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慧文

【名片】郭明,男,1982年生,中共黨員,沅江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高級教師。從教近20年,擔任班主任15年。他扎根農村職業學校,全天“在線”陪伴學生,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獲獎100余人次,曾獲評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教師。
郭明穿得隆重,全套西裝,領帶平整。2020年11月12日下午,郭明要組織學生去益陽市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我穿著正式,會讓學生用更認真的態度對待比賽。”他解釋。
這是第幾次帶隊參賽了?郭明已經算不清了。他從湖南師范大學畢業,被分配回老家工作,在沅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一晃近20年。“從教‘80后到教‘00后。教過的學生至少有一千多了吧。”
沅江市是勞務輸出大市。沅江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九成來自農村,且大多是留守少年,還有六成是單親家庭。
在學生時代,郭明一直是乖巧的“尖子生”。剛工作時.面對很多學習基礎不牢又調皮的學生,他時而心灰意冷,時而氣急敗壞,還曾被班里不服管的“搗亂大王”氣得直哭。學生們也不怕被“叫家長”,電話打過去,有的家長回復他:“老師,我管不了!”
郭明磕磕絆絆地和弦子們相處著,慢慢“處”出了門道,更“處”出了感情。
他仔細觀察——入學軍訓,他總是全程陪同,記下每個學生的優點,并成立起班級管理團隊,先為學生注入規矩意識、集體榮譽感。再慢慢地和學生們打成一片。“職業教育,要更注重包容。我學會了放大他們的優點,鼓勵他們。其實,學生們是很單純、很有感情的,只是藏得深。”他說。
這需要技巧嗎?“談不上,就是多和他們聊幾句。”郭明說,大多數學生是寄宿生。所以,從早上6點半的早操到晚上11點的查寢,郭明全天“在線”。在校園里遇到學生,就多搭訕。“吃飯了嗎?今天做什么了?”日久天長,習慣躲在角落的孩子也會有回應,愿意同郭明講講自己的想法了。
更大的挑戰是學生流失。“有時候放個假,學生就不回來上課了。”郭明打電話去一問,學生想跟家里人出去打工。為此,他四處家訪,苦口婆心勸學。
受傳統觀念影響,女生們往往面臨更多的困境。“有的家長覺得,女孩子出去打幾年工回來嫁人了,用不著讀什么職中。”郭明加重了音調,“我反復說,讀書其實是一條捷徑。讀得好,將來多一條路選擇,又有什么不好呢?”
一次,在他的班級上,一個叫周元(化名)的女孩用碗把另外一個女孩的眉骨打傷了。周元來自離異家庭,父母都各自成了家。闖了禍之后,周元想要退學,父母沒有加以阻攔。郭明知道,周元其實是個很重感情、也能講通道理的孩子。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兩個女孩化解了矛盾,周元也留在了學使。“后來,她還考上了大學,現在在培訓學校當老師。”
郭明盡力把每一個學生留下,其實也不需技巧:“做學生和家長工作,得不厭其煩。”
學生們知道郭明的好,這也是他有多次調離教學一線的機會,卻始終選擇留下的最大原因。“學生們會一起祝我生日快樂。很神奇,我從來都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知道我的生目的,但是他們一屆一屆的都知道。還有畢了業的學生,很多都會跟我保持聯系。”郭明總結,“以心換心,換來的就是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