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紫娟 桂卿
【摘 要】文章梳理了國內外學者關于疫情對外貿企業影響的研究結果,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義烏民營外貿企業在遭受世界經濟增長減緩、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和新冠肺炎疫情“三重困境”下,存在“三大難”;結合義烏民營外貿企業的特性,提出了企業在疫情時期應對困境的“三方”“三保”“三穩”“三轉”的“四三模型”策略。
【關鍵詞】疫情;民營外貿企業;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1)04-0026-03
0 引言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企業生產經濟活動帶來不同尋常的挑戰。受疫情在全球暴發的影響,世界各國的供應鏈均受到了重大的打擊,制造業也陷入了低谷。受疫情影響,各地停工停產,外貿訂單延遲交貨甚至取消的情況非常普遍,進出口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2020年上半年全國進出口總額為142 379億元,較2019年下降2.95%,2020年上半年全國出口總額為77 134億元,較2019年下降3.04%,2020年上半年全國進口總額為65 245億元,較2019年下降2.84%。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在今后一段時期長期存在,并將對企業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疫情時期,隨著世界各國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世界市場格局也將重新分化,因此外貿行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轉變。義烏是一座“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化城市,外貿依存度非常高,聚集了大量的民營外貿企業,新冠肺炎疫情對這些民營外貿企業業務的影響能夠大體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對區域經濟產生的沖擊。民營外貿企業會面臨什么樣的困境,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是各類外貿企業及政府相關部門最關心的問題。因此,研究義烏民營外貿企業困境及應對策略具有較好的實踐意義,也會對其他縣市外貿企業盡快恢復生產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 國內外研究綜述
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及企業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國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面臨斷流。疫情對消費產生的影響是斷點式的,滯后慣性影響較小,而對生產和投資的影響卻是連續性的,滯后慣性影響很大(李成威,傅志華,2020) [1]。受疫情影響,宏觀經濟領域的風險溢出效應增幅很大,風險傳導途徑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重點表現在消費、投資、生產價格指數、進出口貿易等方面(楊子暉等人,2020) [2]。新冠肺炎疫情對外貿企業產生的影響,國內外學者進行了較多研究,本文通過梳理文獻資料發現,他們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
1.1 新冠肺炎疫情對外貿和就業等方面產生的總體影響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外貿交易額嚴重下滑。沈國兵(2020) [3]認為疫情已給我國外貿和就業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帶來嚴重的沖擊。據海關統計,2020年上半年全國進出口總額為142 379億元,較2019年下降了2.95%,全國出口總額為77 134億元,較2019年下降3.04%,全國進口總額為65 245億元,較2019年下降2.84%。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國內出口企業面臨交貨困難、資金鏈緊張、用工難等問題,同時存在客戶流失、訂單轉移,以及部分國家設置隱形貿易壁壘的風險(王曼玲、韓劍,2020) [4]。夏杰長(2020) [5]通過對企業調研數據的分析及監測相關典型行業的高頻數據,估算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就業、外貿和投資等方面的影響程度,并且具體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交通運輸業等典型行業的影響。具體來說與健康密切相關的食品類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短期受挫,出口加工貿易的供應鏈和物流運輸受到一定的影響,國際工程承包項目人員輸出困難,這給企業的基本生存帶來了挑戰,增大了外貿壓力(王鐵山,2020) [6]。同時,此次疫情還加劇了我國巨量高校畢業生疊加農村城鎮化大量人口的就業壓力(沈國兵,2020) [7]。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背景較為復雜,市場不確定性增強,全球貿易存在萎縮風險。外貿企業短期受到較大沖擊,穩外貿受到嚴峻挑戰,但是長期向好趨勢不變,我們可以化危為機,推動外貿實現高質量發展(蘭健、孟祖凱,2020) [8]。
1.2 新冠肺炎疫情對具體省份出口企業的影響
綜合對比“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所處的宏觀環境,肖奎喜(2020) [9]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廣東外貿的影響,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出口企業不能正常復工,而復工期限的延遲會嚴重影響我國相關出口產品的生產及交付,因生產延遲導致我方不能正常交貨,違約情況會不斷增加,從而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同時,受疫情影響,原本將在國內舉辦的各類交易會和展會也會相應延期或取消,這會直接導致國內外客商訂單大幅度下滑。蔡春林、張霜(2020) [10]指出雖然廣東外貿企業已經復工復產,但是企業復工穩產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供銷不暢、庫存囤積問題嚴重、資金緊張、現金流困難等問題。王建文、張艷華、馬月(2020) [11]對邢臺市557家涉外企業開展了問卷調查,并對重點企業開展了典型調查。調查結果也顯示涉外企業面臨全面復工復產困難、出口受阻、融資需求上升等問題。
1.3 外貿企業應對措施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研究學者提出了很多外貿企業的應對措施,比如遏制疫情蔓延,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對企業減稅降費,提升市場流動性,降低成本和擴大消費;幫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和公共產品服務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穩定外資企業信心,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加快發展數字外貿,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建立援助機制,加大金融支持;疏通信息渠道,降低消極影響;健全法律體系,保障企業合法利益等。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于疫情影響外貿企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角度,較少分析對民營外貿企業的影響并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2 疫情時期義烏民營外貿企業困境
疫情時期,義烏民營外貿企業在遭受世界經濟增長減緩、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的影響之后,再遇新冠肺炎疫情,面臨“三重困境”,存在“三大難”,即復工難、接單難和盈利難。
第一,疫情暴發恰逢2020年春節假期,大部分人都已經回老家休假,受各地對人員流動的限制,工廠復工不得不推遲。待疫情受控后,工廠復工也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復工成本大幅度增加,企業復工出現較大的困難。
第二,每年的3至5月份,是各地舉行訂貨會或展銷會的時間,受疫情的影響,原本將在國內舉辦的各類交易會和展會都相應延期或取消了,義烏小商品博覽會也不例外。外貿企業的國內外客商訂單大量減少,而且隨著國外疫情的持續蔓延,外商來中國也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外貿企業接單困難。
第三,由于疫情在海外不斷蔓延,各國的產業與市場均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受疫情防控影響,各國的交通物流阻斷,貨物運輸難度增加,物流成本也增加了很多,不少外貿企業被迫暫停或取消了很多海外訂單,即使順利復工復產也難免陷入困境。疫情時期,國民對消費的選擇會更加謹慎,人們會更加注重消費的安全和品質,外貿企業盈利困難。
3 疫情時期義烏民營外貿企業應對策略
針對義烏民營外貿企業的“三重困境”和“三大難”,結合義烏綜合保稅區、中歐班列和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等,提出“四三模型”應對策略:即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三方形成合力;企業保訂單、保履約和保市場;穩定外貿、穩定外資和穩定就業共同進行;市場轉型、貿易方式轉型和產品轉型。
(1)首先,企業層面要堅定信心,千方百計抓復工復產。義烏市政府出臺了復工復產的扶持政策,民營外貿企業要時刻關注與己有關的政策,充分利用好政府的“綠色通道”。其次,政府要根據民營外貿企業的實際困難,進行精準幫扶,全力助推民營外貿企業發展。最后,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涉外企業的支持力度,確保企業生產經營需求得到保障。
(2)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將在今后一段時間長期存在的事實,企業要積極應對,減少自身損失。第一,保訂單。義烏民營外貿企業應全面梳理和評估在手訂單,對于可能延遲交付的訂單,及時與買家溝通,說明相關情況,爭取與買家延長交貨期,先保住訂單。第二,保履約。出口合同能履約的盡量按時履約,提前安排運輸,關注物流風險,注意避免因物流原因導致的延遲出運。同時,督促買方履約,關注收匯風險。第三,保市場。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義烏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為533.3億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13.3%。但是一季度,“義新歐”中歐班列穩步發展;3月份,義烏市對東盟進出口為26.9億元,增長28.5%;同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為83.5億元,同比增長11.3%。此外,義烏新型貿易方式發展勢頭良好,2020年前三季度,義烏市市場采購出口為1 590.6億元,占義烏市外貿出口總值的71.6%。因此,義烏民營外貿企業要在危中見機、化危為機,保住義烏市新興市場份額。
(3)在疫情時期,我們要利用2020年3月義烏綜合保稅區獲批的利好消息,整合各類招商資源,通過視頻會議、網上洽談及在線簽約等方式,持續推進投資促進和招商工作,增強吸引外資、促進外貿和就業的能力,實現義烏市出口和進口、外貿和外資的良性互動發展,進而帶動消費、投資和就業恢復性增長。
(4)第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擴大國際“朋友圈”。從義烏市外貿進出口第一季度數據來看,義烏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的進出口不退反增,“義新歐”中歐班列穩步發展。民營外貿企業要把對歐美等國家的出口市場轉移至其他國家,進一步開拓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元化國際市場和業務。充分利用中歐班列和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大力拓展絲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市場,通過出口目的國的多元化發展,降低風險。同時,抓住消費升級機遇,搞活國內“市場派”。在國外疫情蔓延等不確定性因素的背景下,充分抓住國家新一輪促進國內消費的有利契機,開辟內銷市場,增加國內市場份額,降低出口的不利影響。第二,搭乘“義烏綜合保稅區”順風車,向數字經濟、數字貿易轉型升級。義烏綜保區最大的亮點是“以數字貿易為引領、保稅展貿為特色”。基于市場線上線下融合大背景,義烏綜保區將探索數字貿易規則,推動與eWTP聯動,打造獨一無二的“數字綜保區”,實現“貨物數字化”“生產數字化”“交易數字化”“流通數字化”和“監管數字化”。未來,義烏綜保區還會嵌入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共同推動全方位監管和高效運作。民營外貿企業應審時度勢,提升自身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利用數字經濟,加速企業轉型升級。第三,利用科技創新手段,促進產品升級。在研發投入上,民營外貿企業一定要有長期戰略眼光,要舍得,要付出。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大力引進技術人才,改造和提升現有生產技術,進行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用優質的產品開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及國內其他市場。創建區域品牌,實現由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的轉變。企業要提升品牌意識,加大宣傳力度,爭創義烏品牌、浙江名牌。
參 考 文 獻
[1]李成威,傅志華.應對疫情對經濟影響的關鍵是構建確定性[J].財政研究,2020(3):3-9.
[2]楊子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下的宏觀經濟沖擊、金融風險傳導與治理應對[J].管理世界,2020,36(5):13-
35.
[3]沈國兵,徐源晗.疫情全球蔓延對我國進出口和全球產業鏈的沖擊及應對舉措[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5-90.
[4]王曼玲,韓劍.多措并舉幫助外貿企業應對疫情沖擊[J].戰略研究,2020(4):27-29.
[5]夏杰長.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的沖擊與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3):3-10.
[6]王鐵山,張青.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經濟縱橫,2020(3):23-29.
[7]沈國兵.“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外貿和就業的沖擊及紓困舉措[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20(3):16-25.
[8]蘭健,孟祖凱.新冠肺炎疫情對浙江外貿的影響[J]. 浙江經濟,2020(2):26-28.
[9]肖奎喜,徐世長.新冠肺炎疫情對廣東外貿的影響及對策[J].廣東經濟,2020(2):9-14.
[10]蔡春林,張霜.新冠肺炎疫情過后廣東外貿企業復工穩產的建議[J].廣東經濟,2020(3):14-21.
[11]王建文,張艷華,馬月.新冠肺炎疫情對邢臺市涉外企業的影響——基于557家涉外企業的問卷調查[J].河北金融,2020(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