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張貴付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對粵漢鐵路進行了破壞,僅湖南省境內就有14座橋梁被炸毀,尤其是郴州境內的漳河、小溪等橋梁損毀特別嚴重,致使粵漢鐵路完全中斷,運輸處于癱瘓狀態。中央軍委、鐵道部要求鐵道兵團二支隊和衡陽鐵路管理局“務必于年底前京粵路線直接通車,及時供應解放大軍”。
當年11月初,為了支援我軍南下,解放軍鐵道兵團的戰士和鐵路職工組成的搶修隊開進了廖家灣村,一部分人住在廖氏宗祠,一部分人住進村民家里。當時沒有搶修鐵路所需的鋼筋水泥,而且缺乏大型木材,當得知廖家灣的后龍山有數百年祖遺的上百畝古松樹時,郭維成局長便與時任村長的廖漢章商量:“你們村后龍山的那些參天古樹要多少錢?”廖漢章答道:“不要錢。”郭維成又問:“要多少糧?”廖漢章答道:“也不要糧。”……最后,廖漢章動情地說:“共產黨一心為人民,我們現在不受日本的侵略和軍閥的欺壓,捐出這批古樹解放全中國,值!你放心,村民們的工作我去做。”
廖家灣村歷來都把后龍山那些祖上留給后人的原始次森木當作寶貝,不但禁伐,而且訂立了嚴格的村規民約加以保護。每年清明節,村里都要重申古樹林保護條約:任何人不準破壞這片祖輩們留下的古樹,如果誰到后龍山砍一次柴,會被族長叫到宗祠責令其為村里修3天路,如果誰砍了一棵古樹,就要殺一頭大肥豬挨家挨戶地去發肉賠罪。但是為了支持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及時搶修好鐵路,村長廖漢章立即召開村民動員大會,郭維成局長向村民們說明了搶修粵漢鐵路的重要意義。于是,識大體、顧大局的廖家灣村民在會上紛紛表示,愿意捐獻出后龍山上祖宗留下的3000多棵參天古樹,解決搶修郴縣南北鐵路橋梁急需的木材。同時村里還組織了70多人參加砍伐和運輸工作。當時村里的一個獨臂青年幫助搶修隊鋸樹,用毛巾將一截殘臂捆在鋸子手柄上拉鋸;年輕力壯的青年將一根根枕木兩頭釘上大竹釘,一起抬著送到5公里外的樟河橋搶修工地。廖振騰和廖運仁、廖發運、廖定運4個人抬一根樹木,送到4公里外的鄧家塘火車站裝車,一般每天跑兩趟,有時加班加點跑三四趟。每抬一趟,就發給每人一張收條,憑收條到鄧家塘糧站換谷子。那段時間,廖家灣的山間小道上,到處可見搶修鐵路的人們冒著刺骨的寒風勞動,運輸隊伍來來往往,隨風飛揚的塵土和川流不息的村民,像一條條滾動的巨龍。
在廖家灣沿線群眾的大力支持下,鐵道兵團戰士和鐵路職工一道冒著嚴寒、夜以繼日地進行奮戰。漳河大橋比預期提前兩天修建完工,順利完成了“搶修鐵路,解放廣州”的歷史使命。湘江大橋也得以修復,使隔斷5年多的粵漢和湘桂兩線連貫起來。12月29日,粵漢鐵路全線修復通車,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三年內休想修復通車”的狂言。同時在原廣州站(大沙頭)隆重舉行通車典禮,葉劍英在通車典禮上講話并剪彩。
1950年2月19日,是農歷大年初三,3輛載著鑼鼓隊與秧歌隊的汽車開到了廖家灣村口,鐵道兵團和衡陽鐵路局的干部職工從車上抬下一塊長2.32米、寬0.82米并書有“功在人民”的巨大匾額,匾額上方還刻著:廖家灣全體村民捐獻木材支援搶修粵漢鐵路有功受獎紀念,公元1950.2.19。大家一邊敲鑼打鼓一邊跳起秧歌,將匾額送到廖氏宗祠。村長廖漢章率村民們到村口迎接,見鞭炮不夠,臨時發動村民湊了幾十封鞭炮在祠堂門前燃放。牌匾被高高地懸掛在宗祠大堂的正中間后,鄉親們殺豬宰羊,擺酒慶賀。
70多年來,廖家灣村民視這塊匾額為珍貴文物,幾次對這塊牌匾重新刷漆描字,修葺一新,并以此對一代代廖家灣后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郴州市蘇仙區良田鎮廖家灣村廖氏宗祠現任族長廖月恒說,村里將籌建鐵路博物館并在后龍山立一個紀念碑,逐年種植一些風景樹木,重修村規民約,實行封山育林。同時收集整理廖家灣村民搶修鐵路、支援解放軍南下的事跡,匯編好宗族史,弘揚廖家灣人“愛國愛路”的精神,教育廖氏后代將愛國主義精神代代傳承。

2019年12月18日,廣鐵集團一行人與廖家灣村民在“功在人民”匾額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