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新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1.25億,占全國總人口比重為8.89%,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重均有增加??v觀歷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人口民族結構存在如下新特征。
一是,少數民族人口總量和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上升。新中國成立以來,從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數量持續增長,占全國人口比重穩定上升。1953年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為353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06%;2000年少數民族人口總量過億,增至1.06億,比重也隨之升為8.41%;進入新世紀以來,少數民族人口數量與比重仍然保持增勢,2020年人口數量增至1.25億,比重升至8.89%。
少數民族人口與漢族人口變動相比較,1953-2020年67年間,少數民族人口規?;鶖敌〉鲩L快,人口總量擴大2.57倍;漢族人口基數大但增長慢,人口總數擴大1.35倍,少數民族人口的增幅比漢族人口增幅高90%。
二是,少數民族人口增長速度加快。2010-2020年的十年間,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從1.14億增加到1.25億,年均增長率為0.98%,同期的總人口和漢族人口年均增長率分別為0.53%和0.48%,少數民族人口年均增長速度比漢族人口年均增速快1倍以上,也顯著快于全國總人口增長速度。
考察歷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實現低生育率水平之前,從人口自發增長到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時代,漢族人口經歷人口增長速度先升后降的過程,少數民族人口則經歷了人口增長速度不斷加快的過程。因為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在少數民族人口的實施時間晚于漢族,政策規定寬松于漢族,政策執行力度弱于漢族。少數民族人口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進步,生活水平改善,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1982-1990年少數民族人口年均增長率一度達到3.80%的超快速度,是同期漢族人口年均增長速度的約3倍。
在全國步入穩定的低生育率水平后,漢族人口增長率穩步持續下降,少數民族人口增長率則表現為先降后升,但始終快于漢族人口增速。2010-2020年少數民族人口增速提高,不僅顯著快于同期漢族人口增速,而且縱向比較也顯著快于2000-2010年少數民族人口0.67%的年均增速。這主要源于少數民族生育意愿仍然較高,傳統生育觀念沒有根本性改變。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家庭、家族、宗族意識較重,大都有多生育的文化傾向和文化根基,生育觀念難以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在存在多生育傾向的文化氛圍中,當生育政策有所放松,少數民族生育意愿得以釋放,家庭生育數量增加,人口增長速度提高。
三是,少數民族地區和不同少數民族的人口增長差異顯著。雖然七普公報沒有公布不同少數民族的人口數據,但是從少數民族省區以及歷史統計資料和歷次人口普查資料可以看到,少數民族省區的人口變化和不同少數民族人口的變化呈現顯著的差異性。
第一,少數民族人口集中省區人口增長速度普遍較快。和六普比較,七普時我國5個自治區和3個少數民族省份中,西藏、新疆、寧夏、貴州和廣西五省區的總人口增加幅度快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人口總量增幅最大的是西藏、新疆和寧夏,分別為21.52%、18.50%和14.30%,高于全國平均值2.6-1.4倍,列居全國第1位、第4位和第6位。青海、云南和內蒙古的人口增長幅度低于全國平均值。各省區的總人口增加或減少,一方面是因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差異,如西藏和新疆的生育政策是全國各省自治區中最寬松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依然較高;另一方面是人口遷移流動,尤其在實施脫貧攻堅戰略期間,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口遷移和流動更加活躍。
第二,不同少數民族人口的增長速度差異巨大。朝鮮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最早實現低生育率水平的民族,它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幾乎與全國人口同步達到生育率更替水平。生育率相對較高的民族,以維吾爾族為例,我國維吾爾族人口主要定居在新疆,2008-2018年期間,新疆總人口從2131萬增加到2284萬,年均增長率為0.69%,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從1295萬增加到1498萬,年均增長率為1.46%;維吾爾族人口從983萬增加到1168萬,年均增長率為1.72%。
總體而言,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就業結構、收入水平、生活條件等均大幅度提升,生活方式、生育行為均發生巨大轉變,這些變化直接影響人口數量的變動。根據七普和歷次人口普查反映的情況,少數民族人口、全國總人口和漢族人口的增長速度在持續放緩的大趨勢下,三者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基本呈現從分離到趨同的發展態勢,充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完成扶貧攻堅任務,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現實?!?/p>
(作者是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
環球時報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