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玥怡 王長勝
3月17日,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宣布董事會已批準其辭任董事長,由聯合創始人、現任CEO陳磊接棒。
同日,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和繁星公益基金簽署捐贈協議,設立“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學基金”。繁星公益基金由浙江大學校友黃崢及拼多多創始團隊發起并捐贈成立,重點關注前沿科技和基礎研究方面的探索。
黃崢說:“小時候,老師問我們長大了想做什么,我和很多人一樣說想成為科學家。而今一晃已過不惑之年了,想成為真正的科學家也許已經不太可能了。成不了科學家,但也許有機會成為未來(偉大)的科學家的助理。”早在2018年黃崢就曾表示:“希望未來能轉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研人員。”他以40歲后就不參與商業,而參與科研發明了避雷針的本杰明·富蘭克林為例,說明為何非營利性的全心全意的科研工作對人類的貢獻會更大。
黃崢1998年從杭州外國語學校畢業后被保送進了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的前身——浙大混合班,并在大一入選Melton Foundation項目。黃崢入選后獲得了基金會提供的電腦和免費上網的機會。
多年好學生的經歷給黃崢留下了付出就會得到回報的正向思維習慣。他曾談到自己需要有平常心,踏實做好該做的事情。
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讀書期間,黃崢結識了他后來的天使投資人、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在后者的建議下,黃崢畢業后去谷歌工作了三年。
離開谷歌后黃崢開始連續創業。2015年4月,黃崢帶著技術班底成立生鮮水果電商拼好貨,從拼單玩法切入電商領域;5個月后延續了拼單玩法的平臺型電商拼多多成立;2016年9月拼好貨和拼多多合并。
黃崢曾在自己分析投資與創業的文章中寫道:“在創業的路上很多時候也如投資,選擇比努力重要”。對于選擇拼多多這一創業項目,他表現出“贏家”的謙虛,稱拼多多就像30年前第一波到深圳創業的人,恰好在時代轉變的交界口踩中了正確的方向。
而他所謂的正確方向,指在消費品牌分眾化、消費人群個性化需求增長的環境下,拼多多營造的非搜索性、非目的性購物,或者用他的說法,是“電商版Facebook”。
黃崢形容創立拼多多的初衷是“自己還有一些野心”。對于創業之前已實現財富自由的黃崢來說,他滿足自己野心的途徑或許正在于發現開創性,就像他說自己不追求做最大或最掙錢的公司,而是要做“不可比的最好的企業。”
其實,從去年卸任CEO開始,黃崢就在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審視拼多多的發展,這樣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拼多多的短板,發現其中的問題。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拼多多以及各行業的發展,或許會是黃崢的新起點。
(綜合《新京報》、中國經濟網等)