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騰波

王毅
石油與天然氣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伴隨著含油氣盆地中的中層和淺層油氣田的長期勘探與開采,全世界各大主力油田大多進入了開發的中后期,剩余資源潛力小,在中-淺層含油氣盆地取得大突破已經越來越難。而深層、超深層仍然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全球新發現油氣田不斷向深層、超深層發展,更加復雜的地質條件與不斷增大的勘探開發難度是目前面臨的重要挑戰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礦物資源不斷發現、利用程度持續深化的進步史。隨著地表和淺部資源開采殆盡,探測深度越來越深,難度越來越大。深層勘探中面臨的大埋深、超高溫、超高壓的地下更加復雜的地質條件,具有投資大、風險高的特點。只有形成適用性和經濟性的技術體系,才能實現高效低成本勘探開發。近年來中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得到快速發展,深層理論與技術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國杰出石油勘探研究專家、中國石油化工集團高級專家王毅及其帶領的團隊,瞄準世界油氣地質學科及深層勘探地質難題和關鍵技術,通過不斷創新,先后在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區取得一系列重大發現,提升了我國深層油氣探測與評價能力,為實現深層油氣資源的戰略接替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與技術支撐。
王毅先后任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勘探研究所所長、新區勘探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兼西北勘探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F任中國石化集團高級技術專家、石勘院首席科學家,兼任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石油學會盆地構造學組副組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博士生導師。曾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央企業優秀歸國留學人員和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自1989年他開始踏上中國西北從事油氣地質勘探理論研究與勘探實踐起,他把解決復雜的多旋回沉積盆地油氣形成過程與分布規律這一國際上公認的世界級難題作為他攻關的目標,先后承擔了“中國海相碳酸鹽巖層系油氣成藏理論與資源評價技術”“盆地構造動態演化與恢復分析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后承擔和組織了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30多年來,他執著探索,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創新性成果,為新區新領域油氣勘探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是最早將層序地層學應用于我國盆地分析研究的石油地質工作者之一,曾發現了塔里木盆地層序地層分布模式上與Vail等根據被動大陸邊緣盆地提出的層序地層分布模式不同,認為構造作用在大部分層序形成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全球海平面的變化在盆地穩定演化時期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他還發現在成藏期的主要構造活動期,構造應力是油氣運聚的主導動力,而成藏期的構造穩定期,油氣運移的主要動力是浮力、水動力、毛細管力和異常地層壓力等各種驅動力的綜合,解決了成藏期不同階段油氣運聚驅動力的問題。
不僅如此,在進行相關研究的過程中,他還發現盆地內部多種能源礦產是在整個盆地的演化-改造過程中盆地內外成礦(藏)作用的綜合作用結果,一種能源礦產的發現,隱含著其他能源礦產是否存在以及相關的特征等重要信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多種能源礦產科學高效的協同綜合勘探,這一成果為我國石油企業開展多種能源礦產綜合勘探業務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建立了多期構造活動背景下油氣成藏-改造動態分析方法和技術,發現塔里木盆地環滿西斜坡是古生界巨型油氣富集區,為塔里木盆地斜坡區油氣勘探突破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也為對經過多期改造的多旋回疊合盆地的油氣勘探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王毅在我國油氣勘探研究領域摸爬滾打30多年了,他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理念。21世紀初,塔河、塔中奧陶系海相碳酸鹽巖油氣田已陸續發現,下步勘探該往哪個方向走?烴源巖分布成為制約這一問題的關鍵因素。面對困難,王毅帶領團隊知難而上,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發現阿滿過渡帶存在優質烴源巖,是長期海相油氣運移的聚集區,是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油氣勘探下一步的最有利地區之一。這一發現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打開了塔里木盆地深層油氣勘探新局面,在油氣勘探的實踐中先后由順北奧陶系油氣田、順9志留系油氣田和順托奧陶系油氣田的發現所證實。
1977年,中國結束了那個特殊的階段,黎明的光刺進了黑暗,人們沉寂長久的渴望知識和科學的心開始躁動。那一年,中國恢復了高考,受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精神的感召,王毅報考了我國油氣科學領域的最高學府之一——華東石油學院,并選擇了石油地質勘探專業,立志通過努力攀登我國油氣地質科學領域高峰,為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做出貢獻。
在王毅的回憶中,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逐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油氣勘探重點開始向我國西部轉移。王毅也開始將自己的研究重點轉向了我國的西部,從在20世紀90年代初王毅在中國石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開始,他就把研究的重點聚焦到我國陸上最大的含油氣盆地——塔里木盆地。盆地遍布大漠戈壁,油氣大多蘊藏在超過6000米的地宮深處,面臨大埋深、超高溫、超高壓等極限地質環境,是世界上油氣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面對這種復雜的多旋回疊合沉積盆地,世界級的難題很多,從何處入手來揭開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之謎,一直是長時間困擾著科學家的難題。尤其是塔里木盆地因受周邊多期構造活動帶的影響,古生代盆地都經歷了后期多次強烈的構造運動改造,使得現在我們看到的盆地面貌與原來真實的盆地面貌大相徑庭,導致對正確分析盆地中油氣的生成、運移、聚集過程和預測油氣的分布等研究因缺少針對性的技術與方法而陷入了研究瓶頸。為了破解地層破環程度及構造活動史的恢復缺少定量分析方法技術等世界級難題,王毅便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其盆地層序地層的充填過程和構造運動面改造的定量分析問題上。在“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資助下,他建立起了一套適合多旋回疊合盆地地層不整合動態分析技術與地層剝蝕量與剝蝕過程恢復與分析技術,創新性地提出了適合多旋回疊合盆地構造-層序分析方法與技術。這些方法技術解決了長期制約像塔里木盆地這樣的多期構造疊加改造的復雜盆地缺少盆地和石油地質條件分析的基礎方法和技術難題,打破了殘留盆地動態改造過程不能定量恢復的傳統認識,推動了我國在經歷多期構造運動改造的古生界海相地層新領域中油氣田的不斷發現。

研究團隊與外國專家開展扎格羅斯山地質考察
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石油產量已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石油產量不足成為制約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尋找新的資源接替陣地成為石油工業的迫切任務。2003年,時任總理溫家寶兩次主持會議,專題討論我國油氣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一次和昔日的老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原副校長,現任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的通話,改變了王毅的職業發展軌跡。金之鈞告訴他:“初步的勘探和研究成果表明,西部地區盡管面臨一系列的理論和技術難題,但具有極為可觀的油氣資源潛力和巨大的勘探前景。石油科技工作者能趕上西部大規模的油氣勘探也是實現石油夢和人生價值千載難逢的機遇,西部的油氣勘探需要像你這樣對塔里木等西部盆地有著研究經驗的科研工作者?!苯涍^一番仔細梳理與規劃,王毅果斷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大學教授工作,投入到我國石油勘探開發的主戰場。
王毅選擇離開工作、生活了十幾年的大學,來到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把科研舞臺搭建在了石油勘探的第一線。在這里,他堅持延續過去養成的重視野外第一手資料的工作理念,多次組織野外工作考察隊,踏遍塔里木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的戈壁、沙漠和山地等地區野外露頭和鉆井現場,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艱苦工作。王毅很清楚,世界油氣工業發展到今天,很多“容易的勘探”已經完成,油氣勘探只有向“更深、更老、更復雜”的領域進軍,才能找到更大的石油勘探空間。思路理清后,王毅牽頭開展了“中國海相碳酸鹽巖層系油氣成藏理論與資源評價技術”的研究工作,啃起了中國海相碳酸鹽巖深層油氣勘探這塊“硬骨頭”。
塔里木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兩個含油氣盆地,而碳酸鹽巖層系因埋藏深、時代老,后期改造破壞復雜等原因,導致烴源與儲集空間形成、保持與演化機理不清,更缺少勘探目標的預測方法與技術,這些難題嚴重制約了兩大盆地的海相碳酸鹽巖層系的油氣勘探。針對這些難題,王毅通過開展國家重大專項“塔里木-鄂爾多斯盆地海相碳酸鹽巖層系油氣田形成規律與勘探評價”,建立了不同類型碳酸鹽巖油氣藏發育的地質模型,提出多期構造活動背景下海相碳酸鹽巖層系油氣富集規律與區帶評價方法,形成了疊合盆地碳酸鹽巖層系多期動態成藏的油氣富集規律與區帶評價方法等理論和技術成果,有效地指導了塔里木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海相碳酸鹽巖層系油氣勘探,在新區與新領域的勘探中實現了塔中北坡、順北、塔河深層等領域的戰略性重大突破,在鄂爾多斯盆地有效推動了奧陶系新層系勘探開發進程,對保障大牛地氣田向華北地區的天然氣持續供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很多人眼里,王毅是一個十分有耐性且能吃苦的人,為了找到油氣的分布規律,他多年來甘愿一遍遍地行走在塔里木盆地這片沙漠上。他說:“搞科研工作不是一兩天的事,要耐得住寂寞;搞石油地質研究,一定要求真務實,不能急功近利?!边@種科研的耐性在他對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的勘探和研究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自從1991年哈1井鉆遇厚層瀝青砂以來,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的勘探和研究一直沒有擺脫低產油流和“口口見油,口口不流”的窘境。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氣勘探的挫折,使人們對于志留系的勘探很長一段時間處于勘探低谷階段。很明顯,關于志留系的勘探研究是一個極為復雜的世界級難題,并沒有現成研究和勘探經驗可供借鑒。因此,從2005年起,王毅就通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氣成藏條件及勘探方向研究”等一系列項目持續不斷的研究,提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低豐度大面積含油氣等類似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分布規律,并建立了塔中地區與塔北地區志留系兩種不同的成藏模式和過程,提出了阿滿過渡帶是尋找早期大型原生地層和巖性油氣藏的最有利地區。這一結論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特別是順9井區油氣勘探的重大突破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王毅看來,對石油勘探的研究工作,終究要以有效指導生產實踐,推動共存的多種能源礦產協同綜合勘探和較大幅度地提高勘探成效為宗旨。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開展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課題“盆地多種能源礦產共存富集的判識體系、預測理論和協同勘探模式”,以油氣煤鈾等多能源礦產資源均十分豐富的鄂爾多斯盆地為重點研究和解剖對象,對礦產(藏)在同一沉積盆地演化-改造過程中形成、聚散和成藏(礦)的過程、機理和相互關系等關鍵科學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通過研究,他發現油氣煤鈾不僅普遍存在“同盆共存”,而且其間的相互作用、時空分布關聯有序,這表明其成礦過程及礦藏分布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和統一的地球動力學背景。同時他還通過該研究在有機與無機能源礦產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揭示了多種能源礦產同盆共存的內在聯系及機理。這一系列的成果豐富了油氣成因理論,為多種能源礦產綜合評價和科學預測、協同勘探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對國內外同類盆地能源礦產的研究和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導和示范意義,目前已推動、帶動和影響著多個部門和盆地多種能源礦產的調查、研究、勘探和發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項成果作為“油氣煤鈾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論技術創新與多種能源礦產協同勘探”的重要內容,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一望無際的黃沙漫卷,孤傲千年的胡楊挺拔,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給人的第一印象。中國石化上游的重大突破——順北油氣田就坐落在這一“死亡之?!?。如果說順北油氣田是油氣的“聚寶盆”,那么精準找到并解析控制油藏分布的走滑斷裂,就是揭開順北油氣田神秘面紗的“達芬奇密碼”,也是公認的世界級難題。
在盆地內部分析走滑斷裂存在兩大難點:一是走滑位移隱蔽性強,地震剖面上難以識別;二是空間結構刻畫缺少方法與手段。因此,其一直以來成為國際公認的世界級難題,關于它對油氣的控制作用研究更幾乎為空白。走滑斷裂的斷面由一個個小斷面組成,“就像切土豆,并不是一刀兩半,而是切了好多刀,刀刀相連,刀刀不同,油氣在里面就像走迷宮,有時道路通暢,有時又堵死了,我們要找到油就必須對迷宮的構造了然于胸”。這項基礎性研究在國內外油氣勘探科研領域幾乎是空白,王毅帶領的團隊從零開始再出發,經過持續攻關研究,終于建立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斷裂體系幾何學解析方法與技術,提出臺盆區發育一套不同于逆沖斷裂構造帶的走滑斷裂體系;建立了克拉通中小尺度走滑斷裂構造帶三維空間結構模式及動力學機制,實現了在三維地震資料上對該類斷裂三維空間結構的精細刻畫與顯示;建立了中小滑移距走滑斷裂運動學定量分析方法和走滑斷裂帶控制碳酸鹽巖斷控儲集體空間分布模式。這項技術有效推動了順北大油田的發現和開發,獲得2019年度中國石化前瞻性基礎性研究科學獎。同時,該成果填補了盆內走滑斷裂研究的空白,對全球克拉通盆地碳酸鹽巖領域的選區評價和勘探突破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與技術手段。
常年的研究生涯,使得王毅早已將西北當成了他第二個家,在這片充滿戈壁與沙漠的土地上,他不僅對石油探測領域有重大貢獻的一系列成果,還收獲了一群可以一起經受風沙,并且承受科研艱辛的“家人”。戈壁與沙漠自然環境荒蕪,晝夜溫度相差極大,并且時常風沙大作,為了進行野外科研及勘探,王毅和團隊的同事們經常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王毅回憶道,2010年,為了解決塔里木盆地海相烴源巖的難題,他們曾經過一天的跋涉前往距離羅布泊不遠的庫魯柯塔格無人區進行野外考察。天黑時,白天撲面而來的熱浪已經降為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凜冽寒風,難以入眠的同事們只能靠在帳篷外不斷地跑步進行取暖,并且在心里期盼天亮。戈壁灘晚上起風,沙塵四飛,吹得王毅等人滿嘴的沙子,但大家為了節省用水,始終不舍得用水漱口。自然條件再艱苦,大家也絲毫沒有耽誤對石油勘探研究的鉆研?!笆昴ヒ粍?,無論這個過程多么艱辛,都不會動搖我們的信念?!蓖跻愠谅曊f道。

帶領研究團隊參加學術會議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王毅及其長期駐扎在戈壁和沙漠的同事們一直在心中抱有的信念。因此對他們來說,艱苦的環境不僅不會阻撓他們前進,反而還會激勵他們往科研的更深處鉆研,在過去數十年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后,王毅開始規劃未來的研究方向?!笆紫龋覀儗⑼ㄟ^結合國家油氣重大專項研究,完善中國海相盆地碳酸鹽巖油氣勘探目標評價技術方法系列?!彼悸非逦卣f道。他計劃進一步深化對海相地層已發現油氣藏研究,追蹤油氣成藏動態演化的歷史動態過程,從而發展和完善以成藏動態演化過程分析為核心的多期構造活動背景下的中國海相油氣成藏理論與方法體系。時不我待,這是王毅經常在心中對自己說的話。30年來,王毅潛心研究、執著探索,厚積薄發,專注于“多旋回疊合盆地海相碳酸鹽巖層系油氣成藏理論與資源評價技術”和“盆地構造動態演化與恢復分析技術系列”的研究,攻堅克難、不斷開拓創新,為我國海相油氣勘探達到和超越國際先進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王毅看來,石油勘探領域是一個戰場,多年來他們在此摸爬滾打,汗灑疆場,才取得了對得起自己初心的成績。“而在未來,我們依舊會保持‘哪里有石油,我們就在哪里’的精神,將熱血灑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即使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蓖跻隳抗獬领o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