域,更是在數字貿易等新規則領域均實現了規則高標準和適用性的平衡,也建立了非常靈活的機制以鼓勵發展中經濟體盡可能采用高標準規則,如允許發展中經濟體在服務貿易中逐步由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過渡等,為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共同構建高水平經貿規則做出了典范。
第二,RCEP是提升全球經貿規則水平的重要探索。首先,RCEP在提升地區服務貿易政策透明度、維護外商投資權益等方面做出了更嚴格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日本、韓國、印尼等7個經濟體以負面清單的方式給出了服務貿易的開放承諾,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也以正面清單形式不同程度地擴大了本國旅游業、建筑設計業、教育服務和航空運輸服務等領域的開放承諾。其次,RCEP就明確要求除維護國家安全等特殊原因外,各方不得阻止業務數據和信息跨境傳輸,也不得強制性要求把數據存儲在自身領土范圍之內達成一致,為各方開展數字貿易等新型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三,大范圍關稅減讓承諾有助于提升地區生產要素流動性。作為亞太地區涵蓋經濟總量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幾乎覆蓋了東亞生產網絡的全部參與方,各經濟體通過制定關稅減讓表將有效降低各成員之間的貿易投資壁壘,例如馬來西亞出口的棉質服裝、發光二極管、自動貼片機、苯乙烯,印尼出口的苯乙烯、正辛醇、片式鋁電解電容器,韓國出口的電路接插件等我國進口規模較大的產品均首次出現在我國關稅減讓表中,從關稅減讓幅度來看,我國多數關稅減讓產品在協議簽署生效時將實現“零關稅”。
二、RCEP簽署對我國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意義重大
一是RCEP簽署對我國后疫情時期經濟增長起到積極推動作用。RCEP簽署有助于我國進一步降低與各相關經濟體之間的商品要素流動壁壘,有利于各類微觀主體在東亞地區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從而激發我國對RCEP各經濟體的貿易投資潛力,對后疫情時期我國發揮國際循環對國內大循環的促進作用,拉動經濟高質量增長意義重大。通過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模型),對RCEP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進行了模擬測算,若將RCEP成功簽署之前的情形定義為“基準情形”,在RCEP成功實現15個成員零關稅之后,將導致我國GDP、投資、居民消費、出口、進口分別較基準情形上升0.1%、0.41%、0.04%、1.63%、2.40%。
二是RCEP簽署有助于提升我國和合作方共同構建高水平供應鏈。作為國際大循環不可缺失的一環,東亞、東南亞地區基本涵蓋了生產網絡的絕大部分制造環節,各國比較優勢和產業結構與我國形成良好互補關系,RCEP順利簽署為我國提升亞太地區產業協同發展水平,鞏固我國與日本、韓國和東盟服務貿易合作網絡,穩定區域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以及加快建立我國國際經濟競爭合作新優勢提供了必要保障和有力支撐。
三是RCEP簽署將有力促進我國產業優化升級。一方面,我國可合理利用RCEP中原產地規則、衛生及植物衛生檢疫等有利于降低各國貨物貿易流通門檻的相關規則,倒逼部分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提高產品質量,進而加快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另一方面,RCEP各經濟體就服務業擴大開放達成重要共識,我國可充分利用知識產權保護、電子商務章節等條款,發揮國內應用創新、集成創新優勢,推動國內服務提升發展質量,為我國服務業高層次、全領域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機會。
四是RCEP簽署助力我國制度型開放。當前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商品、資本等要素已基本實現自由流動,RCEP順利簽署將加快推進我國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通過與日本、韓國等發達經濟體共同構建高標準的經貿規則體系,我國將加速深化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貿易救濟、電子商務、政府采購、中小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等“邊境后”規制改革,為我國和諸多經濟體,特別是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經貿規則的相容性奠定基礎,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相對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RCEP尚有進一步升級的必要性
一是RCEP在關稅減讓方面仍整體落后于CPTPP等現有多邊FTA。RCEP的關稅減讓在“質”“量”方面仍與CPTPP存在較大差距。從“質”的方面看,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期相較CPTPP等已經簽署的FTA關稅減讓期長的多,如CPTPP中電纜、醚酚等產品關稅減讓期均低于5年,但在RCEP中則長達10—15年。從“量”的方面看,此次RCEP關稅減讓僅涉及各國進口的80%左右的貨物,覆蓋面遠低于CPTPP的99%和日澳FTA的95%,日本對進口冷凍牛肉、谷氨酸鈉,馬來西亞對進口利谷隆除草劑、烤箱及烤架、10人座以上成車等等,均未實現或僅實現部分關稅減讓,而在CPTPP中這些商品關稅基本全部削減至零。
二是RCEP成員中缺少美洲經濟體,對亞太經貿合作層次和穩定性的提升作用有待加強。一方面,從產業鏈價值鏈全流程看,雖然RCEP各成員基本涵蓋了價值鏈的絕大部分制造環節,但附加值最高的原始創新、品牌營造等高附加值服務環節仍然被美國所控制。當前,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技術出口國,其每年技術出口則占到全球三分之一的比重,甲骨文、美光科技、蘋果、思科等46家科技企業更是占據全球科技企業100強半壁江山,是東亞生產網絡原始創新的主要來源之一。美國和RCEP部分重要成員之間缺乏高水平經貿協議,客觀上制約了RCEP提升亞太經貿合作層次的能力。另一方面,加拿大、智利、秘魯、巴西等美洲經濟體是東亞生產網絡大宗商品的主要來源,處于全球價值鏈制造環節的最上游,未能被納入RCEP范疇也會影響亞太經貿合作層次的穩定性。
三是“邊境后”議題涉及偏少,且規則可操作性需要加強。當前,全球經貿規則的覆蓋面日益廣泛,特別是國有企業、勞工、數字貿易、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邊境后”議題已經成為經貿規則的熱點領域。但從議題廣度看,RCEP僅包含19個議題,相較CPTPP的29個議題明顯偏少,國有企業、勞工、環境保護、區域競爭及商務便利性、地區發展、監管一致性、反腐敗、區域合作機構建立等方面尚存空白,在上述領域的經貿規則制定中難以發揮引領作用。從議題深度看,RCEP與CPTPP也存在較大差距。如CPTPP版權保護期的期限明顯長于RCEP,在公共網絡可接入性、電信服務商市場競爭等方面做出了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詳細規定,而RCEP相對只闡明了一些基本原則,在實踐中相對難以落實。
四、政策建議
(一)積極推動RCEP相關規則落地生效并進一步升級
對國內現有法律法規和RCEP相關議題要求進行詳細對標對表,確保現有法律法規在貿易投資自由化方面的承諾不低于RCEP相關文本要求。向各成員公布我國推進經貿規則升級所取得的具體成果,提升我國在RCEP各成員國中的影響力。聯合日本、韓國等發達經濟體共同制定一批能力建設項目,推動RCEP發展中國家成員對標對表RCEP相關要求,特別是將一些原則和理念付諸具體政策實踐。針對進一步降低關稅、擴大服務業開放、推動數字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等焦點問題,推動各成員共同打造RCEP升級版協議的具體操作方案。
(二)積極加入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并推動其和RCEP逐步整合
深入研討CPTPP國有企業、勞工、數字貿易等焦點議題相關規則和我國現有規則的共同點和分歧,在維護好國家安全的情況下靈活提出能夠被大多數成員逐步接受的談判方案,穩步推進CPTPP的相關談判工作。加快推動中日韓FTA談判,力求在焦點議題和日本、韓國兩大經濟體盡可能達成共識,為加入CPTPP奠定良好基礎。立足RCEP和CPTPP大部分成員重合的特點,積極推進RCEP和CPTPP共同整合,為構建亞太自貿區奠定基礎。
(三)處理好和美國等非RCEP成員大國的關系,為亞太經濟一體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把握有利時機逐步降低中美經貿摩擦的覆蓋范圍和烈度,推動中美經貿合作健康發展。適當借鑒USMCA等美國主導的FTA中一些高標準條款,探索聯合日韓在知識產權保護、服務貿易乃至數字經濟等議題和美國率先簽訂議題覆蓋面較窄、難度較小的新型經貿合作協議,推動亞太經貿合作網絡健康發展。密切跟蹤拜登政府對日、對韓經貿政策動向,警惕美國和日本、韓國等經濟體簽署針對我國的“毒丸條款”,爭取率先和日韓就不得對第三方實施“毒丸條款”達成一致,減少對我國參加RCEP的干擾。
(四)把握RCEP簽署機遇加快建設新型東亞生產網絡
充分把握RCEP有效降低了中日、中印尼、中馬、中韓等經濟體之間關稅壁壘的機遇,引導國內龍頭企業基于市場機制將不同的產業分工環節在各個經濟體之間布局,有效提升相關企業國際化水平。有效把握RCEP提升各經濟體服務業開放水平的機遇,積極發揮我國制造環節優勢和日、韓等發達經濟體服務環節優勢的整合,提升我國在東亞生產網絡中的地位。充分發揮我國在數字貿易領域的優勢,重點面向東盟經濟體開展數字經濟合作,提升我國在東亞數字貿易網絡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