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軍旅作家燕燕"/>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北京·黃倩

提起軍旅作家燕燕,就不得不提由她原著小說改編的大熱電影《姨媽的后現代生活》。當年這部由趙薇、周潤發、斯琴高娃主演,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執導的都市言情片獲得多個大獎,燕燕的這部原著小說也得以一版再版,成為她的代表作。
“作家的一生許多作品都是一次又一次地向外部世界、向內在精神探索,同時也是文化發現之旅。多看多走一些路,多爬幾座山,翻過最高的山脊,你才能看到最壯麗的風景。”聊起文學創作,燕燕有她獨特的見解,“所有的創造性勞動都是需要心性的支撐,這個心性就是初心。初心就是內在的驅動力,也是一股子氣。沒有這個勁頭,終將一事無成。”
燕燕的文學初心,就是來自在基層連隊的7年。回顧她的創作歷程,燕燕不得不提她的軍旅生涯:“寫士兵戰友,于我是一種人生積累和成長。1969年秋冬,14歲的我參軍到沈陽軍區通信總站當了報務員。連隊駐防在鐵嶺山區的沈陽軍區前線指揮部,地處山溝,群山圍繞,住簡易石頭房子,物質生活非常艱苦。通信連隊混編有男兵女兵百十號人,四個區隊,每個區隊三個臺,24小時倒班執勤,收發電報上傳下達。一切白手起家,日子過得如同一個大家庭。燕燕自己挑水做飯、磨豆腐、殺豬、種菜、養豬、養雞,什么都干過。每個電臺輪流去炊事班做飯半年,工作學習基本就是在坑道群里戰備執勤。我在這個連隊從士兵一步步當上指導員。因為我癡迷文學喜歡閱讀、胡思亂想或是骨子里天生的浪漫主義,業余時間總寫一些小說散文詩歌。”
1978年燕燕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說《女兵連來了個男家屬》,當時在解放軍文藝雜志的女作者專號上發表,引起很大反響,更激勵燕燕走向文學創作的道路。
“現在不動聲色地回看那淺淺的腳步僅僅是遠方的起跑線,懵懵懂懂地改變了我的人生走向。”后來燕燕陸續發表了許多作品,并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深造,同時作為特殊人才從沈陽直接調入北京,進入了總政話劇團編導室。
說到這段往事,燕燕感慨道:“感謝生活,感恩連隊,軍人的血性是有靈魂的,我始終把目光對準中國軍人,我的戰友們。”

30多年來,燕燕堅持下部隊采訪充電,從不間斷。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共和國的大事件,從沒缺席。對越自衛反擊戰、華北大演習、1993年華東大水災、1998年長江抗洪、北京“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燕燕都沖到第一線。從烏蘇里江邊防到海南三沙島的哨所;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航天人到西藏高原山地旅;跨兵種采訪從空降兵到海軍潛艇官兵,從著名將軍到西南邊防民兵,積累的人物命運故事涉及廣泛。
作為一名女作家、一位母親,她克服各種困難,每年堅持下部隊深入生活兩個月以上,這在女作家當中可稱翹楚。
多年在路上奔波,她經歷各種生死劫難,在邊疆兩次翻車;在汶川地震災區又撞上了“飛機失事”與死神直面而立……所有經歷都是一筆財富。正是有血性的軍人給了燕燕不竭的創作動力。雪域高原跑兩個多月,她創作了《雪域戰神》《血對西藏說》,獲得全國報告文學一等獎,后來成就了青春三部曲話劇《女兵連來了個男家屬》《男人兵陣》《向往高度》,以及思考面對現代軍隊戰爭的《零號防空洞》《仰望蒼穹》。從長篇小說《去日留痕》《空巢癥候群》,到《姨媽的后現代生活》,再到后來燕燕擔任編劇的作品——40集電視劇《光榮歲月》都獲得了不同的獎項肯定。
燕燕說:“我以為,作家筆下既要有造物主的視角也要有接地氣的一地雞毛,你的文字必須具有煙火氣和蕓蕓眾生的溫度。我的創作也在追求更加深入的復雜人性探討,只要你有發現的眼睛,這個世界到處都有人的故事。”
她既寫金戈鐵馬的戰爭與血脈僨張的軍人,也寫都市生活的女性之生存狀態。從生活激流中冷靜思考,有悲天憫人的細膩感情,努力探索在氣質、題材與文本方面,尋找最好的有價值的表達方式。這些多元創作,令燕燕在小說、散文、影視文學跨界創作比較得心應手。
“作品其實是生活的副產品。”燕燕私下興趣廣泛,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喜歡文學、戲劇、音樂、藝術之外,也喜歡在每一次上路時,在“路上”隨手收集一些東西,有石頭、老佛像、明清木雕家具、老繡品,還有各種各樣的拐杖,每個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
1984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燕燕去前線采訪深入生活。那是在云南紅河彝族自治區的山區,一天他們乘坐軍用卡車行駛在山路上,突然發現一位挑著扁擔的山民在趕路,他的擔子上掛著許多藥材,其中有一個大如小臉盆的山烏龜殼!燕燕趕緊讓司機停車,跳下去叫山民等一等。見一個戴鋼盔的女兵突然出現,山民嚇了一跳。燕燕連忙解釋,想買下這個烏龜殼。老漢愣了,說這是當藥材的“龜板”。燕燕當然知道,如此碩大的山烏龜殼在內地根本見不到啊。燕燕問他多少錢可以賣?他遲疑地說,有點貴的哦。燕燕豪爽地說,你盡管說吧,我不還價!不僅是因為喜歡這個玩意兒,燕燕也知道邊疆百姓生活的窮困。山民咬了咬牙,發狠似的說:5塊!當時燕燕二話不說塞給他10元,抱起烏龜殼就爬上了卡車,心中大喜過望。許多年后,鋼盔與烏龜殼共存于墻上。格物致知,由此燕燕對西南山區的特有動植物發生了深厚的興趣。每每回憶關于邊境戰爭的許多故事疊印著一個畫面:生死在塵土飛揚的山路上,男兵們疑惑不解的眼神瞅著一位女兵抱著一只烏龜殼……現在想來又是多么美好的畫面。
談起自己的收藏,燕燕強調不敢奢談“收藏”,也不在于它是不是價值連城,關鍵每個物件藏品有生命溫度和張力。“每到一地我喜歡逛當地的集市,菜市場,即便是在國外游走,我也愛去跳蚤市場淘寶。淘來的東西,趣味盎然。當我靜心把玩的時候,可以與之互動、對話。我的客廳書房里散落的許多生動、個性又好玩的東西,拉拉雜雜,像個雜貨鋪。我無心無力當收藏家,我只關心它背后的歷史、科學、藝術、民間手作的價值。寫作之閑暇,我凝視它,它激發我進一步學習探討這一件小文物和藏品背后時光雕刻的紋理,它知識之淵源,它的人文品格。”
燕燕覺得,好的藏品都是有生命的,它是歷史的見證者,文化的演繹者,故事的講述者,某個地域地理地質形態的詮釋者。
燕燕的另一大愛好是游走,走遍千山萬水,尋找心中最美的風景。
“如果說我在48年的軍旅生活更多的是不斷探索剛與柔的軍人生活廣闊原野的話,那么,近年來更多的時間與力氣放在了對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自然環境的學習過程。”
幾年來不停地在國內外游走,燕燕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如此蒼白,她像一個剛跨進大學校門的新生那樣,面對不同的學科與專業,面對時代的發展,深感無知與荒蕪,只有歸零自己,孜孜以求地學,豐富自己的心靈礦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一生的功課,燕燕把自己的這個計劃稱為“墾荒記”。幾年來,燕燕先后去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朋友結伴基本是采取“自由行”方式,因為自由行是最接地氣的游走方式,你慢慢地走,細致地看,才能體會它的歷史,它的沉淀,才可以感受到各個國家文化產生的碰撞與交融,近距離親近自然,感受城市文明與鄉野氣息。不僅僅是為了收藏,更是為了學習。燕燕一直是個超級博物館迷,每到一地,拜訪當地博物館是必須打卡之舉。
“我活著不是為了取悅這個世界,而是為了每天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盈,用我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取悅自己。”
在國內,燕燕三次與朋友自駕游,跑遍了云貴川山區,深度游走,新疆與江南,每一次都是走50多天,行程一萬多公里。燕燕不僅拜書本為師,也拜樸素山區的少數民族老鄉為師,拜山川大地為師,植物與地理典籍和歷史資料都是她的課本,民間傳說與神話故事也豐富了她的靈感,那廣袤的田野和炊煙裊裊的山寨,就是她的新課堂。
“每個人都有兩個自我,一個外在的、社會軀殼的、變形的;另一個是內在的、真實的、本質的自己。這就是兩顆心的存在,兩個自己時常打架,兩個心如背離,把另一個當成荒蕪,此生豈不是只剩下了一個在世上走來走去,被當下社會異化了的自我。”
2015年開始,燕燕索性住在了大理古城蒼山腳下。在一個陌生的小鎮住下來定格讓人安心的時間與空間,享受孤獨的生活,同時也放空自我內心。
遠離喧囂的京城,擇一個小院子,燕燕開始了嶄新的“墾荒種地”階段。讀書習字,種花種樹,曬太陽,觀云朵,訪問村民,逛集、融入少數民族節日,享受原生態自然的美好,獨處自省思考的韻味。結識了形形色色經歷豐富獨特有趣的人,那些苦了一輩子在世上都沒有留下聲名的人。每一棵植物;每一簇花朵,都是她的學習對象。現在的燕燕,不再用一年一部作品的節奏來寫作,不再與任何出版社、電視臺簽合同,趕稿子,她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克服浮躁氣,掙脫現實的誘惑,是一種斷舍離。或許龐大的時間單位和情感元素已被我揮霍,時光流逝不是影像那般閃爍。過去,未來,都是不可辜負的。我告訴自己,唯有如此的功課,如此做足了功夫,我才有勇氣再次提筆來拿出新的文學創作。”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進笑出,笑自己原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來觀去,觀他人總有高有低。
這是樂山凌云寺彌勒佛殿一副對聯。當時站在對聯前面,燕燕覺得真是醍醐灌頂。

讀書閱世,豐富的人生經歷是一座金礦,一片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沃土,讓人的精神空間在無限度擴展。
眼睛只盯著浮華名利的人,無法體驗那種內在的欣喜與豐富。如此墾荒的日子,在繁華都市人們看不見的地方,許多東西在心里茂盛生長。也許,收獲并不是主要的目的,墾荒的過程更加重要。
燕燕的外表始終美麗優雅,而內心的炙熱開朗又令她渾身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當你見過大山大海,見過漫天落下的流星,旋律躍動的極光,驚心動魄的高原,神秘安靜的邊關,仰望蒼穹的航空基地,瑰麗多姿的云朵……你就會理解宇宙的浩瀚,自然的博大,人性的豐富。你會發現自己就是一粒塵埃。活于世上,唯有感恩。作家的宿命決定了我將永遠在仰望蒼穹的同時挖掘腳下,我成長并與一些細小普通的東西親近,從而獲得了美好。”這份美好令燕燕充滿對生活的熱愛,最后她篤定地說:“我不會停止這樣的探索。”
燕燕就是這樣一位散發著靈性芬芳的女人,在精神的領地不斷墾荒,在軍旅作家中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